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甫村:画里古村展新颜

2019-06-14 06:29李思瑾
当代贵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宿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思瑾

自原农业部2016年启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以来,贵州已有十余个乡村入选,或是特色民居村,或是特色民俗村,或是现代新村,或是历史古村,每一个村落,都是一份独特的乡村振兴样本。本栏目近期陆续推出“乡愁贵州·美丽村落”系列报道,展现贵州美丽休闲乡村的独特魅力。

初春的雨淅淅沥沥,荔波县玉屏街道水甫村背依青山、鳞次栉比的民居群就像披了一袭纱帐。

记者从游客接待中心出发,在稻田里行走,蜿蜒的溪流清且浅,时而被杂草隐没,一条碎石砌成的小路沿着水流方向延伸至民居处。

水族民居,都是木质结构的干栏式楼房,分上、中、下三层,底层关养牲畜或堆放杂物,顶层为粮仓和储藏室,中间层卧室、厨房分设两端,中堂宽敞明亮,家家房屋都有一个火塘,作为日常炊事和冬天取暖之用,部分人家设有神龛,层际间由厚实的宽型木梯相连。所有房屋都在向阳一方的长柱上凿通眼子,搭成阳台,作晒谷物、衣物和纳凉之用。

每一栋木楼都是一户人家,门前有石梯,拾阶而上,木栏杆、露台、堂屋在眼前依次展开:有人靠着木栏杆梳理长发,有人坐在露台上择着新鲜的青菜。走进一户人家,一位老人在堂屋拨弄炉子里的火苗,见到来客,他高兴地邀请记者就坐,闲聊中骄傲地提及:“我们这,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

在老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邓恩铭故居,庭院里,木栅栏围住一小方地,种植有夜寒苏、石菖蒲、板蓝根等中草药。“邓恩铭出生于水甫村的一个医药世家,后远出乡关到山东去追求革命理想,因此我们还原邓家原来的生活场景来纪念他。”水甫村村支书韦国强介绍。2016年,荔波县提出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借此东风,水甫村选择了以“恩铭故居”为品牌,以民宿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

荔波县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邓恩铭祖居地、思乡广场、观光步道、休闲凉亭、景观桥、荷花池、旅游公厕、停车场、区内道路扩建、雨污系统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寨房屋外立面改造、古林木楼修缮、村庄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等,建成水甫村至水葩古寨古驿道、水甫至玄武山景区公路,实现与周边景区的互联互通。

“农业园区化、农村景区化、农民职业化,是我们的目标。”韦国强说,水甫村通过流转古寨旧宅基地招商引资,与荔波城乡建设公司、贵州省颐舍民宿城投有限公司、贵州芳草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牛角寨“水乡·颐舍”乡愁民宿旅游项目,经营收益25%归村委会用于民生建设。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转型发展原则,水甫村邀请专家开展集中培训和生产指导,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开发种植果园、兴办家庭农场,引导城郊失地农民组建民工建筑队、文艺队、家政服务队等就业创业经济实体,加快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变。村民们还将当地特色林、农产品供给民宿餐饮。“雨后,树林里会生出紫花菌、黄丝菌等菌类,村民们采摘来,以每斤30元左右的价格销售给我们。”“水乡·颐舍”一期餐饮部经理吴永璠说。

荔波县玉屏街道水甫村的民宿。(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荔波县玉屏街道水甫村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出生地,也是水族古建筑、人文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村落。(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水乡·颐舍”民宿复原了牛角寨传统的原木墙、千层石墙、石础木角柱、麻条石步道等,且每栋房屋有不同的文化主题,有用原生古藤、树枝以鸟巢形式创意设计的云台鸟墅,也有千层石墙的盐马客栈,有以原木为主题的山居小筑,还有以马尾绣为主题的凤羽水宿……

“每逢节假日,房间都爆满。这些游客中,大部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台湾等地。”在“水乡·颐舍”务工的村民吴鸽说,“游客们都很喜欢我们的村子,我也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村子。”

记者离开时,微雨的黄昏模糊了远山、老墙、木楼,袅袅炊烟,徐徐散开。时间,仿佛在水甫这个美丽的村落定格。

【人物故事】

“这两年,水甫村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2017年,水甫村村民吴照婧有了新职业,“以前,农忙时节种田,农闲时候织布。现在,我成了水甫村的导游。”

一进水甫村,吴照婧就站在游客接待中心门口打招呼,笑容灿烂:“在这里,你们可以参观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听我讲解革命家事迹,也可以在村子里欣赏田园风景,体验水族传统文化。”

“邓恩铭4岁以前在水甫生活,4岁以后跟随父亲迁居荔波县城。1917年,他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为播撒革命火种、推动党的工作,足迹遍及济南、青岛等地……”吴照婧小时候常听长辈们提起邓恩铭,但真正了解这位革命家,还是担任了游客接待中心的导游以后,“村里发展旅游,让我增长了知识。”

游客们参观完邓恩铭故居,还想了解水族染布、马尾绣等传统手工艺。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染缸,染一匹布需要4年。”吴照婧家里的染缸,被深深浅浅的蓝色素覆盖。每年谷子收完以后,就可以采收蓝靛了。将蓝靛放在缸里萃取天然植物色素做染料,再用土碱、烧酒、石灰、牛皮胶作辅料,就可以把布染成月白、月蓝、蓝、深蓝、浅灰、深灰、青等颜色。染好的布沥干后放于青石板上,用棒槌连续捶打后漂洗再晾晒。“9月,我带游客们来我家看婆婆染布;10月、11月,我带游客们到水边看村里的妇女们洗布、晒布,有时候他们还会参与进来。”

“马尾绣,是几根马尾用白线一圈圈缠绕,马尾被包裹起来,成为扎实硬挺的白线,盘绣出团的轮廓好比素描的外部线条,在轮廓中间,以不同的颜色、用双针绣的手法进行填绣。”吴照婧拿起自己的布包给记者看,包上的图案带有一种凸起的纹理感,像是镶在布上的浅浅浮雕。

“很多游客都说,你们这空气好、风景美,山水和人都有灵气。”每当听到游客这么说,吴照婧都很高兴,“我要尽我所能,把水族的文化传播出去。”

猜你喜欢
民宿
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民宿营销措施与体系重构
孪生院子民宿
民宿体验官:没有比每天在不同地方醒来更酷的事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北京门头沟民宿青山秀水里的文化“拼盘”
民宿井喷
你是民宿达人吗
被“玩坏”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