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尧,张 杨,靳祎庆,杨 晖,吴 玥
(1.扬州博物馆,江苏扬州 225125;2.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荆州 43402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
扬州,古称广陵,自西汉初吴王刘濞受封于此,“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带动了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吴、江都、广陵诸国遂成为汉代东南方极为重要的诸侯王国。广陵国漆器种类繁多,器形丰富,涵盖了古代汉人日常生活及丧葬礼仪所使用的各种器具,极具地方特色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物表明,汉广陵国漆器是我国古代漆器艺术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1]。
扬州邗江甘泉“妾莫书”西汉墓1977年发掘,木椁长7 m,宽4.5 m,为二椁一棺女性墓葬,时代为西汉昭宣时期[2],历史上曾遭盗扰。据考证,使用铜缕琉璃衣殓葬的“妾莫书”,为广陵王后宫高等级女官。墓中出土漆器百余件,其中有贴金银箔并附加彩绘装饰的漆盘、小漆壶、小漆耳杯等高端漆器,以及部分物勒“工鲜”、“工延”等匠人之名的针刻纻胎漆耳杯。这些漆器既代表了西汉广陵国的漆器制作水准,也表明西汉广陵国可能有着与蜀郡、广汉郡等中央工官不完全一样的漆工管理系统。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3件“妾莫书”墓出土漆器之漆膜进行分析,以期对汉广陵国髹漆工艺有更进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其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也为进一步探寻汉代广陵地区漆器制造的地位与传承打开思路。
实验样品为3件“妾莫书”墓出土夹纻胎彩绘漆器,均已自然脱水,且具备广陵国漆器特色的针刻与金银贴箔装饰技法,工艺精湛。样品形貌特征见表1。
1.2.1 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分析 实验仪器:基恩士VHX-2000C。分析测试条件:将样品进行环氧树脂包埋,打磨抛光后再进行视频显微观察,放大倍数100倍。
1.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实验仪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型号:FTIR Nicolet-6700。分析测试条件: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样品和背景的扫描次数32次,分辨率为4 cm-1。
表1 实验样品Table 1 Experimental samples
1.2.3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实验仪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型号:DXR。分析测试条件:激发波长为780 nm。
1.2.4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实验仪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FEI Sirion 200。分析测试条件:高真空模式,加速电压:20 kV,电镜自带X射线能谱仪系统:INCA能谱仪:Si(Li)探测器,CL谱:波长范围:300~900 nm。
1.2.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实验仪器:样品水平型大功率X射线粉末衍射仪,型号:日本国,理学电机公司Rigaku,TTR-Ⅲ。分析测试条件:衍射角扫描范围为10°到70°,工作电压和电流分别为40 kV和200 mA,扫描速度8°/min,扫描步长0.02。
对样品采用环氧树脂包埋后切片观察,图1~4分别是样品1、样品2和样品3漆膜切片照片;表2是样品断面各层的厚度数据。
表2 样品各层厚度Table 2 Thickness of each layer (mm)
图5~7分别是样品1、样品2、样品3的红外光谱。
3个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相近。红外光谱在3 400 cm-1左右出现的宽大的峰为漆酚中羟基的伸缩振动峰。吸收峰2 927 cm-1和2 855 cm-1分别属于亚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1 710 cm-1处的峰为酯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28 cm-1附近的峰为漆酚苯环侧链烯烃碳碳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049 cm-1处出现的强峰为碳氧键的伸缩。通过以上特征官能团信息,可判定样品的成膜原料为大漆。而1 625 cm-1处的吸收峰强于1 710 cm-1处的峰,则推测3个样品的漆膜中均未添加桐油[3]。
