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达华 张卫茹
海门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按照“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职能定位,积极探索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三融合”,着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管理要全面,就是从一进入干部队伍的年轻同志到离退休干部要全覆盖”。原先依托于“隶属单位”的单线、单方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不少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在单位,参加单位活动不正常;居住在社区,参加社区活动不经常;教育管理上存在跟不上、管不上、对不上的问题。海门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认真做好“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支部+社团”“支部+社区”等“1+N”党建模式,确保组织不断线、学习不断档、管理不缺位。
目前,海门市已成立了海南社区、青海路社区、建南村等社区(村)党支部和老干部大学、老年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退休干部协会等社团党支部。其中海南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下设思想政治工作、法律法规教育、群众工作协商、居民矛盾调解、群众文化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助老帮扶关爱等七个功能性党小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省示范试点单位。社团党支部分别以班级和分会为单位建立党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有效覆盖老干部党员1700余名,真正使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进入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要转型发展,必须树立统筹的理念,善于借势、借力、借机,敞开大门做老干部工作。海门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与团市委、义工联合会共建,开展“用心传递关怀——助老公益活动”;与律师协会党组织共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与市中医院共建,创办“夕阳红健康小站”,为老干部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与市图书馆共建,打造老干部党员书屋;与各大银行共建,举办“欢乐社区行”义演活动,在传播“海门好声音”的过程中,实现老干部、老党员的精神弘扬和各方联动。
海门市统筹配置市老年大学、老科协、关工委、老促会、退管协会等涉老社团资源要素,建立“银色人才信息库”和“老年社团”志愿者联盟,广泛开展“五微五大”正能量活动。通过微调研拓宽大视野、微志愿释放大能量、微建言服务大发展、微展演促进大和谐、微宣传彰显大成效,发挥老同志抱团优势反哺社会。依托涉老机构开展的“金点子”征集、“老干部风采”活动,受到市委主要领导专题批示肯定,合力打造的“永葆红色,情暖夕阳”成为机关党建品牌。
以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广大离退休干部和群众为目标,聚焦“学习阵地、聚力平台、服务窗口”三大功能,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台共建、合作共赢”为主题,与教育、卫计、司法、银行、中医院等9家单位结成“党建联盟”,建立海门市“老干部365党建服务站”,下设政治宣传、法律咨询、健康教育、困难帮服4支服务队,并向各区镇、社区延伸,形成“网吧啄木鸟”“老薛党课工坊”“老许民权工作室”等30多个覆盖城乡的“老干部365党建服务点”,吸纳3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自发参与,打造365天不“打烊”的服务站、永不带走的服务队。
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项目”要求,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和党建“小实事”创评活动。目前,海门全市打造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老干部党建品牌11个,参评“幸福从头开始”“爱心午餐”“我和医生有个约定”等党建小实事20多件。依托老干部人才资源库,在老干部党员中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志愿者队伍。海门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了南通地区首家由退休检察官组成的帮教团队——“枫林工作站”,建立“代理家长库”,真情倾注于涉案未成年人的案后帮教挽救工作,形成了“大手牵小手”特色帮教品牌;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每年人均下乡达60天以上,对困难群众给予种养殖技术上的帮助,助民增收,被群众称为“农民贴心人”;书画研究会朱文章自编自印《海门老镇》《抗战小故事》《海门记忆》等图书16000余册,赠送海门各大中小学,以文化人、帮助青少年成长;法律咨询驿站老党员周正祥积极为老干部、社区群众上门调解纠纷,义务提供法律咨询……通过挖掘老同志中专业技术、社会管理、党建工作等人才的智慧,引导广大老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老干部党员的优势特长和社会效益,形成群体效应,为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