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操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9-06-14 01:16陈艳敏陈丽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康复训练

陈艳敏 陈丽莲

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怀集 526400

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常见病。研究数据显示,37.8%~45.2%的女性产后会存在不同盆底功能障碍,该种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为妊娠、分娩[1]。无论何种分娩方式均会使产妇的盆底肌遭受一定损伤。患病后,患者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严重影响,且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因此产后须高度重视加强康复训练。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加强给予康复锻炼,可促进康复总体效果获得显著提高[3]。本次研究对产妇产后康复中加强盆底康复操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5例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产妇年龄21~43岁,平均(29.0±7.0)岁;新生儿出生体重2.22~ 4.28kg,平均(2.88±0.63)kg;文化水平:10例为初中及以下,17例为中专、高中,15例为大专及以上。观察组43例,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8.0±9.0)岁;新生儿出生体重2.43~4.20kg,平均(2.83±0.74)kg;文化水平:10例为初中及以下,19例为中专、高中,14例为大专及以上。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头位、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2)未伴有精神性疾病,认知、意识、表达、沟通能力均正常;(3)未伴有妊娠或分娩并发症;(4)盆底电生理复查结果显示盆底肌肌力≤3级;(5)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排除标准:(1)有阴道前后壁脱垂、盆腔脏器脱垂、慢性便秘等疾病既往史及尿失禁家庭史;(2)有盆腔手术史。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主要为健康宣教、叮嘱产妇注意产后卫生、电刺激康复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行盆底康复操训练,具体:以各阶段实际情况为根据制定详细训练方案,以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音乐为背景音乐,音频文件内容具备包含引导语、动作名称、动作要领、节奏控制等。臀部运动锻炼:指导并协助产妇保持平卧位,将双腿夹紧,同时将臀部肌肉收缩,然后将阴道上提;做扭胯运动锻炼时,指导产妇将臀部尽量抬高,然后做向外转动运动,一侧要保持倾斜;做全身运动锻炼时,指导产妇保持站立位,适当将盆底肌肉收放,并将速度逐渐加快,然后再分开双腿,做重复性操作,双腿的分开宽度以肩宽为准,且保持下蹲动作、起立动作;做提肛运动锻炼时,指导产妇依次做跳跃、原地冲刺跑等动作。产妇于产后1~2周开始进行臀部运动练习,练习次数为3次/d,10min/次;第3~6周增加扭胯运动,时间维持15min,3次/d;第7~10周增加全身运动,20min/次,3次/d;第11~14周实施全操运动锻炼,锻炼次数为3次/d,维持时间为25min/次。对患者每日的运动锻炼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出院随访,分别于产妇出院后3、7、15d以及2、3月时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主要了解产妇产后睡眠质量、阴道流血状况、尿失禁程度等进行了解,并给予针对性健康宣教,发生异常症状的产妇给予给予有效处理在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产妇选择较轻的康复器,并将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每周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康复训练。

1.4 效果评估

1.4.1 盆底肌力评价 分别于产后6周及14周检测产妇盆底肌肌力。Ⅰ类肌纤维肌力评价:通过气囊法实施盆底肌肌力评估。检测时无阴道肌肉收缩感觉,判定为0级;检测时阴道肌肉存在程度较的收缩,判定为Ⅰ级;检测时,阴道肌肉的收缩时间能够持续2s,并能够重复完成2次,判定为Ⅱ级;检测时,阴道肌肉能够维持收缩3s,并能够完成3次,判定为Ⅲ级;阴道肌肉有明显收缩,同时收缩时间可持续4s,重复次数为4次,判定为Ⅳ级;阴道肌肉收缩持续的时间为≥5s,且重复次数>5次,判定为Ⅴ级。

1.4.2 心理状态评估 (1)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评估患者焦虑情绪状况,SAS量表共有20个条目,总分为20~80分。(2)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状况,该量表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进行评分,分数高表明情绪程度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肌力提高效果比较

产后6周、14周,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Ⅰ级所占比例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38%、28.57%,Ⅳ~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62.79%、83.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周,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受诸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变得薄弱,进而引起盆腔内器官出现功能异常、移位的一类疾病。患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阴道壁膨隆、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症状[6]。既往研究已证实,剖宫产、顺产均可使产妇盆底功能遭受不同程度影响,女性产后多数均有出现盆底功能障碍[7]。本研究将盆底康复训练操应用于产后妇女康复治疗后,在心理状态改善、盆底肌肌力提高、性功能改善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效果。

表1 两组产后不同时间盆底肌肌力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14周 t P 干预前 干预后14周 t P对照组 42 55.36±9.63 52.59±8.47 1.409 0.064 54.73±7.82 47.62±6.72 4.499 0.000观察组 43 55.63±9.84 42.58±8.21 6.645 0.000 54.28±8.35 42.18±6.81 7.329 0.000 t 0.127 5.021 0.256 3.706 P 0.098 0.000 0.084 0.032

目前,国家开发二胎政策,医院产妇分娩率高,二胎产妇的年龄偏高,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有明显提高[10]。该种疾病发生后会导致产妇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心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对产妇家庭的和睦均产生一定影响[8-10]。盆底康复训练为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一种重要方法之一。盆底康复操主要根据广播体操的节拍,再根据瑜伽动作,以康复者的具体生理特点作为根据,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11-13]。行盆底肌锻炼,可促进盆底肌群的肌力、弹性得到有效增加,进而促进盆底肌群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改善其产后性功能[14-15]。此外,康复锻炼操的实施具有规范性,通过运动锻炼能够使患者生理功能获得有效改善,同时可使患者心理问题获得有效缓解。锻炼操的整个运动练习均是在节奏舒缓、优美的音乐中进行,产妇同时须配合节奏、节拍进行练习,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产妇能够有效放松精神、心理压力,使其负面情绪获得有效平复,因此有助于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等情绪获得有效改善。本研究在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中加强盆底康复操训练后,该组产妇在产后6、14周时盆底肌肌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盆底康复训练操可使产妇盆底肌肌力获得更大程度提高,改善其产后性功能,且能够明显减少产后并发症。此外,观察组产妇干预后14周的SAS评分为(42.58±8.21)分,低于对照组的(52.59±8.47)分,SDS评分为(42.18±6.81)分,低于对照组的(47.62±6.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盆底康复训练操还有助于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总体康复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可对产妇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康复治疗中加强盆底康复操训练,可使产妇盆底肌力、心理状态获得更大程度改善,减少并发症,提高总体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