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敏
小时候妈妈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老师。”回答得那么坚定,那么不假思索。当你有目标时,自然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的梦想实现了,并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奋斗了二十多年。扎根一线,在课堂上、在教室里、在校园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幸福感。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教英语和计算机两门学科。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我一般都会要求他们背英语课文。一天早晨,我刚到办公室,就有寄宿的学生来跟我打报告:“曹老师,某某昨天没有背课文,我们组就他没有背。”我一听就有点儿不高兴了,作业不多也不难,怎么就没完成呢?一定是懒!不然别的同學都可以完成,他怎么就不行呢?我无明火直冲头顶。“把他叫过来!”我对这个小组长说。
那个学生来了,但满脸眼泪,我觉得奇怪,我什么都还没说呢,怎么就哭成这样了?我没有刚才那么生气了,柔软的心被触动,拿出纸巾递给他,问:“怎么了?哭成这样!为什么没背课文?”孩子抽泣着,我静静地等待着,用眼神鼓励他,期待他回答我的问题。他边哭边揉着眼睛说:“爸爸妈妈要离婚。”一句话,我全懂了。抚摸着他的头,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强忍着伤感,想了很久才说:“不要因为爸爸妈妈的事,影响了你自己。”想想,当时我的这句话,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啊。最终,我没有批评他!安抚了一会儿后,他平静了,于是我让他回教室,并告诉他,如果愿意,还可以去找小组长背书,老师宽限他几天。孩子点点头,默默地走了。
慢慢地,老师们陆陆续续来上班了。我找到那个学生的班主任,把早晨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希望班主任能做做家长的工作,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再碰到学生的问题,我都不会再随随便便地凭主观意识下结论,一定会先好好地了解情况,真正地走近学生,客观地解决问题。对于有问题的孩子,我会先去了解其家庭、其家长,大多时候,了解了这些背后的因素,我就会对这些问题孩子心生同情。常常,错,不在他们。
这么多年,从一个普通的老师,到工作室带团队,携手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成长,一起做科技创新教育,我获得了不计其数的荣誉,辅导了数不胜数的学生,发表的作品一件又一件。但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我心里,最重要的是能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最重要的是能听到团队老师对我说:“晓敏姐,谢谢你的帮助和指导。”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我却能找到内心的平和、满足。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再让你选择一次,你还会选择当老师吗?我会很肯定地告诉他:会。而且,我将用这一生努力追寻梦想,力争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带孩子参加《亲子同台》栏目,不是因为孩子的作文写得好。恰恰相反,孩子每次写作文都头痛,写作能力有待提升。作为妈妈,我觉得陪着孩子一起写作文,比在旁边轻巧地说“你要写作文啊,你要练笔啊”效果更好。这样做也许更能促使孩子认识到,妈妈就在身边,妈妈在陪他一起成长。他写一篇作文需要动脑筋,而妈妈写一篇作文同样需要动脑筋。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也没有那么难的事,只要用心,只要努力,那么所有问题都可能得到解决。通过这样的写作,通过这样的练笔,通过这样的方式倒逼自己,也许有一天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即使没有达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但这样的亲子写作,其过程必将成为我们母子永存的宝贵回忆。孩子长大后再来看这些文章,会不会更能体会到那种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母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总是从模仿父母开始学习的,由此可见,父母的形象建设是多么重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但这些也不是形象建设的重点。重点是,父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优秀品质,如勤奋善良、工作严谨、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等。养成了这些好品质,我们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书写自己的人生答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