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百年航母梦(下)

2019-06-17 02:44石稼
黄埔 2019年3期
关键词:瓦良格航空母舰辽宁

石稼

航母民国范儿

从目前有限的资料看,中国第一次提出要建造航母的时间应该是1928年的冬天。

当时刚刚晋升为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野心勃勃地给蒋介石上报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的海军发展蓝图:“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4艘,约须1200万元;潜水艇2艘,约须600万元;巡洋舰3艘,约须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

正是这条建议,让陈绍宽成为中国提出建造航母的第一人!

纵向横比,陈绍宽设想的2000万元经费预算,在当时也就是一个小型航母的建造计划,技术含量不高,排水量在1万吨左右,舰载机数量在30架左右,造价比较低,比巡洋舰贵不了多少。

因此,民国时期要打造的航母并不是今天我们想象的中型或大型攻击型航母,很可能就是一艘护航和支援型航母。这样性能和造价的航母在当时是很普通的一类。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时期全球至少拥有各型航母280艘左右,仅美国就拥有158艘,其中一半左右的功能主要是护航;而日本造了25艘,英国造了91艘。

与这些国家相比,陈绍宽一度提出要建造20艘航母的计划,并不是天方夜谭,野心也不算太大,和日本的差不多。

陈绍宽建造1艘航母的计划虽然一经提出就胎死腹中,但蒋介石为了挽留人才,还是给陈绍宽作出承诺:将在未来15年内,建造3艘航母,或5年以内即可完成。

受蒋介石的鼓舞,陈绍宽在1932年1月出任海军部长后,制订了更加详细的航母发展计划,提出应建立航母舰队,并规划了停泊航母的四大基地。

1934年7月,海军在马尾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大学”,旨在培训在职舰长,提高军官素质,为有朝一日海军拥有航母储备人才。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军在经历日军航母舰载机的狂轰滥炸尤其是江阴海战的惨痛教训后,海军部提出了更加庞大的航母发展计划:

将中国沿海划分为四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共需20艘航母,每艘造价18亿元。

海军部这么大的胃口,吓到了蒋介石和当时的国民政府,被讥讽是纸上谈兵。

抗战胜利前夕,海军部再次就发展航母提出方案,将原来的20艘减为12艘,计划30年完成,前10年先造2艘(1万吨级和8000吨级),造价分别为6千万和5千万美元左右。

这样的吨位和价格,陈绍宽拟发展的航母类型并不算先进,应该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国的“独立”级轻型航母或日本的“龙骧”号小型航母。

“龙骧”号航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供飞机起降的最小航母。该航母1929年11月26日铺设龙骨,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完工,建成时排水量为8128吨,后经进一步改造,标准排水量增加到10600吨。“龙骧”号航母长180米,航速29节,可搭载36架飞机。

美国、日本和英国当时之所以建造排水量如此小的航母,主要是受《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即不对排水量在1万吨以下的航空母舰限制数量。但是,设计如此小吨位的航母,很难与主力战舰相配合,根本无法满足战时需要。所以二戰时日本和美国设计建造的主战航母标准排水量都在2万吨或3万吨左右。

显然,国民政府海军部制定的未来10年建造2艘1万吨级左右的航母,已经是落后于当时世界航母的发展潮流了。饶是如此,中华民国的航母发展计划最终也没有走出海军部的大门。

造航母需要实力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没有发展航母,原因何在?曾任海军司令员长达30年之久的萧劲光大将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过去几十年里,我们没有航母,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也不可能搞。”一句“搞不了”,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无奈:

一则是没钱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中国经过8年抗战、3年内战,国民经济已经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1949年国民总产值只有120多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这点家底既不可能造出航母,更不可能买来航母。

1950年,中国财政总收入为65.19亿元,一年的财政收入连造一艘航母的钱都不够。

1973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会见外宾时的谈话,代表了新中国的心声:“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财政总收入长期保持在200亿元到800亿元之间,最高是1977年达到874.46亿元。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84年为1642.86亿元,到1998年达到9875.95亿元,1999年之后,开始迈上万亿元大关。

