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画留白的审美分析

2019-06-14 08:57俞若淼俞俊鸿
牡丹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观赏者视野中国画

俞若淼 俞俊鸿

新时代,在多样化艺术语言的影响下,中国画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其中,留白这一手法对现今艺术创作依然具有较大作用。因此,必须了解中国画留白的艺术意义,并从接受美学入手,详细探究留白的审美价值,加强其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从而促进中国画更好发展。本文将对中国画留白艺术意义进行阐述,并详细探究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画留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中国画留白艺术意义

留白是通过欣赏者审美联想与想象获得的一种意象空间,其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一。有效结合留白艺术和其他绘画语言,能够促进和西方绘画体系相对绘画体系的形成,而正是由于这一特性,画面才显得更加灵活,具备更深的文化意义。中国画空间是一种通过想象与联想形成的事物,留白不仅是意境创造的主要方式,更是画面形式美构成的必要因素。留白和其他因素之間存在紧密联系,若不具备留白,那中国画也就失去了艺术魅力。

二、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画留白审美分析

(一)召唤结构和留白

伊瑟尔在融合作品存在理论与事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本召唤结构相关概念,即艺术作品含有空缺结构、否定等特点,而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能够利用自身审美经验、爱好趣味以及文化素养等,通过二次创造促进作品余味无穷目的的实现。对文学作品而言,召唤结构的意义在于其能够让接受者进行二次创作,而中国画中的“留白”也可以发挥相同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绘画作品如果想要给予观者想象空间,本身就必须允许不确定部分的存在,而这一空缺并不是指作品存在缺陷,更不是表明作品没有完成,而是将想象、联想空间提供给观赏者。以阎立本的《步辇图》为例,在实际欣赏过程中,人们能够看出人物是在空虚背景上描绘出来的,其目的就是对人物姿态进行凸显。虽然创作者舍弃了环境,但在观看欣赏时,人们能够突破时间、空间以及自然属性等的局限,从画面中感受到盛唐时期的景象,并联想绘画作品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故事。

在艺术家创作中,若不存在留白这一召唤结构,那么作品就不具备丰富艺术内涵,这主要是因为创作者明确赋予了绘画作品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观者的感受只会停留在表面,会限制艺术容量。而留白的添加,则会使艺术作品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其艺术内涵,并促进作品艺术容量与意境的提升。

在接受美学角度上,本文的价值是指接受者在对文本进行理解的同时创造新;理解因为接受者的不同而具有独特性和无限性,所以本文的意义具有无限可能。在不断被解释、被接受的过程中,绘画作品逐渐凸显出自身生命力,并丰富自身艺术价值与内涵。正是由于存在留白,中国画才能为观赏者欣赏并参与其中提供机会,使绘画作品能够对观赏者精神意识与思想情感进行吸附。

中国画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即便是一草一木,也蕴含着作者思想与情感。当然,优秀绘画作品不能只包含私人感情,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必须紧密联系国家与民族利益,只有这样,绘画作品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以此来促进绘画作品最大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中国画中蕴含的意境通常是艺术家运用留白召唤形式与观赏者接受过程中的重建共同完成的。在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必然存在空白和不确定,这也就使得作品具备了召唤性特征。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只有从其中蕴含的空白入手,观赏者才能进行感悟并创造,从而在自身精神世界中完善绘画本体。

(二)期待视野与留白

接受美学相关理论表明,接受主体在实际观赏与具体观赏过程中的意识不是完全空白的,其会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利用,如已有知识经验、成长经历以及文化素养等,先产生一定的期盼,即期待视野,而这种期待会促进活动标准的形成。不同时代观赏者会形成特定期待水平,而大期待视野还会限制着这一时代的观赏者。在接受过程中,观赏者期待视野会不断被超越或者是满足。

期待视野是指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与心理活动,其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社会环境长时间渗透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在中国画中,作为画面中独特展示部分,留白是艺术家在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下不自觉选择的一种创作技法。中国画作品精髓就是追求意境,这一追求的基础就是中国的文化内涵。由此可知,中国画作品中的留白对应的是期待视野中阐述的空灵,这也就导致留白被认定为一种抽象符号。

期待视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新期待视野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的审美标准灭亡,特别是针对中国画,目前,在艺术语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留白含义受到新审美要求和思想主题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拓展,这也使得传统程式化构图期待视野发生了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当前绘画作品中运用的留白变得更加开放、模糊,甚至不可读。但不管期待视野如何变化,中国画创作都不能与虚实、气韵以及传神等准则相脱离,否则就会背离中国人期待视野。绘画作品在诞生时就超越了最初接受者的期待,而在一次次视野打破中,艺术可以逐渐向前发展。中国画留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恒久生命力,并促使一些绘画作品成为经典。

三、结语

在创作绘画作品时,留白技巧的运用既可以提高构图的形式美,还能够增加假定性意向,促进观赏者完成二次创作,提高作品审美价值。因此,必须了解留白的艺术意义,并从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等接受美学角度入手,对留白蕴含的美学思想与哲学意义进行探究。

(1.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艺术学院,

2.安徽省淮南市第八中学)

作者简介:俞若淼(1998-),女,安徽淮南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画绘画理论与教学。

猜你喜欢
观赏者视野中国画
中国画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居· 视野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