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国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初中,江苏 盐城 224005)
教学智慧是指科学地认识、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才智,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等能力。课堂教学需要智慧,尤其是初中物理课堂要将学生生活、物理知识、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展现教学智慧。笔者通过展示、分析课堂实录,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浮力,学习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我们知道,乒乓球放在水中是浮在水面上的,你有没有见过乒乓球沉在水底的情景?
教师取一只雪碧瓶,用剪刀剪去瓶底,旋下瓶盖将瓶倒置,将乒乓球放入其中,然后往瓶中倒水。
生:乒乓球沉在水下。
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
教师用手掌堵住瓶口,乒乓球迅速往上运动,浮在水面上。
师:关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课堂教学是由若干个活动组成的,教学设计是否新颖独特,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在上述教学中,课堂结尾前后呼应,同时又承上启下,课堂引入是如何使通常情况下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课堂结尾则是如何使通常情况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本节课的结尾,掀起了整堂课的高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奇在这种实验现象,学生没见过,但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它打破了学生的原有认识,又巧妙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浮力知识设疑引趣。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现有两张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牌图片(如图1),请问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
图1
大家初看这两张图片时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同,但仔细一看发现其中的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生:左边一张是真的,右边一张是假的。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小轿车的质量比客车和卡车的质量小。
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是停留在对纸面上的理解,还是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认知,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学生在完成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之后,教材要求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能支持上述结论?其用意在于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并不能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原因在于学生还不具备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尝试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进智慧。对于上述知识点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深刻洞悉,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并不是使学生去机械地记忆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而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动能的大小与速度、质量的关系,限速标志牌真假的判断很轻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师:老师的手机播放出动听的音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不要忙于下结论。请把手放在自己的喉结附近,感受一下声音的产生。请大家继续观察,当老师用力敲打鼓面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纸屑跳跃起来。
师:从这个现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是吗?再思考一下你得出的结论是否存在问题?我们的探究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生:有问题,我们探究的物体都是固体:人的声带、鼓面等。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声音是由固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液体、气体能否振动,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生:流水声、吹笛子发出的声音、灌水时水瓶发出的声音……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仅仅固体的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气体的振动也能发出声音。所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把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对教学的处理与把握,体现出一定的教学智慧。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时,教材中是把“液体、气体都能发声”直接告诉学生的。开始学生的回答是肤浅的,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随后学生通过体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但是真正引起学生深层次思考的是老师对结论的质疑、对探究活动过程的反思。学生在反思与质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初中物理课堂离不开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往往会超出课前教师的预设。因此能否创造性驾驭科学探究活动,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围绕问题去体验、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又如何得出结论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等,都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非常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养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的引入、新授、练习、小结、结束等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做好精心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特点,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智慧。
例如“汽化与液化”新课的引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练习使用刻度尺”分组活动的开展、自主阅读教材认识“质量”概念的活动能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做功了吗”的交流与讨论、“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课堂展示活动能否激发课堂的活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以及课堂的练习与反馈、质疑与反思、实践与运用、归纳与总结等能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都需要我们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展现自己的教学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够客观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有些知识内容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一带而过;有些知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能掌握,教师没有必要再去讲授;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研读教材和教参,分析学情,不断反思: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讲有没有难度,有多大的难度,我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如何体现?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上出现课前预设之外的问题很正常,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去自如驾驭、机智应对。例如:在学习“惯性”概念时,有学生突然向老师提出:假如没有惯性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在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学生回答:“可能与物体的重量有关”;在讨论教材中“你还有哪些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的问题时,教师问学生:你进入游泳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冷”。富有教学智慧的老师会鼓励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应对,化解问题,而欠缺教学智慧的老师要么是批评学生,要么是回避问题。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敏锐反应、灵活机智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