图8~10分别是样品1、样品2、样品3的红色漆膜拉曼光谱图,其特征峰(表3)与朱砂的特征峰值吻合,可以推断该样品1、样品2、样品3漆膜表面红色显色物质为朱砂。
表3 红色漆膜Raman分析结果Table 3 Raman results of red lacquer film
通过扫描电镜下放大不同倍数的样品照片和能谱谱图,得到样品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及元素成分。
扫描电镜图像(图11~13)显示样品1、样品2、样品3的表面均存在着大量粘连的片状物质,交错分布连接成一个整体,判断其可能是生漆固化而成,且整体比较致密,空隙较少,说明生漆固化程度较好。
3个样品的色漆层表面均附着有一定的白色污染物,通过扫描电镜自带的INCA能谱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从样品的XRD衍射图(图14)看,样品1、2、3的漆灰层中均掺和有白色颗粒石英(SiO2)和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这与长沙风篷岭汉墓[4]盱眙东阳圩庄汉墓[5]等出土汉代漆器漆灰层情况类似。《说文·土部》[6]记载:“垸,以桼和灰而髹也。”说明汉代调垸时曾以骨灰作掺合料[7]。
表4 样品表面白色污染物能谱分析结果Table 4 EDS results of white contaminants on the lacquer films
“妾莫书”墓为西汉昭宣时期一座高等级墓葬,关于墓主“妾莫书”,则存在广陵王姬妾或后宫高等级女官的争论[8]。墓葬出土“妾莫书”龟钮银印、琉璃衣片、鎏金嵌黄玉龙纹带板(大云山江都易王墓有相同器物)、玉壁,以及组玉佩中的龙凤纹玉佩(珩)、龙纹玉璜、玉舞人(与大葆台广阳王墓的形制相同)等高等级器物。墓葬共出土漆器百余件,工艺精良、纹饰精美,代表了广陵国漆器的最高水平。然而,《汉书·地理志》及其他历史典籍中并没有中央在广陵设立工官漆器制作工坊的记载,之前汉墓出土的广陵本地制作的漆器也未见有与本地工官有关的铭文。直至2009~2011年盱眙大云山墓葬的发掘,M1墓主确认为第一代江都王刘非,墓内出土“南工官”铭漆器余百件[9],为研究西汉漆器工官制度提供了全新材料,特别是为研究广陵国地域漆器制作工官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出土的“南工官”铭漆器,均为尺寸很小的漆耳杯,是刘非徙王江都后逐年定制的随葬明器,综合已发表的“南工官”漆器分析检测结果[10],其工艺与上文中的“妾莫书”墓出土漆器极为相近,如均没有添加桐油作为漆液助剂,夹纻胎体与各漆层的厚度相近等。通过观测,两者的纹饰特征也极为相似。而广陵国王侯与贵族墓葬中虽出土精美漆器众多,但均未发现“工官”漆器实物。笔者认为“江都国”被撤时,其封地削减,诸侯国等级降低,而制作漆器的工官机构也很可能随之被撤销。但作为一方国力强盛的地方诸侯,其统治阶级对于漆器的需求与推崇则不会减弱。原“南工官”工官机构内的漆艺工匠应该有一部分划归数年后册封的广陵国,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通过对“妾莫书”墓出土3件夹纻胎彩绘漆耳杯髹漆工艺的分析检测,得出以下结论:
1)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漆液均为大漆,漆液中没有添加桐油作为助剂;漆灰层填料以经筛选的小颗粒石英和羟基磷灰石类物质为主,将其糊裱于麻布胎体表面,既提高了麻胎的机械性能,也有利于后续的打磨和髹漆加工等处理工序。
2)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在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较为常见。
3)漆器样品由外向内基本可分为5层:色漆层-漆灰层-胎体(麻质)-漆灰层-色漆层;漆膜表面平整致密,说明当时的髹漆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漆膜的层数较少,一般将色漆与彩绘直接髹饰于漆灰层。
由此可见,“妾莫书”墓出土的这3件夹纻胎漆器的制作过程为:以麻布类物质为胎,其上糊裱添加了经筛选的小颗粒石英和羟基磷灰石类物质的漆灰,所使用的漆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不含桐油,表面直接髹饰面漆及彩绘。这样的工艺特点,证明此时期广陵国生产漆器的工艺水准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一方面,漆灰层做工考究,大大提高了胎体的质量;另一方面,正因为胎体与漆灰层的严格把关,故在髹漆时直接施以面漆与彩绘即可达到很好的实用与装饰效果,不需要髹以底漆层,从而缩短了每件漆器的制作时间,进一步满足当时富足的广陵国内强大的漆器消费需求。
致 谢:本研究在考古资料、实验分析、文章修改等方面得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吴顺清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德才先生、南京博物院李则斌先生的帮助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