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青 李波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十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落实习近平关于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及国务院关于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的重要指示,执行十堰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十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主四大四新”的规划,在十堰市社科联的大力支持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相关教授专家组成重点团队进行深入实地的调研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以下调研报告。
一、 十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7年十堰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長14.6%,略高于全省11.7%的水平,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从分行业来看,文化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比重为40.3%,高于文化服务业36.7%的营收比重,其产值分别为9.73亿元、8.86亿元,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绩[1]。
(一)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十堰市文体新广局的不断努力下,十堰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文化传媒和文化制造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2016年12月29日十堰市文体新广局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发布的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计划构筑了十堰文化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十堰市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描绘了壮丽的蓝图。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广局多次主持召开了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文化产业统计培训会等专门会议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营造浓厚的文化产业发展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进全市形成良好的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
(二)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十堰龙马文化产业园、十堰日报传媒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十堰天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于2017年9月获批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基地,再加上建设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印刷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项目,十堰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十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堰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厚底蕴所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武当文化研究中心承担着保护和发掘武当文化的重任,近几年来进行了多次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的武当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了武当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
十堰本地各县市区从2009年开始实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品牌产业项目,各县市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大力举办文化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使各地市州的特色优势文化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也促成了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势头良好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依托本市优势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如2014年以来通过举办汽车动漫文化节、汽车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形式促进了文化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依托武当山打造文化旅游、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等和文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区县的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打造文化与旅游观光产业一体化的新模式。马保青,李 波:十堰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第32卷第2期
二、发展十堰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十堰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确保一江清水北送的重要政治任务,因此十堰市要大力促进发展方式的变革,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就指出《规划》的实施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知识密集和低碳绿色环保等特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相关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是贯彻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必然选择。
(二)有利于促进十堰市丰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十堰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悠久的道教文化传承历史,武当道茶文化、武术文化、养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产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其作为文化产业不可估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还有房陵文化、汉水文化、郧阳府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成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用产业化的方式对十堰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和保护,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保护为主的方法,为优秀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提供宝贵的财源支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人民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
(三)有利于实现十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堰市2017年的GDP总量为1632.3亿元,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变为更注重精神文化消费,从而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可以满足十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档次,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化建设,推动十堰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有利于文化扶贫工作的推进
十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规模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创业实践,不但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通过特色传统文化产业促进地区文化扶贫的实践,提升本地贫困居民的收入水平。
十堰市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区域均为贫困地区,贫困人数和发生率均较高,如果一味坚持通过低保和救济的方式来开展扶贫工作,往往事倍功半。如果通过促进一些特色文化项目产业化的方法,不但可以提升本地区贫困居民的造血能力,更好地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减轻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而且有利于深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造血能力,促进十堰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意识不强
地方特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地方宝贵的文化传承,而且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财富,也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不但要促进地方的文化事业发展,保护地方特色文化,而且也要促进其适度的产业化,达到“在开发中保护、以开发促传承”的目的,促进地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对于文化产业过于强调其事业属性,忽视其产业属性,“重保护轻开发”,导致其产业化氛围不浓,文化难以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产业集群效应,也就难以实现其财富效应。
