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红
摘 要: 本文认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可以从造字法、构字法等角度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含义。
关键词: 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文化 融入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在各个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汉字从成体系的商代甲骨文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将汉字的历史文化变迁有机地融入小学识字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的识字教学效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传承汉字文化。
一、小学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的目标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可以看到自古以来,我国就相当重视孩子的识字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字的学习是从拼音开始的,汉字的编排也按拼音的字母顺序进行,并没有体现出汉字本身的体系和规律,这就提高了拼音在识字教学中的地位,降低了汉字文化的地位。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就要对这些做法进行纠正,从确立识字教育目标开始。
1.字形蕴藏的含义促进学生的“形态识字”。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像一幅画:飞字就像一只蜂鸟在吸食花蜜时拍着翅膀,心字像是一个忧心的人低眉垂目紧皱的眉头。从根上追究古人的造字法,其实古人在设计汉字的时候,就是根据生活经验、社会状态创造的汉字,比如水、山、川、人等字看起来像什么就是什么,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上,融入关于汉字文化的知识远不是这些,启发学生从汉字的字形逆推造字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古人的思想认识,从而了解汉字起源的历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添识字教学的文化韵味与乐趣。
例如从姓氏的结构出发,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制度的变迁。现在的姓氏都是冠以父亲的姓,为什么汉字当中的姓是女字旁呢?教师在教学“姓”这个字的时候,可以讲述造字时代,也就是西周以前,我国是母系社会,孩子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而不知道父亲,跟随母亲生活,只有女性才有姓,而且这些姓大多是部落的族号,因此,一些很古老的姓都是女字旁,如姜、妃、姒、姬等。西周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于是父权社会成立。姓氏的来源有的以自己封地作为姓氏的,如白、薛等;有以崇拜的图腾作为姓氏的,如毛、崔等;也有以职业等作为姓氏的,如司馬(主管国家军队的官)、尉(掌管司未能的官)等。中国古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浓缩版,相信很多学生的家族都有族谱,课后应鼓励学生向父母和长辈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2.字音包含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声符识字”。
汉字最初是用象形表示意思,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象形汉字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再造的“形声字”才出现,这些字大多是由多个部件组成,一些部件表示读音一些部件表示意义。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非常重视字音与字义的关系,强调音义相依。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上,融入汉字文化的意义在于重视“声符识字”,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汉字字音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牢记汉字的字音、意义甚至字形。
例如,在教“珥”字时,可以讲解这个字左边的“玉”字旁表示古代有用玉作耳饰的社会风俗习惯,而耳字则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珠玉耳环。又如教“婚”字时,可从这个字的演变历史解释这个字所蕴含的汉字文化,婚字在很多的古书里都是写为“昏”,比如《诗经·邶风·谷风》中有“宴尔新昏,不我屑矣”,婚字写成昏字,不是昏头的意思,而是上古时代有抢婚制度,他们结婚都是在黄昏的时候。
3.字义承载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意义识字”。
一些现代语言学家主张像学习西方的英语词组一样,按词语的形式学习汉字,但这样会忽略汉字的文化,汉字中每个字的含义是丰富的,从古代到现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汉字字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学习汉字文化就要学习这个字的字义为何会变化。
例如,在教学“田”时,可从商代时期人们在田地里主要的劳作不是种植谷物,而是狩猎,人们通过在田地里种植牧草吸引野兽,让那些食草性动物如鹿、兔子、野猪等自己跑到田地里,人们再狩猎,所以那时的打猎也叫田猎。比如《卜辞》里有“田于某地”,周易也有“田获三狐”等的记载。
二、小学识字教学融入汉字文化的方法
1.象形字用实物释字法。
象形字就是根据事物的外形描绘而成的文字,耳熟能详的有“山”“月”“女”“川”“象”“人”等。图画是象形字的基础,象形字基本上都是追求形似,图画不是文字,只有当图画表示的概念固定下来、线条简单了后,才成为形象化的符号,有了一定的读音后,才变成文字。
在小学生学习象形字时,可以将现代字的写法与甲骨文及繁体字进行类比,如牛、鸟、田等字。还可以用实物释字法,即教学时教师准备相应的实物,在课堂上展示,从而让学生对汉字的字义有一定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冒”字,一些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容易把上半部写成“曰”或“口”字,或者把下半部分的“目”写成“日”字。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下面是两横,那么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从象形字的特点出发,向学生解释“冒”字的本义是遮住眼睛向前走,上半部不是“曰”字,里面的两个横是帽子的装饰品,外面的框是帽子的外檐。下半部分的“目”就是眼睛了,上半部分的两个横不能像写“曰”字一样连接两边,而是悬空的。教师可以在头上扣个帽子一样的东西进行演示。
