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和自然万物共存的家园,人类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与自然万物存在着竞争。曾经有人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得到的却往往是无法抚平的创伤。善待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
视觉志
她是一只狗。准确地说,是一只流浪狗。
不过幸运的是,她很快就不是流浪狗了,因为她遇见了一个女孩。女孩夸她可爱,还要带她回家。她就要有一个疼爱她的主人和温暖的家了。
然而没过多久女孩和男友闹分手,她陪着女孩并努力逗她开心,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经被当作累赘。她被丢弃了。
她想告诉女孩:“不要气馁,你会遇到更好的他。”但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流浪了一段时间后,幸运再一次降临,她遇见了好心的一家三口。小主人很喜欢她,会温柔地摸她的头,会开心地对她笑,还会陪她一起玩游戏。
只是这份美好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女主人怀孕了,“怀孕了怎么能养狗”,于是她再一次成为多余的,她又一次被丢弃了。
她想告诉小主人:“不要哭,没有我,弟弟会陪着你。”但是同样没有机会了。
她被再一次丢在垃圾堆里,经常一天都找不到东西吃,身上也变得又脏又乱,见到她的人总是一脸嫌弃,甚至匆匆离开,仿佛她身上携带了定时炸弹一样。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一位温柔的奶奶的出现。奶奶不嫌弃她脏,反而对她很是心疼。原本害怕人类靠近的她,再一次选择了信任。
这一次奶奶没有丢弃她,一人一狗度过了很长一段温暖而美好的时光,直到奶奶不得不和她说再见。奶奶永远地走了,她却留在了原地,再也没有离开过。
她想告诉奶奶:“无论你去哪儿,我会一直等你。”
每年总有很多人养狗,每年也总有很多人因为各种理由遗弃狗。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流浪狗,其实最开始也是有一个家的。
我要搬家了,没办法养了;本来只是想养着玩玩,谁知道这么麻烦,不想要了;狗生病了,看病太贵了,还不如重新买一只;我老婆怀孕了,肯定不能养了……每个遗弃狗狗的人,都能说出一堆的理由,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将狗狗遗弃,从来不会考虑被他们丢弃的狗将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只狗遭遇过太多太多的伤害,对人类极度害怕,每天东躲西藏。救援人员出现的时候,她一开始依然是狂吠,各种惊慌失措。
然而当救援人员抱着她,温柔地抚摸着她时,她突然忍不住依偎在工作人员怀里哭了起来。
(选自《意林》)
赏析:这只流浪狗,被收养又被抛弃,被喜爱又被嫌弃,一次次得到爱又一次次失去爱,遭受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人类啊,你为什么这么绝情?你为何这么反复无常?
范雪机
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黯然长眠于肯尼亚大地。如今,北白犀家族仅剩27岁的娜金和17岁的法图母女俩,它们都由于健康原因而无法自然生育。
白犀,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由于上唇平而宽,呈方形,又被称为方吻犀或宽吻犀。它们喜欢群居,性情温和,行动迟缓。
白犀是唯一的草食性犀牛,几乎以短草为食,但与大多数草食动物的角长得不同,白犀的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前一后,一长一短,颇为独特。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据记载,最长的一根犀牛角达1.5米,高高耸立,庄重而威严。
不幸的是,1900年,自从北白犀首次在刚果盆地被发现,它们的厄运就开始了。犀牛角被误认为可以解毒驱邪,治疗癌症,被人类制成各种药物,还被制作成匕首手柄及饰品,在各种仪式上使用,以象征不同的社会级别。这些导致了贪婪的人类对北白犀的疯狂猎杀。由于人类盗猎猖獗,到1997年野生北白犀的数量由20世纪60年代的2000多头惊人地降至如今的20多头。
为了挽救北白犀,动物学家们带回来其中的几头,分别送到了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和捷克共和国国家动物园。
这两家动物园在饲养濒危的哺乳动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动物园给北白犀创造了极其接近其故乡的生存环境,给其喂食最可口的苜蓿草粒、青牧草、麦片等,并且尝试人工繁殖,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人们只好让捷克共和国动物园中的四头北白犀重返非洲大草原,栖息在肯尼亚动物保护区。希望它们重归故里之后,温暖的阳光,适宜的空气和水土环境,能够唤醒北白犀尘封已久的心,然而母犀牛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
