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319年的宋王朝,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发展都空前繁荣,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历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巅峰。
一个被公认对外极弱的赵宋王朝,为何能创造出登峰造极的文化盛世呢?原因当然有很多,不过其中有一点,就是与宋朝皇帝的用人原则和用人态度有关。
宋太祖善用旧人
历史上素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说,历代开国皇帝也习惯用杀戮清洗的方式对待前朝旧臣,以肃清旧势力、重建新秩序、巩固新政权。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对后周的一班旧臣却没有以流血的方式斩除,而是想方设法留住他们,为己所用。
赵匡胤从陈桥驿回到京城后,他让人把前朝宰相范质等大臣请到殿前,商议国家事务。范质当面质问赵匡胤说:“先帝(后周世宗)对你有知遇之恩,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为何这般无耻,欺负孤儿寡母,窃取周朝江山?”赵匡胤痛哭流涕地说:“我受世宗厚恩,感激不尽,但我被六军所迫,实属无奈。”此时赵匡胤身边的大将罗彦环拔剑厉声道:“三军无主,众将议立钦点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范质等人毕竟是文弱书生,吓得面如土色,只得接受事实。但是范质又向赵匡胤提出要他善待柴氏后人等要求,赵匡胤都一一答应。于是,范质率一班旧臣跪拜新主。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正式登基,对范质等人不但未给予罢黜,反而加以重用:范质以司徒、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官侍中,仍为宰相;王溥加司空,魏仁浦加右仆射,两人仍为副相。赵匡胤新政府的班底,大部分仍是后周旧臣。这种温和的、延续的、富有建设性的举措不仅稳定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使得后周至宋的王朝更迭十分平稳,后周的大批人才也得以选拔任用。
宋仁宗好提携新人
宋仁宗用人不看背景、不讲资历、不论家世、不念旧恶、不怕张狂、不禁言语,只讲学识、才华、人品,不问来路。正因为他内心有这样一把用人尺度,新人在这一时期便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且君子多、小人少,才子多、呆子少,直臣多、弄臣少。他提携的大臣中,堪称君子者有范仲淹、韩琦、司马光、狄青等;堪称才子者有欧阳修、曾巩、柳永、晏殊、梅尧臣、苏洵、苏轼、苏辙等;堪称直臣者有包拯、蔡襄等。同时,唐宋八大家的宋朝六人全部出现在他这一朝,全都得到过他的关注和提携。其他如周敦颐、邵庸、程颐、程颢等,也皆是名留千古的人物。故明朝李贽由衷感叹道:“(宋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神宗大胆用狂人
宋神宗用人之大胆,单他任用王安石这个天下第一狂人为宰相便可见一斑。
宋朝到了宋神宗时,机构臃肿、财政薄弱、开支庞大、边事紧张,官僚大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减少了税收,阻碍了生产,可谓积弊丛生。年轻的宋神宗继位后不久,就重用王安石進行全方位改革,希望改变朝廷的面貌。
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触犯了士大夫、地主阶级的利益。士大夫集团向宋神宗告御状,想要置王安石于死地。宋神宗没有听信谗言,反而支持王安石,使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推行。
据史料记载,宋神宗打算任命王安石为相时,御史唐介说王安石不堪大任,又说:“王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他当上宰相,恐怕会大改祖宗法度。”侍读学士孙固说:“王安石文章德行俱佳,侍从之职颇能胜任,若任宰相,则狭隘有余,宽容不够。”神宗不以为然,随即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可见,在不同意见面前,宋神宗重用王安石的态度非常坚定。
后来宋神宗两次罢免王安石的宰相职务,但是他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在推行王安石提出的改革政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神宗在用人上的一个习惯。
吏治清明,则人才辈出,路无遗贤,一派欣欣向荣;吏治腐败,则礼崩乐坏,积弊丛生,徒留末世之叹。宋朝讲究以才取仕,以德服人,又能用人所长,容人所迫,不拘一格。还有严格的规避制度和推荐人才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用人的公正公平。所以,两宋之际,人才荟萃,灿若繁星,正是哲人圣贤和博学鸿儒,把中国文化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和世界的巅峰。▲宋太祖赵匡胤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