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透露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面向2030年和2045年将开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太空探索计划——“觅音计划”。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觅音计划”,对太阳系外是否有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进行探测。
据介绍,觅音计划将通过发射宇航探测器,以直接成像手段率先发现和认证太阳系外宜居行星,并刻画其宜居性。同时将对太阳系天体开展光谱巡天,揭示水的分布,以0.01角秒的空间分辨率开启中外红波段天文学观测新纪元。觅音计划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分布式合成孔径阵列望远镜技术、低噪声中红外探测器技术、高灵敏高稳定深低温空间探测技术、天基成像平台多级系统高精度高稳构型控制技术、天基观测系统结构优化及数值模拟技术等。
12月16日,中国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此,所有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11月以来的两年多时间,我国已连续成功实施18次组网发射,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
12月27日上午,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地面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冉承其表示,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北斗高质量建设发展。
12月15日,国家航天局澳门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在澳门科技大学揭牌,内地与澳门航天合作再上新台阶。据介绍,该中心旨在为中国与国际深空探测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助力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发挥澳门资源优势,推进重点实验室研究和发展,为培养澳门相关领域科技人才创造更加有利条件,增进澳门在太空科学和深空探测的主导力、提升澳门航天科技实力、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
国家航天局方面表示,国家航天局始终高度重视港澳地区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鼓励并支持港澳地区科技界参与国家航天工程项目,后续,还将不断深化内地与澳门航天合作、助力提升澳门航天实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2月5日下午,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见证下,卫星互联网融合试验星项目签约仪式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签约,标志着以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用户,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总承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协调配合的卫星互联网融合试验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预计在明年7月发射两颗融合试验星,对关键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对商业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12月20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海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工作座谈。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表示,海南按照中央要求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聚焦发展深海、种业、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深入合作。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表示,航天科技集团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抓住航天发展新的重大机遇,主动、积极、有力地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内容和层次。
12月16日,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项目启动运营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项目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将建设覆盖全球的星座及运营系统,提供各种终端产品,构建海、陆、空、天一体化新型信息网络,实现面向全球的移动通信、物联网、导航增强、宽带互联网等运营服务。
据介绍,该项目将带动上下游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以航天产业引领,吸引和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开放、融合、共赢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圈。该系统一期预计投资200亿元,在2022年建成由60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二期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通过数百颗卫星构建“海、陆、空、天”一体的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接入系统,实现全球任意地点的互联网接入。据悉,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已于去年底成功发射,并计划在2020年7月再发射两颗试验卫星。
长江干线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工程作为实现长江智能航运的战略性、服务性、基础性的设施,西起云南水富,东至长江口,横跨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全长约2838km。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建成后将为长航系统用户、社会用户提供米级的导航定位服务,分米级、厘米级及事后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高精度授时服务。届时为长江航务系统近800艘公务船、2000艘社会船舶提供单北斗服务管理工作,满足长江智能航运、航道维护、监管执法、应急抢险、海事管理、水上公安以及水利、气象、环保、农业、测绘等领域的需要,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系统的信号覆盖、功能应用和运行可靠性,加快北斗船舶智能终端推广,确保2025年长江北斗运用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12月23日,工信部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到,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优化提升网络供给质量,深化电信普遍服务,重点支持边疆和偏远地区网络深度覆盖。这也意味着到明年年底多数地区的用户都能享受5G网络。根据工信部之前对外的数据,目前全国开通5G基站8.6万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实现了5G网络连片覆盖,预计年底,全国开通5G基站将超过13万个。另外,此次工信部会议还明确支持IPv6在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提升IPv6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
12月4日,北京市科委、市经信局、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对“科技冬奥、智慧北京”技术产品与创意设计方案征集初选结果进行公示,49项北京高科技项目入选,经过公示、复试等环节后,最终入选的科技项目将获得北京市优先推荐及资金支持,有望在冬奥会中应用。入选项目既有清华大学的基于毫米波太赫兹区域感知网络的非接触智慧安检技术、理工雷科隧道内定位增强系统等硬科技、亿级像素AI采编播系统、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系统等硬科技项目,也有为残疾人提供手语智能翻译、全球多语言智能客服等体现人文关怀与国际化的文创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