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芷渔
1987年,美苏签署的《中导条约》,禁止研制、生产和装备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永久有效。但是,今年2月2日,美宣布将在6个月后退出《中导条约》。2019年3月13日,美国防部发表声明称,将于年内试射两型新的陆基中程导弹。其中,陆基中程巡航导弹的试射将在8月进行,射程1000千米,计划18个月后部署;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的试射将在11月进行,射程3300~4600千米,计划5年后部署。美以发展现有导弹衍生型号、增加导弹射程的方式,使新型陆基中程导弹快速进入试射阶段。但由于面临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诸多难题,未必会如其所愿。美能否通过发展陆基中程导弹,实现完善核武库、遏制战略对手的目标,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导条约》规定美苏(俄)全部销毁射程500~1000千米的陆基中近程导弹,以及射程为1000~5500千米的陆基中程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弹头的导弹、导弹的陆基发射装置。到1991年,美已按该条约规定销毁了859枚导弹,其中中程导弹689枚,分别是“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BGM-109G陆基“战斧”巡航导弹,中短程导弹170枚,为“潘兴”1A中短程弹道导弹。时至今日,美退出《中导条约》、放手发展陆基中程导弹,有自己深远的战略图谋,可谓是“一石三鸟”。
进一步完善核武库。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与前任奥巴马大力倡导构建“无核世界”不同的是,对核力量的发展表现出十分积极态度。2018年2月,美国防部在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中称,美应研发更多种类的核武器,丰富核打击手段,提升核威慑效应。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组成部分之一,美陆基核力量在《中导条约》的限制下,没有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民兵”3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ATACMS陆基战术弹道导弹,射程分别是13000千米和300千米。发展陆基中程导弹,使得美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中、近、远程陆基核打击系统,实现“射程衔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
增强对战略对手的遏制能力。关岛被美视为经略亚太的主要基地,这些年一直对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阿普拉海军基地和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建,在此部署越来越多的各类飞机、水面舰艇、潜艇,包括美军B-52H和B-2A战略轰炸机,“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而美军清楚地意识到,在关岛以西太平洋活动的美海军舰艇处于反航母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内。因此,美军正谋求对之进行严密保护。而除了反导系统之外,美军拥有这种射程为3300~4600千米的弹道导弹,可以形成有效的威胁能力。
美“潘興”1A中近程弹道导弹,1991年前按《中导条约》销毁
美ATACN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最大射程300千米
“标准”3拦截导弹的陆基发射装置
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与美国总体上存在差距,但至今仍然维持着与美大体相当的战略核力量。这也是双方一直保持着战略均衡态势的根本原因。美国认为,俄近年发展的SSC-8陆基巡航导弹射程在2000~5500千米之间,携载核弹头,可在发射后10分钟内实施核攻击。从莫斯科地区发射的SSC-8导弹,其射程可对西欧的任何目标实施打击,从西伯利亚地区发射则可以实现对美西海岸的控制,已经对美构成了战略威胁。因此,美需要一种与“潘兴”2类似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如同冷战期间一样部署在欧洲,形成与俄对等核威慑的态势。
增加多边核裁谈判筹码。《中导条约》为美苏(俄)双边条约,也仅限制了美俄发展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但现在,中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朝鲜等30多个国家都拥有了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在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背景下,这些国家拥有的这类导弹对美形成一定威胁。美早在2007年及2008年就曾通过联合国呼吁所有拥有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国家,特别是倡议中国等国家加入限制性条约。同时,还不遗余力的使用各种手段,打压、限制其他国家发展这类武器。2019年2月12日,美常驻北约代表哈奇森表示,美国愿意签署一份可取代《中导条约》的新军控条约,当前拥有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各国都应参与缔约。美拥有陆基中程导弹后,一旦展开相关核裁谈判,就可将“对等裁减”作为对其他国家施压的筹码。
美称将在今年8月和11月进行陆基中程导弹的试验,且18个月后部署陆基中程巡航导弹。新型导弹的研制需要较长的周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美不可能从零开始研制成功一种全新的陆基中程巡航导弹,更不要说弹道导弹了。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很久以前,在违反《中导条约》的前提下,已经开始了研制工作;或者是对现有导弹系统进行了改进,以此获取新型导弹。综合看,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