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万 高式英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枯燥,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比较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成果。当今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难题的必要途径。
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与发布者,新媒体时代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因此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当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拥有较多的用户,成为社会热点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新媒体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表达意见和想法的平台,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
信息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传统的平面媒体只能利用文字或者图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而新媒体可以将不同的传播形式进行综合,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与听觉感受[1]。以微信公众号为例,一篇推文中可以同时出现文字、图片、音乐、视屏等不同元素,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进行观看或阅读。
信息传播速度快。智能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信息的传播上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就微博的“热搜”功能来说,热点信息可以在瞬时间出现爆炸式的传播与扩散,传播速度非常快。传统传播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时效上有24小时的黄金时期,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实时更加快速。
第一,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多是围绕班会谈论的形式进行开展,然而,班会讨论这一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难以保证思政的教育质量[2]。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不同信息交流平台的优势,加强学生与思政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可随时随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第二,实现思政教育的平等性。高校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效避免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产生的尴尬,有利于消除师生间存在的距离与身份障碍,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环境更加轻松和谐,令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怀,将内心困惑诉诸于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教育工作,同时也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
第三,思政教育更加灵活。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只能对学生开展阶段性的教育,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变化,思政教育工作便失去了时效性。而利用新媒体可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握,而且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问题,给予帮助。
第四,提高学生主动性。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无权进行主动选择,这种单向灌输的方式令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厌倦的心理。新媒体下的思政教育更着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形象。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沟通,实现从教育到反馈再到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果。
第一,削弱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利用网络计算机广泛地获取信息,因此,教师的权威性在学生心中会被削弱,缺少对教师的崇拜,思政教育工作便难以有序、有效的进行。此外,学生的个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得到强化,追求张扬个性不受管制,极大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开展[3]。
第二,降低思政教育的引导力。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地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之中,然而,新媒体环境却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缺少道德观念以及法律观念的制约,因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比较放松,不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致使其不愿与现实群体进行交流,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孤僻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既产生了积极作用又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当趋利避害,科学利用新媒体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充分利用社会热点话题。新媒体的运用打破了以往思政教育中时间、空间限制,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依旧是在教室课堂。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大学思政教育所遇到的瓶颈与挑战,与时俱进,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4]。思政教育不应是简单灌输基本原理和概念,而是要对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在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社会热点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教师理当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尽量避免新媒体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利用新媒体构建思政教育平台。新媒体环境令高校思政教育处于比较复杂的状态,如果只是改变单一的教育方式,那么思政教育的成果就不会很高。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平台基本以教室、课堂为主,没有专门的网络教育平台,因此,高校应当利用新媒体,构建专门的思政教育平台,使思政教育可以全面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高校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站,为思政教育的课外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实现网站学习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学校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将思政教育内容以活泼的形式呈现于网站上,提高学生的网站点击率。除了建设网站以外,当今微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也深受引导大学生的喜爱,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微信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公众号,利用公众号发布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推文,推文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兴趣爱好,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健全新媒体的管理体制。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政教育部门对新媒体的管理效率比较低,主要体现在对新媒体的监管方式和管理制度上的认识不足。因此高校要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和监管制度的建设。在健全监管机制的时候,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遵守法律法规,制定合理有效的信息审查制度,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思政教育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政治修养,建立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发挥对学生的榜样作用。除此之外,在对新媒体的管理上,思政教师应当严格根据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与其他部门积极开展沟通协调,明确分工与职责,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对舆论进行正确的指引,提升大学的思政修养。
加強师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新媒体的使用技术,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加强校园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交流软件,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络交流平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念。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下,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对于信息的真伪,学生往往难以分辨,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网络素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讲解分析,教会学生正确分辨信息真伪的技巧。在此基础上,高校也可以设置与之相关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到新的知识,使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具时效性。
总而言之,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势必离不开新媒体工具的辅助,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这一机遇,及时调整教育手段,趋利避害,将新媒体更好地运用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上,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1.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2.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