(二)文化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效应尚未显现
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仅为52家,10亿元级以上的文化企业还没有;而同期襄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有259家,因此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我市的印刷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武当文化相关产业园区尚在规划建设中,距离投入使用及招商引资还有距离,因此相关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还需要时间,短期之内难以形成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明显
2015-2017连续三年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较低,仅为1.2%,2017年湖北省、全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均超过了4%,深圳市2004年就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2017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更是超过了10%[4]。因此可见文化产业在十堰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尚未显现,成为制约十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我市文化产业园偏少,仅有两个企业主导建设的文化产业园,而相邻最近的襄阳市文化产业园区多达二十多个,已经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发挥了其规模带动作用。因此我市目前文化产业缺龙头企业、缺资金支持、缺人才和产业园等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十堰市本地尚无一所大学开设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只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并且由于本地就业机会少、就业待遇低、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而文化创意类相关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层次和质量要求都较高,而十堰市本身吸引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且目前尚没有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措施,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精通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和熟悉法律法规的人才极其缺乏。
十堰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想补齐短板,实现弯道超车,还需要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实行超常规政策,大力引进人才、资金、项目等,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的目标。
总之,十堰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当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需要破解一系列体制机制的难题,打破旧思想的束缚,解决在资本、人才、市场等方面面臨的一系列困难,促使我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化,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重点发展行业
1.“一县一品”特色文化产业
十堰市的各个县市区经历了多年努力依托本区域特色文化优势打造了“一县一品”的精品文化活动,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保护和传承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文化艺人,也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当前可以依托各县市区的“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文化节和研讨会,加强文化站、博物馆、图书馆建设,以文化事业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地方文化建设热潮,再通过建立相关文化产业园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对特色文化品牌进行产业化的经营,促进各县市区积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有一定前期文化沉淀的相关文化产业[5]。
2.武当文化产业
武当山作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特色文化,随着武当山旅游的火热和武当文化的广泛传播,发展武当文化产业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建议政府主导成立武当文化产业公司,实行十堰市、丹江口市和武当山特区三方主导,积极和武当文化研究中心及相关文化产业协会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吸引民间资本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当前已经发展成熟的武当文化产业资源逐步进行整合,类别涵盖武当山旅游纪念品、武术文化产品、养生文化产品、道茶文化和民俗文化产品等方面。通过统一整合武当文化产业链,促进武当文化产业健康地发展。进一步规范行业生态,避免各方面混乱无序、各自为政的发展状态,进行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提升其品牌价值,引入民间资本加快武当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和武当道教文化主体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大力推进武当文化影视城项目建设,武当文化是十堰文化的金字招牌,而武当影视城建设正是传统的武当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武当影视城的建设可以实现武当文化的产业化,促进武当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有利于通过影视城项目带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打造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
3.出版印刷产业园
根据十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十堰市需要建设大型出版印刷产业园来弥补目前我市出版印刷产业的短板。建设该出版印刷产业园不但可以促进现有出版印刷产业的升级,提升出版印刷市场的整体水平,打造精品包装印刷产业,为已有文化企业的产品提供精品设计和装潢,而且可以促进已有出版印刷龙头企业的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尽快形成出版印刷产业集群。要积极支持现有出版印刷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和运用数字化手段改造原有生产线,鼓励其做大做强。
4.非遗文化产业
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36个,市级70个),特色鲜明,现有保存状态较好。建议在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把特色鲜明,文化韵味浓厚和具备产业化可操作性的非遗项目进行逐步的产业化运作,也可尝试集中建立非遗文化产业园的方式将其逐步推向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开发,促进其产业化,实现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
5.环库区文化旅游项目
丹江口水库大坝升高后,库区水域面积扩大,形成了新的景区,随着环库公路的建设通车,开发环库区文化旅游项目的实际条件逐步成熟。库区成为文化旅游开发的黄金经济地带,但是目前库区旅游建设还处于前期开发阶段,处于由点及面的过渡期,且文化特色并未彰显,更未能通过环库区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来吸引武当山庞大的游客。因此应及早对环库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行顶层规划,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意见进行文化旅游的项目安排,优先吸引绿色环保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建设,侧重于文化体验、特色文化演出、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方面项目来带动全域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6.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学界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界定为在特定的区域内具有创意性和特色性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实践中,地方往往根据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或者发展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汽车城作为十堰的三大名片之一,一代老二汽人的建设历史使十堰深深地打上了汽车文化的烙印,因此大力扶持汽车文化旅游产业,如已经进行的东风1969文博园建设,既可以保留十堰市重要的工业遗产,也有利于促进汽车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集工业遗产保护、汽车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一体的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汽车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推进:(1)利用二汽已有生产线优势打造汽车模型、玩具汽车和纪念品的形式进行开发,进而形成产业链;(2)通过举办高级别车展来形成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擦亮车城金字招牌;(3)以二汽原有工业遗址为依托,推动特色汽车+产业链建设[6]。
十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除了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可以依托高校推進相关科技文化产业园和动漫产业园建设,依托建筑设计院推进文化设计类产业园建设,依托地方特色风俗习惯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等。