2.指事字用文字比较法。
指事字是用象形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符号以表示其他相关意思的所造出来的字。这些字一眼看上去就能大体上知道意思,这样的字比较少,但是是造字法的一种。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需要与象形字进行比较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猜测字的意思。
例如在教学“刃”字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找出原来的象形字“刀”,刀片锋利的一侧加上一个点,就是刀刃的意思。还有“上”字,下面的横就是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上加上一个支架再上一个横就表示“上”,同样的“下”也可以这样理解。
3.会意字用字义演示法。
会意字一般包含两个或多个部件,常常是象形字或指事字的结合,这些部件通过特定的组合可以产生有意义的联系形成一个新字。在教授这些字的时候,教师要将这些字“故事化”“情境化”,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字义演示法。
比如,在教学“歪”字时,教师可以把原本放正的书弄斜,引导学生发现书由原来直直地放着变成不正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两个部件,它们分别是“不”和“正”,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就是不正,再引导学生说出“不正就是歪,歪就是不正”。又如,在教学“看”字时,让学生将这个字分成两个部分。学生很容易看到一个“目”字,而上面的不容易看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手”字做部件时,一般是将竖变成撇,这样好组合在一起,同样规律的还有“玉”,它做部件时是王,土做部件时下面的一横变成提等。当学生将看字的两个部件找出来之后,教师就把手放在眼睛上面,眺望远方,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远方一样。利用字义演示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造字的智慧。
4.形声字用部件归类法。
形声字一般由多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可能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它们有的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有的表示这个字的意义,这些字在创造的时候比较灵活,在汉字当中数量比其他三种字的数量要多得多。现代汉字中90%都是形声字,这些字的学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时,要从部首的角度,将相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总结出一个规律,可以分为意符归类法和声符归类法。
例如将“祀、神、祈、祷、礼”等放在一起,发现它们都有一个部首“示”字旁,它表示古人崇尚神灵并祭拜时的场景,下面的“T”就像祭坛,上面加一个短横就是祭坛上摆放了一块肉。只要有示字旁的字都与祭祀有关,这些字的读音,与它们的右半边有关,比如“祀”读“巳”,“神”的读音类似于“申”等。
三、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汉字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汉字文化的价值,摆脱传统上汉字只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树立正确的汉字教学观,因为意识决定行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行动。就像前面所说,如果从词组的角度讲解汉字,就会使汉字丧失很大一部分内涵,在古代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尤其是在古诗文中,比如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当中,江南不是现在特指的江南,而是河堤的南边,还有一个绿字用得非常传神,一个字就表达出“春天来了,树木都发芽了”的特点。
2.加强相关专业的知识学习。
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汉字文化,提高专业修养,扎实基本功,多看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积极参与各种教师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充实自己。比如《说文解字》《汉字密码》《白鱼解字》《细说汉字》等书籍有很多相关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以有趣的形式写成论文,上传班级群,以便学生选取相关内容学习。
3.课堂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增强趣味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象形字的“形”的图画,以及最原始的字“甲骨文”等,用白板、PPT等展示汉字的演变,这种直观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另外,教师可以用音频文件,增加学生的感观刺激,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字的意思,比如在学习“吠”字时,教师先把这个字的部件找出来“口”“犬”,然后用一个小狗张开大嘴叫的动作加上狗叫的声音,让学生产生犬吠的形象。
汉字蕴藏着文化,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就要在小学课堂上融入汉字文化,使小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也更有乐趣。
参考文献:
[1]朱胜青.生活化识字教学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8(34):92.
[2]蒋玲珍.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8(23):103.
本文是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課题《小学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内涵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