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棠
摘要:形体语言表达在戏剧影视演员进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是重要表达手段,演员的动作素养和形体艺术的表现能力,对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构建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在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的表现功能及效果,探讨在形体语言训练上存在的不同方式,分析在戏剧影视作品中应用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产生的美学效应。那么,形体语言是什么样的语言呢?形体语言又该如何塑造和丰盈人物形象呢?在戏剧表现中,对演员的形体语言有极高的要求,是否存在一种比较合理、科学的方式让演员能够鲜活、准确的通过形体语言表达情感。
关键词:形体语言 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功能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166-02
在《演员奇谈》这本书中曾写到,两个不同的演员如何采用同样的方式扮演一个角色呢?在有能力的作者的描写下,文字也是可以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的,这时候的文字就是一种抒发感情的符号,这些符号需要通过动作、语调、面部表情和一些特定环境的辅助下来完成。在启蒙主义时期,西方戏剧对文字有极高的关注度,很多艺术家都非常注重剧本,但是在讨论表演方式的时候,艺术家却不仅仅关注剧本中的问题,而是对演员的形体表达内容有极高的重视,因此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就是塑造戏剧人物形象的核心。
一、形体语言和戏剧表演的关系
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交流手段,是除却文字语言表达意外的,传递个人情感、思想、态度的重要方式。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实不需要大量的语言描述,在举手投足、一嗔一笑之间都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意思,甚至有时候一个背影也可以传递无尽的情感。戏剧中的形体语言是通过演员生动、精确的肢体动作表达角色的情感,也是在舞台或影视作品中表达任务情感的主要方式。形体语言的特殊表情和表意功能,在塑造任务的过程中,富含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按照索绪尔的分类,形体语言是不需要靠语言表达的交流方式,因此不属于语言范畴,根据这种分类手段,我们可以了解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范畴和地位,那就是演员可以不靠台词和声音就可以表达情感,这就是戏剧中的形體语言。具体来说,不仅仅是大的肢体动作,还有演员的一个眼神、表情、手势、姿态都是表达角色心理活动的方式,也都是形体语言的内容。
在了解形体语言的具体含义以后,就会了解到形体语言在演员进行戏剧表演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形体语言在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像广播剧就是一种单纯凭借声音和语言形成的表演类型。第一,通过形体语言,演员能够提高台词的生动性和鲜活性,丰富台词的含义。举例来说,在《祝福》这一话剧中,演员对祥林嫂进行人物塑造,并不是指单纯通过祥林嫂的台词而建立任务,更重要的是演员通过形态的重点表达,通过表现祥林嫂的面部表情,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双眼永远带着疑问的孤独老太太的形象,我们会看到,祥林嫂佝偻这脊背,拄着拐杖,另一手拎着一个破旧的篮子,满脸的木讷和愁苦,嘴里不停的念念叨叨,从祥林嫂的体态,行动和迷茫的眼神中,就能把祥林嫂魂不守舍的颓废形象表现出来。第二,形体语言是与台词独立存在的,依靠形体语言可以完成人物的塑造。在著名影片《甲午风云》中,邓世昌这个角色,讲述了其在海战的过程中,邓世昌所在的战舰不幸中弹,导致舵手牺牲从而发生危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邓世昌决定让自己的战舰快速冲向敌人的战舰,誓要与敌人同归于尽。在邓世昌这一角色的塑造中,演员挥起手臂将鞭子缠绕在自己的脖子上,这一动作表现了邓世昌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通过两个举例可以看出,在戏剧表现中,形体语言要比台词难得多,而且若演员的台词是在描述这一事件,而形体语言却表达了另外一个意思,那么观众会更加相信演员的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形体语言不仅能够提高台词的表达力,也是独立于台词以外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形体语言能够将人物塑造得更加有层次。
二、形体语言和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
