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玶的长寿经

2019-06-14 06:51王明洪
保健医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李老高寿院士

◎文/王明洪

李玶院士

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著名地震构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玶今年已是94岁的高龄,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身陈旧朴素的衣着,显得干练而有精神。对于自己的高寿,李老认为:“我想我的高寿应该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尤其是我常年跑野外,走出了一副铁脚板,也走出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大自然就像一块磨刀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很自豪我所从事的职业,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选择地质工作。”当然,李老的高寿不仅仅是“走”出来的,他的高寿,和他对名利的淡泊、心态的乐观、为人的宽厚及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人生不要追求太多”

1997年的一天,李老在南京大学时的同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郭令智来看望李老。交谈中,郭令智认为:凭李老以往在科研中的建树和贡献,已够院士的条件,他希望李老也去申报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令智走后,李老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一来当时申报院士的人很多,他不想凑这份热闹;二来他把名利看得甚为淡泊。1998年,郭令智打电话给李老的外甥女傅新,再次提到李老申报院士的事。他让傅新转告李老,说李老在各方面确实够格,放弃申报太可惜了。老同事的心意终于打动了李老,不久,他向地质所提出申报1999年工程院院士的申请,由于地质所及上级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对他的评价颇高,李老顺利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在提起他的导师李老时,感佩之情溢于言表:“先生平易近人,是一位忠厚长者。特别对年轻人,奖掖后进,鼓励有嘉。他乐观豁达,与世无争,对名利看得很淡泊,我跟着他受益匪浅,直到今天,他都值得我钦佩、学习。”而李老在和他人谈论人生的时候则说:“人生不要追求太多。追求越多,失望就越多。人生最重要的是,看准你的目标坚持下去。”但怎样才能确定你的目标已经看准了?“唯一的目标就是人民需要的,又是你所喜欢的。”李老说。

“我的命大,阎王爷不要我”

作为一名地震构造专家,李老曾多次遇险。一次,李老等人陪同两位领导到野外考察。在卡拉奇到红其拉甫这一段路上,李老感觉其中有个山坡有异。下车一看,发现该处是一个活动断层。根据山坡上的碎石,李老知道这里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只要稍有一点外力的触动,就会造成崩塌,他决定上去勘察一番。时值盛夏,骄阳似火,李老和两个同事迂回到山的侧面,小心翼翼地爬到了半山腰,边走边仔细观察。突然,李老听到山体响起“嗡嗡”的声音,显然,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任何一点轻举妄动都会导致山体垮塌。李老急忙让他的同事停住脚步,轻轻向后挪动,其谨慎轻微,犹如踩在鸡蛋上练习轻功一般,最后终于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出发点,真可谓绝处逢生!

又有一次,李老在西昌进行地质考察。车子经过半山腰时,李老敏锐地发现山上有石头滚落。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对身旁的司机喊道:“快开!”司机刚开过去,后面就传来一声巨响,下车一看,刚才经过的一段山体已然垮塌,李老他们刚才经过的路也被山石堵塞,导致后面的汽车排成了长龙,不能前行。李老用他那双过人的慧眼,从山上滚落的一块石头读懂了山体即将滑坡的信号,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的惨剧。其实,李老遇险又何止这两次,“我的命大,阎王爷不要我。”李老乐观地说。

“虽然是院士,但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凡是见过李老的人,大多会留有这样一个印象: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透露出睿智和慈祥,再加上一身陈旧朴素的衣着,如同一个长年在野外工作的老工人。如果你和他接触的时间长了,还会发现他的为人十分宽厚善良。

一次,李老去武昌参加一个科研专题会议。那天,他早早地到了会场。由于来得早,其他出席会议的人还没有到,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整理会场。见李老来了,误以为他也是整理会场的工人,就叫他帮忙抹一下桌子,李老没说什么,默默地干了起来。会议开始后,李老作为会议的主要发言人,走上主席台作专题报告。台下那位工作人员见状,惊讶不已,后悔不迭。然而,李老却把这件事看得很平常,他认为:人活着既要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李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听说新上市的治疗仪有效,就买了一台。使用后不久,果然有效。欣喜之余,就打电话告诉远方的亲友。2013年秋,他有事去南京,听说老同事季寿元亦患有此病,就把治疗仪带到了南京,让季寿元使用。平时,若收集到一些他认为可行的治病偏方,也不忘和亲友们“共享”。李老在南开中学的同学潘非说:“李玶为人实在,非常平易近人。虽然是院士,但一点儿架子也没有。我去他家,看他住房条件那么简陋,真是不敢相信这是院士住的房子,他却毫不在意。”

“降服地震妖,山河更美好”

李老的兴趣爱好很多。他喜欢音乐,在南大时,他常去听音乐会。一次,他和外甥傅安谈论音乐,说他在听音乐时,常常设想当时还没有出现的后一个旋律是什么,结果往往和“成品音乐”不谋而合,可见他和作曲家有“共鸣”之处。还有一次,他去听声乐比赛。在台下他给歌手一一打分,结果他排出的名次竟然和评委们排出的名次一模一样,由此可见李老的音乐造诣。

李老还喜欢侍弄花草,但因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然养花的兴趣尚存。步入老年后,他“故态复萌”,又开始侍弄他的花草了。如今在他的阳台上,大大小小的花盆种满了各种植物,既有吊兰、君子兰,也有可当菜吃的菊花脑等,给李老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温馨。

李老也喜欢锻炼,年逾八旬时,他把走路当成锻炼的主要方式,还和夫人每天爬一二十次楼梯。

李老对文学也很感兴趣,小学时,他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有机会阅读很多欧美名著。中学时,他对古典诗词颇感兴趣,这也是日后他喜欢写诗的主要原因之一。2003年5月,李老听说三峡库区将要建设。由于对三峡怀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他以《三峡情未了》为题,赋诗二首,其一为:“夕阳无限好,霞光照万道。青山遮不住,三峡情未了。”其二为:“老骥不伏枥,志在行千里。降服地震妖,山河更美好。”

“李玶有他自己的特色”

由于历史的原因,李老和他的夫人杨美娥的恋爱道路可谓漫长。50多年后,有人问杨老:“李玶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杨老坦然回答:“李玶年轻时在南大当助教,平时不太爱说话,但有思想境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上讲课,李玶有他自己的特色,每每言之有据,很透彻。”结婚后,两人相濡以沫,同舟共济,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由于长期在野外作业,加上年岁已高,李老在70多岁时两眼患了白内障。但由于工作太忙,直到1999年11月才入住医院,手术也失败了。一只眼由手术前的0.3导致全盲,另一只眼仅0.03,根本看不清东西。有人劝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但李老认为: “对方是名医、名医院,如果起诉了,对对方影响太大,甚至连对方的学生也要受影响,再说对方也不是故意的。在无法挽回的事实面前,我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

好在夫人杨美娥为他充当了“眼睛”,每天为他阅读文献、报刊,查找资料,整理他写的文章,甚至还为他阅读海伦·凯勒的自传,为他点燃生活道路上的心灯,帮助他恢复人生的信心……夜里,老两口坐在床上,杨老给李老阅读当天的新闻,或者说说发生在周边的新鲜事。夫人的悉心照料使李老振作了精神,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中。白内障手术后,李老撰写的论文及给各级政府的建议达100余篇,其中有几篇还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显然,这和杨美娥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李老高寿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视觉宴 《明日的我与昨日的你约会》
——我见过的最好的明天,是昨天的你
古代长寿有哪些雅称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谁最“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