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文
(上海兴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项目背景:2015年,坐落在江西鹰潭市旧城的一座小学开始了新的生命,鹰潭师范附小。地块北侧为胜利路,拟建高层住宅可远眺信江,东侧为美丽的东湖公园;西侧紧邻建设路,交通便利,处于城市的经济脉络沿线。项目周边城市实施配套齐全,五分钟步行可到达东湖公园、滨江公园、鹰潭公园以及鹰潭博物馆等,步行十分钟可到达大观园购物中心、在建文化创意园等,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城市空间与学校自然连续的衔接。
作为中国城市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年新校园的建设呈席卷全国之势。随着一批校园建成使用,前十年中的快速建造所形成的“瞬间校园”的种种问题逐步呈现,但同时在校园设计与建设及使用中的一些共识也渐渐清晰。
鹰潭市师范附小按完全六年制小学30班设计,配备有完善的办公楼、教学楼、风雨操场、环形塑胶跑道,校区道路、景观、绿化、消防供电供水、教学及办公设施等其他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10662.1平方米。
关于鹰潭师范附小的设计,我们有如下设计原则:
本项目充分考虑了该地块的地形与周边现状情况,努力实现校园内功能布局合理、紧凑交通流线方便、快捷。注重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关系,除了合理解决交通问题,打破校区封闭、冷漠及界面缺失的疏离感,希望整个校园能够融入城市生活,营造感知世界界面,形成积极、正面、开放的有机区域整体,力求给学生提供一个“阳光、健康、绿色、舒适”的校园环境。
关注新型教育理念的导入,当前教育系统中教与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和教育学科的多元化、社会化,知识与设施的共享,网络化平台的普及,先前仅从教育大纲和设计规范出发,满足基本功能的”连廊+教室“式的教育机器模式,它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发展的需求。社会化的交流场所、隐形课堂的引入、共享空间的多样化等,使得校园建筑内外空间趋向多元化,复合化、交融化。设计中我们引入”活力廊桥“,”叠加校园“,”紧凑校园“,”立体校园“,”微型城市“,”地景校园“,“生态校园“等概念,力求突破现有的单调乏味的空间形制,在满足体质内基本功能的层面上,创造富有体验感、场所感的情景式校园。
坚持设计与建造的同步性,也同时关注地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但并非一味的照抄照搬,追求符号与图案,而是通过空间类型、空间组合、色彩等来回应场地、气候及地域文化中独有的”集体记忆“,超越了对江南水乡庸俗的变形与效仿。使整个校园的氛围植根于当地的文化,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促发新的生命力。
关于鹰潭师范附小的设计,有如下设计理念:
教育建筑呈现的集约化、组团化、网络化有利于设施集中,资源共享,有利于大规模建设,有利于各科师生的交往交流及创造的培养。
校园公共交往空间以多层面,多场所呈多元化、立体化趋势。强调了内外空间的渗透交流,使学生更好的在课外相互学习,帮助与交流。校园不只是一个完成学业的方盒子,我们更希望它是一个具有包容性、自由性的交流空间,更能承载孩子们的快乐童年时光,也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学习场所。所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尝试创造多样性的开放空间与沟通联合空间,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可交流玩耍的空间。建筑与操场只用一条外廊,形成自然的分区,摒弃了传统的围墙作为分隔,成为了动与静的灰色地带。音体活动室、体育馆以方盒子的形式,分散插入建筑主体,体块的高低错落和穿插形体的咬合串接,丰富了空间的形体变化。设计整体,力求通透开放,拓宽了活动的空间。
强调建筑的地域条件,人文文化和时代特征,白墙灰瓦,立面简洁大方,既保留徽派建筑的局部元素,又融合了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气,营造了高雅文化氛围。架空层的设置,开阔了视野,减小了建筑对自然的割裂。夏季,东南风有效增强了庭院的通风;冬季,庭院北侧的实墙,阻挡了寒冷的北风。有效缓解了江南的梅雨季节给室内带来的潮湿。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干燥又舒适的学习环境。每当阳光洒进庭院,洒进连廊,午后凉爽的操场与回廊都能给天真的孩子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在基地中间设计了“活力廊桥”,成为校园活动的重要载体,整合了教学资源,激活了共享空间,扭转了传统校园单一功能的乏味和疏离感。每栋建筑都有各具特色的功能空间,“活力廊桥”成为了多重空间的连接纽带,为教学和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它能为孩子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方便到达校园各处,并顺应鹰潭的多雨气候,成为遮风挡雨的灰空间。底层柱廊架空,使一层空间流动了起来,沟通了庭院空间与操场活动空间。二三四层用虚掩的墙面分割了“动”、“静”。
“活力廊桥“还可作为观看平台,实现了廊桥上与廊桥下的互动,在廊桥上也能体会到下方运动场地上的活力与朝气。同时还可以作为校园展示空间,展示校园历史文化,及校园多彩生活,成为了学校寓教于乐的展示空间。
“活力廊桥“同时也是比较自由的交流空间,孩子开放自由的天性,也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绽放。
我们还在走廊上不规则地拓宽延伸出多个活动平台,平台大小不一,高低错落,领域感与开放性并存,便于在短暂的课间中孩子们相约交流、玩耍,为走廊空间发掘出更多活动的可能性。发生在这个微缩空间里的交往,伴随着孩子们的日常,也将成为他们成长中的独家记忆。
适应现代化教学和设备,考虑新技术设施的预留空间,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不破坏原有的生态氛围,确保生态体系健康有序运行的同时,考虑建筑节能减排的设计标准,着重满足建筑的能耗指标,给我们的地球母亲贡献部分微弱的力量。
白墙灰瓦,为孩子们保留一方纯净。在五光十色的城市中,建筑师想给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保留一方净土,用最简单的色调搭建一个场所,陪着孩子们一点点去发现世界的丰富多彩,呵护好他们五彩斑斓的梦想。
白灰色的设计基调,质朴淡雅,一如孩子们的纯洁无暇;白墙灰瓦,飞檐斗角,以新中式的手法化繁为简,在喧闹的城市之中搭建起一处纯净的小部落,融合于城市之中,又独立于城市之外;立面中的方圆造型,明快活泼,生动有趣,也暗合了学校“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的育人理念。
关于鹰潭师范附小的设计,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问题一,连廊外立面的参数化构想,有墙体的砌筑材料旋转不同的角度来实现一定的韵律表达,但由于现场施工存在一定施工误差,以及不能人为准确的定位,后修改为大小不一的方洞,来实现另外一种韵律。总结,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当地施工条件,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建筑本身。
问题二,室外连廊的采用同时加大了,建筑雨水的排水量,雨水管过多,导致建筑美观性减弱,经过多方的努力与协调,将雨水管藏在不易儿童碰撞的角落,以及减少不必要的雨水管,来达到建筑的合理性与美观性相融合。
问题三,教室外部造型多为混凝土构造柱,呈有韵律排布,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且加重了建筑本身荷载的,经过多方的努力,尝试采用新型的轻质材料代替原有的部分混凝土构造,即达到了美观的效果,又减轻了自身荷载。
终于在 2016年的秋天,鹰潭师范附小顺利投入使用,项目完成的比较顺利,也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迎来了一批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小学生,希望这方净土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学习与玩耍,也希望这里可以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纯净、自由的空间将孩子们轻柔地包围着,欢声笑语从屋檐下涌出,流过庭院,溢出校舍......建筑师希望这些美好可以留在孩子们的认知中,成为他们心中童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