戏剧影视是演员通过形体语言的表达而塑造出人物的艺术形式。在现实主义的戏剧表演中,故事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而让观众了解的,因此在看剧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都在演员身上,演员的形态、表情、动作都要符合生活逻辑,才能让观众喜欢剧情。演员还需要在表演中,组织和选择大量非语言表达方式,丰富人物形象,让戏剧中的任务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更加“接地气”。
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通过塑造角色而完成工作,通过肢体语言能够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一个人的心思和状态是可以通过肢体形态表达出来的,在形体语言的表达中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个性化形体语言。演员的形体语言的视觉空间是通过个性的身姿、语言、动作表达的,失去了形体语言的个性化,就无法塑造出任务的独特魅力。个性化的形体语言,不只是肢体动作上的创新,还要与人物的经历、情感、性格相一致,因此,富有个性化的形体语言,能够向观众表达人物的内心状态。一名优秀的演员,需要具有良好的修养,具备艺术直觉和形体语言素养,演员是否能够通过个性化形体语言,塑造一个独特、有个性、有魅力的角色,是体现演员是否有审美感受和美学价值的标准。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一些动作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都是希望演员通过肢体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正因如此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在好莱坞电影《马耳他之鹰》中,有一个经典的刮鼻子动作,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后来很多类似的影片男主人公都会加入这个刮鼻子的动作,一个原本没有实际含义的动作却变成了一种特定的形体语言,因此个性化的形体语言对塑造任务形象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形体语言在塑造人物个性化方面,是导演和演员都追求的艺术品格。形体语言能过表达人物的情感,人物的表现力度、美观度与人物的心理活动是不同的,每个个性的形体语言设计,都是演员在文化和艺术修养之下对审美艺术的表达,也是戏剧表演必不可少的。第二,以潜意识为基础的形体语言。戏剧表演是行动艺术。剧中的任务是通过构建和创作而来的,需要演员通过剧本将自己转化为剧中的角色,然后投入到角色人物的世界中,过着剧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人物的心境,通过动作、眼神、体态、造型等,将角色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演员放松后进入角色,演员的形体语言素养就会展现出来。比如说,周冬雨在《七月与安生》的表演中,抛弃了以往文静的淑女形象,演绎一个假小子的形态,性格活泼大胆,在塑造李安生这个人物的时候,周冬雨通过放松表情和肢体动作,但却表达出一个女孩子内心细腻的感情,避免做作煽情,却在放松的肢体表达中表现性格和情感,人物塑造得更加的生动形象。
三、形体语言的训练
第一,程序化训练。程序化训练不仅应用在我国古典戏曲中,也被很多国外的戏剧院校应用到教学中。随着戏剧行业的发展,经典的形体训练、对任务的塑造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优势。程序化形体语言训练中,情绪都是固定化的语言,但是这不代表在表演中的语言是死板的,在教学中,学生要准确的讲解内容的本质,根据美学原则,将体态语言造型和内涵表达出来。第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教学法。相比程序化训练不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更加注重在舞台上还愿生活的本質,这种方法要求演员进入“我生活着”的状态中,将真实的生活搬到舞台上,活在角色的生活中,表达出角色在生活中的形态、语言、动作。
四、结语
在启蒙主义时期,西方戏剧对文字有极高的关注度,很多艺术家都非常注重剧本,但是在讨论表演方式的时候,艺术家却不仅仅关注剧本中的问题,而是对演员的形体表达内容有极高的重视,因此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就是塑造戏剧人物形象的核心。目前,我国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观众不仅是在艺术欣赏和欣赏艺术,也在观看戏剧影视中感受全面立体的美感,分析语言角色塑造的表现能力,从而保证戏剧中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樊燚.肢体语言的魅力——论形体动作对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2,(17):140-141.
[2]罗锦鳞.表演艺术的特性和演员如何创造人物形象[J].大舞台,2018,(03):12-17.
[3]王永芳.论外部动作对戏曲人物塑造的影响[J].许昌学院学报,2015,(06):81-84.
[4]杨今为.试论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8,(15):118-119.
[5]石岗.舞台人物的“落地”与“悬空”——谈我在话剧表演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艺海,2017,(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