尽管如此,仍然难以有足够的钱发展航母。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

现在看,没有军队几十年的忍耐,没有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造航母谈何容易。

二则没实力搞。这个实力主要是科技实力,包括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舰载机、动力装置等关键性技术,都不是拍拍脑袋、挺挺胸脯,甚至不怕牺牲所能完成的。

航母作为武器装备中极为复杂的系统,包含了上百个子系统,涵盖约10亿个部件。造一艘航母,除了复杂的舰体,还包括雷达、导弹、舰载机、反潜武器、电子战装备等,既是现代高科技的综合体,更是工业体系的集大成。每一个关键性技术和部件,都是建造航母的“拦路虎”。因此,对从未建造过航母、又无经验可寻的国家而言,实力和能力远比决心来得关键和重要。

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正如辽宁舰舰长张峥描述的“航母速度”和“航母奇迹”一样,“瓦良格”号自身的坎坷命运和中国购买的传奇历程铸就辽宁舰迷一样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打破美军独占大型航空母舰的优势,苏军经过内部激烈争论,终于在1982年通过了建造大型航母的方案,确定排水量为55000吨,载机量50架,舰载机通过滑跃甲板起飞。

1982年9月1日,首艘舰在黑海造船厂开工建造,当时的舰名为“加里”,后几经改名,最后在1990年完成厂方试航后更名为“库兹涅佐夫”号,以表彰苏联原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元帅为发展苏联航母所做的贡献,这就是现在俄罗斯唯一的一艘大型航母。

在建造该航母的同时,建造2号舰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5年12月6日,2号舰当时命名为“加里”号,也就是后来的“瓦良格”号在黑海造船厂动工。1988年11月25日该舰顺利下水,舰体主要结构基本完成。1990年7月,“加里”号正式更名为“瓦良格”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装甲舰。

可惜,“瓦良格”号生不逢时,随之到来的苏联解体,其15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航母建造工作陷入停顿。到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已完成68%,这就是当时这艘航母在卖给中国前的最后情况。而要完成剩余32%的建造工作,至少要花费2亿美元。已经独立的乌克兰政府希望俄罗斯能购买这艘军舰,双方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因双方都很穷,谁都没有能力支付这笔巨额费用,最后谈判破裂。乌克兰政府遂于1995年将“瓦良格”号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理。

围绕“瓦良格”号的处理问题,当时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曾伤感地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1998年4月,香港創律集团子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击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公司,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瓦良格”。香港创律集团主席徐增平称,“瓦良格”达到澳门后,将立即进行装修,改建成综合性海上游乐设施,包括海上军事博物馆、酒店、餐厅、文化游乐设施和博彩,等等。

然而,这艘被拍卖的航母,并没有拉到澳门进行娱乐化改造,而是直接被拖往中国内地大连。

此后,“瓦良格”号开始进入复活之旅。2011年7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正在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2012年9月25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将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舰长张峥大校在舰艏升起第一面八一军旗。

2012年11月14日,俄罗斯《军工信使报》刊登了该报记者采访“瓦良格”号航母的总设计师、乌克兰著名的船舶建造专家瓦列里·巴比奇的文章。瓦列里·巴比奇曾出任黑海造船厂厂长。他说,“辽宁舰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训练舰,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训练场,辽宁舰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后续的航母国产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从这一点看,中国政府的确是富有远见的。”他还预言:“我想中国一定能自行设计和建造更好的自己的航空母舰。瓦良格是中国自行发展航母的一个很好参考样舰。”

5年之后,随着中国国产航母的下水,不得不说瓦列里·巴比奇先生的精准判断和大胆预言还是很富有远见的。

猜你喜欢
瓦良格航空母舰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人生哲理等
航空母舰
巨龙入海
“瓦良格”访菲
辽宁出版集团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