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鸿宇 华 琦 刘荣坤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综合)科,北京 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53)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PVCs)是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之一,广泛见于各种器质性及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通过24~48 h动态心电图可将PVCs检出率提高至40%~75%[2]。左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LVM),特别是结合人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 BSA)获得的
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 LVMI)是公认判断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评定左室功能的理想指标。研究[3-4]显示PVCs可引起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可逆性变化,甚至诱发室性早搏相关性心肌病[5-6],但对于LVH与PVCs负荷的关系仍存在争议[7-8]。本研究旨在对此
进行探讨。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门诊就诊的PVCs患者共149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56.72±13.08)岁。入选标准:PVCs的诊断标准符合《2015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9]中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且满足PVCs频次>3 000次/24 h。排除标准: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功能不全、药物及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
1.2.1 临床资料收集
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一般情况及既往病史采集,同时采用美国DMS700型动态心电图系统行24 h心电图检测分析,获取QRS波总数、平均心率、最长R-R间期、PVCs频数等参数;并由同一名高年资超声医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取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 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at end-diastole, LVID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T)、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等参数;同时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serum uric acid, 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血清钾(serum kalium, K)等生物化学指标。
1.2.2 PVCs负荷、LVM、LVMI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PVCs负荷=(24 h PVCs总频次/总心率)×100%;BSA(m2)=0.006 1×身长(cm)+0.012 8×体质量(kg)-0.152 9;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体质量 (kg)/[身长(m)]2;LVM(g)=1.04[(IVST+LVPWT+LVIDD)3-LVIDD3]-13.6(Devereux公式),其中IVST、LVPWT、LVIDD的单位为cm;LVMI(g/m2)=LVM/BSA。
根据入选患者LVMI分为以下2组[10]:①单纯PVCs组(n=66):LVMI<125 g/m2(男性)或110 g/m2(女性);②PVCs合并LVH组(n=83):LVMI≥125 g/m2(男性)或110 g/m2(女性)。
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BSA、合并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史、LVEF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组患者QRS波总数、平均心率、最长R-R间期、TCH、HDL-C、LDL-C、K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PVCs组比较,PVCs合并LVH组早搏频次、早搏负荷、U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以LVMI为因变量,年龄、BMI、平均心率、PVCs负荷、UA、TCH、HDL-C、LDL-C、K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VMI的相关因素,提示年龄、UA、PVCs负荷均与LVMI相关(P<0.05),详见表3。
以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为因变量,年龄、高血压史、早搏负荷、UA为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提示年龄、早搏负荷、UA均为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groups of n(%)]
表2 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及生化指标的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Holter parameter and biochemical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4 影响左心室肥厚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4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test of LVH
研究[11-12]显示,病理性的心脏肥大是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而LVH能够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包括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因此,可作为心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有效预测因子[13]。PVCs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往被认为是良性的,但近年来研究[14-16]频发PVCs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病变[14],影响左心功能[15],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6]。然而,对于LVH与PVCs负荷的关系仍存在争议[7-8]。
本研究通过对149例门诊就诊的PVCs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与单纯PVCs组比较,PVCs合并LVH组早搏频次、早搏负荷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搏负荷与LVH具有相关性,并且为发生LVH的危险因素。现有研究尚未完全解释PVCs引起LVM增加的具体机制,但推测可能与PVCs发生时心室肌无效收缩,导致心肌灌注不足,引起心肌缺氧[17],能量利用障碍[18],为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心肌逐步发生代偿性重构有关;此外,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加也可能在LVM增加过程中发挥的促进作用。
有研究[19]显示,PVCs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而本研究结果提示PVCs患者LVMI与年龄同样相关,且为LVH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与年龄增长,PVCs发病率更高,无症状PVCs病程更长有关;而伴随年龄增长,自主神经系统的不平衡增强以及传导系统退化同样对PVCs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加重LVH的发生与进展,但上述推论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同时,PVCs合并LVH组较单纯PVCs组血UA浓度明显升高,Iwashima等[20]的研究显示,UA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测方面具有强有力的作用。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推测,UA可能作为炎性介质,激活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加剧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破坏NO的生成,增加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的释放,并上调血管紧张素Ⅱ[21],进一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启动氧化应激反应,加重心室重构进程。
基于现阶段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结果,有理由认为PVCs负荷、UA以及年龄均可能诱发或加重早搏患者LVM增加,进一步促进LVH发生,导致心功能下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PVCs患者,特别是合并LVH者,应着重关注上述指标,早期干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力求在改善症状、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的同时,逆转左室功能障碍[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