7.工艺品制造产业
十堰的工艺品制造历史悠久,产业链成熟,尤其是以绿松石为代表的工艺品制造业产业链条长、工艺成熟,海内外名气也较大。应大力打造绿松石、米黄玉工艺品和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结合,提升工艺制造产业的文化内涵,增加其产业附加值。同时大力规范整顿绿松石、米黄玉等工艺品行业秩序,制定实施行业等级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支持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和税收优惠措施
通过文化产业协会加强政府和文化企业之间的沟通,通过文化产业协会对文化企业进行需求调研,加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和协调规范,捋顺文化产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实行“文化立市”战略,成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设定相关行业激励标准,鼓励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及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培养相关专门人才。制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相关部门业绩考核系统。在市级层面规范统一政策,避免多头管理的现象,提高政策协调性和效率。
针对文化产业实施优惠税率,降低文化企业税负,促进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对于文化企业的科技研发实行税收抵免政策,来鼓励其提高研发投入,促进文化企业创新和提升自身科技水平,促进其做大做强。
2.金融支持
文化企业由于其本身以轻资产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体系,文化行业本身成长风险要高于其他初创行业,再加上政策对于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着较多的限制,因此成长型中小文化企业大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
要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初创型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培育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就需要适当地给予优秀的本地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以优惠贷款倾斜;建立规范的文化产业资产评估机制,把其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纳入资产评估选项;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本地优秀文化企业通过多方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吸引外来资本支持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多方资本合作开发本地文化资源,大力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招商引资。
3.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人才的贡献,在当前国内生育率偏低的情况下,未来各地城市人口的增长势必放缓,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数的增长尤其是高端人才的进入。
十堰由于自身的区位、资源和土地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其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偏弱。当前国内有二十多个大城市已经出台了吸引人才的优惠措施,加入全国的人才抢夺大战,未来各地对于人才的竞争势必加剧,因此十堰应尽早出台吸引全国人才的优惠措施,实施“文化人才兴市”战略,早日争取主动,聚天下英才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人才而用之,来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议早日出台吸引文化人才来十堰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落户、购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引进的人才以适当照顾,放松对于落户、学历、购房等方面的限制,增强其归属感,吸引全国各地的文化人才来十堰就业创业,对于一些知名的高端文化人才实行“软引进”措施,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鼓励十堰本地高校建立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开设相关课程对于本地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培养,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名人,打造十堰市本地的文化产业人才梯队。鼓励民间传统艺人大师收徒培养,给予重要行业和领域的文化传承人相应的资格认证和待遇落实。
建立文化人才评估专业委员会,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估制度。建设高层次文化人才数据库,及时了解相关文化领域人才的最新动向,和兄弟城市共享高端文化人才的数据信息,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在文化产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表彰和奖励,完善激励制度。
4.扶持龙头企业
加大对于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沟通,整合资源来支持龙头文化企业,促进其带动引领作用的发挥,以高标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群。
建立规范的文化企业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于现有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进行评估筛选,选择少数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和发展前途好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鼓励相关符合上市融资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在土地、资金、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对于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进行大力支持,扩展其产业链条促进形成相关文化产业集群。
5.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性,而这种地域集群性又有利于文化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因此建议政府部门选择一些成长性好、产业链条长和关联性好的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产业园,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可根据十堰本身特色优势大力打造武当文化产业集群、汽车文化产业集群、出版印刷传媒产业集群、环库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工艺品制造产业集群等多个产业集群,通过文化产业集群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度”,发挥其规模效应。做好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针对产业集群涵盖的文化企业实行在政策、资金、人才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促进文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尽快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 十堰市政府.十堰市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简析[EB/OL].(2018-04-27)[2019-01-05] http://www.shiyan.gov.cn/sysgovinfo/stjj/sfgwgkml/tjxx_1423/tjfx_1426/201804/t20180427_1370595.shtml.
[2] 國务院.国务院关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EB/OL].(2018-10-18)[2019-01-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0/18/content_5332108.htm.
[3] 十堰市政府.2017年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4-10)[2019-01-05] http://www.shiyan.gov.cn/sysgovinfo/szf/xxgkml/tjxx_7676/tjbg/201804/t20180410_1362133.shtml
[4] 南方网.一组数据、一批创意企业……深圳文化产业有多强?[EB/OL]. (2018-05-19)[2019-01-05] http://sz.southcn.com/content/2018-05/09/content_181799553.htm.
[5] 朱富有.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之文化准备[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12:55-58.
[6] 李文璟.十堰汽车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80-8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Shiyan as research object,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bsorb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omestic fraternal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an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iyan cultural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drives high quality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iyan.
Key words: Cultural Construction; Shiyan cultural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