更为不幸的是,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的两头雄性北白犀相继辞世,紧接着肯尼亚动物保护区的雄性北白犀苏尼也因心脏病去世。到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也遗憾离世。
有人说,北白犀的灭绝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有研究证明,因为人类无限制的干扰,使哺乳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至1000倍。正是人类无限膨胀的贪婪与私欲,让已经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生活了5000万年的北白犀走向了灭亡,使其所拥有的一切美好都将不复存在。
(选自《花开不败》)
赏析:从发现到灭绝,北白犀在人们眼中仅仅存在了短短的百余年,人们还来不及好好地看它一眼,它就走了,成了人们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终将为所有的贪婪以及漠视自然规律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Ent
50年前,以色列人决定给胡狼下毒。
亚洲胡狼也叫金豺,是犬科犬属的动物。胡狼是杂食动物,既能吃水果吃蔬菜,又能偷鸡鸭杀小牛,给农民带来了不少损失。胡狼还热衷于翻垃圾堆,所以随着人类倾倒的垃圾增加,它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1964年,以色列政府开始大规模剿杀胡狼,目标是将胡狼的数量减少一半。农业部起初的计划十分合理:把氟乙酰胺注射到死去的鸡体内,放置在农场附近,上面用网遮盖防止猛禽误食,待胡狼被毒杀后,再掩埋毒死的胡狼尸體,如此等等。
但是實践中大部分的毒饵是农民自己放置的,而他们对这些安全措施要么不知道,要么不在乎。重点是把该死的胡狼都干掉,管其他的干吗?
结果相当成功,甚至是过于成功:两年的时间里,胡狼数量从10万只减少到接近0。但是没人管理毒饵的使用情况,没人掩埋胡狼尸体,没人回收未被吃掉的毒药,也没人阻止其他动物误食。原本到处都是的小嘴乌鸦几乎消失,连喜欢把卵产在乌鸦巢里的大斑凤头鹃也不见了。狼、丛林猫、红狐、獴,还有很多猛禽,在毒药的冲击下也一同崩溃,然后兔子爆发了。
“胡狼战役”结束后仅仅两年,以色列的野兔数量就破了历史纪录。人们发现,兔子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比亚洲胡狼更大。毕竟,一只胡狼消失,就意味着很多只兔子活了下来。
为了对抗暴增的兔子,有些农民布设了毒丸,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进一步伤害了鸟类。虽然鸟和兔子都会中毒死掉,但兔子发育快繁殖快,很容易把数量补上;鸟类却多半没有这么快,大型鸟类尤其容易遭殃。
本来,吃兔子的除了胡狼,还有埃及獴。这是一种凶猛的小动物,裂齿高度发达,专门吃肉。可惜,面对人类下的毒,它受到的伤害不亚于胡狼。
而埃及獴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身份:捕蛇者。獴是自然界里不多的会主动攻击毒蛇的动物,它皮毛很厚,不易被蛇咬穿,又有特殊的乙酰胆碱受体,令很多毒蛇的毒液效用大减。特别是,实验证明埃及獴对一种剧毒蛇——巴勒斯坦蝰拥有极高的抗性。
同样并不令人意外的是,随着獴的离开,巴勒斯坦蝰的数量爆发,被毒蛇咬伤的人数连年增加。如今这成了以色列蛇咬伤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00~300人中毒;虽然各大医院都备有专门针对巴勒斯坦蝰的抗毒血清,但依然有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不知道这些死者中是否有人曾经参与了对胡狼的毒杀——也许会有。因为巴勒斯坦蝰喜欢偏潮湿的环境,农田对它们而言比荒野更宜居。
亚洲胡狼的故事似乎有一个还算好的结局,因为胡狼种群在周边各国还存在。以色列立法禁止私下投毒,迁入的胡狼重新建立了种群,大部分其他物种的数量也已经恢复。如今虽然每年还有数百起小规模的非法投毒,好几个猛禽物种濒临死亡线边缘,蛇咬伤案例依然比50年前高出好几倍,损失的财产和死掉的人也不会再回来,但至少这场动物大动荡已经停歇。
(选自“科学松鼠会”微信公众号)
赏析:伴随着以色列胡狼消失的有小嘴乌鸦、大斑凤头鹃、狼、丛林猫、红狐、獴,还有很多其他猛禽,这简直就是一场动物大扫荡。兔子、巴勒斯坦蝰猛增,又给以色列人造成更大的危害。当我们给动物下毒时,又何尝不是在毒杀人类自己呢!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这都只是些小打小闹的物种消除工作,人类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清除,可是针对他们自己而展开的呢。
(赏析 孙俊强 编辑 牧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