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娟
摘 要:低年级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低段识字任务非常繁重,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爱学?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些识字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 识字 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融趣味性科学性于识字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识字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根据汉字特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等动词时,我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肢体语言,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又如教学“杏、李、桃、苹”字时,让学生学当“小商人”,自己动手制作水果买价的标签。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出色彩丰富,造型新颖的标签,在写标签的同时也巩固了这几个生字的字形,加深了记忆。在教学与生活物品相关的生字时都可以采用这类方法,富有极强的生活色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1]
二、运用字形教学,帮助学生牢牢记住文字
在教学中运用字形进行识字,这样既生动形象,又有科学依据。如采用特征强化法,可以较为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字词特征有意注意。我们可以根据字形特点,选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如“闪”字:门儿大大开,一人跑进来;“蒜”字: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又可采用连问的形式,如:大上加一横是什么字?“天”。什么天?蓝天的天。天字出头是什么字?“夫”。什么夫?农夫的夫。又可把字义编成字谜,如:两个木是什么字?“林”。三个木是什么字?“森”。树木多了是什么?“森林”。又如:两个并排着的人是什么字?从前的“从”。这样通过字形记住文字,远远比“一口咬掉牛尾巴”更科学。[2]
三、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如果采用教师读、学生读的形式,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识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如运用多媒体设计摘苹果游戏,通过屏幕显示展现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生字果实,如果谁能读准这个生字的字音,就可以将苹果摘下来,苹果在落下来的过程中并配上音效,以此奖励学生,直到树上的果子都被摘完为止。这种形式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许多孩子争着抢着举手。而没有参加的孩子则表现的很失落,这时,我会告诉他们,这节课摘了苹果的孩子下节课就不参与了,把机会让给没有上台的人,希望没有摘到苹果的孩子下次把字认会,老师会请你们上台,这些孩子立刻又有了积极识字的欲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将识字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课内走向课外,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把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3]
如:在教学“街”字时,我引导学生“街道上画的那一道道白线是什么?”学生齐声道:“斑马线!”我又问:“你看‘街字中间像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像斑马线。”那个说:“我也知道,中间那一竖是小朋友排着队过马路。”接着我鼓励学生编儿歌,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编出了下面的儿歌:“行字中间斑马线,小朋友们排好队,红灯停下绿灯行,交通安全莫忘记。”学生兴致勃勃地念着儿歌,一下子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这样把抽象的“街”字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很快地记住了字形,而且还对学生渗透了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可谓一举两得。[4]
结语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有创造性地进行识字教学,才能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学习的无限情趣。
参考文献
[1]王弢.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J].科教导报,2014.
[2]甘文敏,林世程.激活方法多彩识字——浅谈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2008.
[3]宋艳茹.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时代,2011.
[4]吴锦鸿.初探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J].课外语文(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