陈政义
首先,我们的立场从来没有改变:
一、政策应该鼓励电动车创新与专利,补贴应该拿来激励技术,而不是送钱给为了造电动车而造电动车的企业!
二、拿汽油车改电动车不值得鼓励,中国电动车产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企业要负很大责任。
翻开乘联会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R1以4002辆的成绩首度挤进三月销售榜单(欧拉全品牌7031辆),欧拉与传统车企为政策补贴仓促而生的电动车品牌有什么不同?欧拉的掌门人宁述勇的说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众所周知,内燃机驱动与电力驱动的汽车在逻辑上截然不同,仅仅只是将内燃机换了电动的驱动总成,将油箱换成了电池,车身框架、外观、内饰等几乎不变,油改电必须迁就油车框架,安全是一大隐忧,空间、底盘与电气布局都必须妥协,这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电动车品牌。
排除那些追逐政策红利的油改电产品,欧拉在造电动车的理念上与那些所谓的“PPT造车”新势力,同样存在着本质上的许多差异:
IT思维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让用户感觉新鲜,用处理器+网络解决所有需求。工程思维的核心是“安全可靠”,电动车先得是车,这简单的四个字在工程上这需要无数时间测试与验证,传统汽车一款新产品真正可靠完善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研发周期(过去大约是5年),加上一个用户口碑周期,通常第二世代产品才能趋于稳定可靠。
工程师坚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互联网是营销手段而不是目的,用户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而新势力电动车没有口碑,更没有品牌认知基础,想要让消费者记住,就是不断创造各种话题,PPT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没有好的产品为基础,营销事件提高了曝光度,同样也得接受品质被放大镜检验。所有的营销最终的基础还是产品口碑。
欧拉自始就明确战略:不靠补贴卖车。所以经销商卖电动车不用随着政策摇摆,长城体系品牌与经销商唇齿相依,成熟的销售渠道即便是销售电动车依旧极其重要。电动车新势力几乎排除传统经销模式,对他们来说在一线大城市打造体验中心比业务员卖车来得有话题性。
造车是急不得的事情,这点包括你我、包括ABB这样的百年豪华品牌都很清楚,在产品没有做到真正“安全可靠”之前,急着大量交付甚至是炒作话题都是很危险的,短期内就算带动了资本市场,消费了蜜月期,长期还是得接受用户与市场的检验,尤其在人人皆媒体的手机社群时代,没人可以控制舆情,不成熟的电动车产品最终都会给自己,甚至是中国未来电动车的道路,设下更多障碍。
工程思维vs IT思维,传统车企vs PPT新势力,谁可以真正打造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优质电动车?我相信市场会很快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