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菲
不久前,日本一家主打由机器人员工为顾客服务的酒店,因机器人发生故障太多,不得不将半数机器人员工“开除”。此举颇为引人注目,甚至引发了对“无人化时代”是否到来的讨论。
这家位于日本长崎的酒店2016年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以机器人员工为主的酒店。机器人主要负责帮助顾客办理登记入住、搬运行李、协助调节房间灯光和温度等工作,数量一度多达243个。然而3年来,酒店不断接到顾客投诉——故障频发和智能化程度太低,导致很多机器人沦为摆设。最终,酒店不得不结束了“无人化”尝试。
目前,制造、运输、零售、服务等各行各业都热衷于寻求自动智能的解决方案。“无人化”不再仅仅是广告噱头,而是必须跟上的发展节奏。与此同时,人类工作可能被机器人取代造成的焦虑感也在不断蔓延。这种焦虑感在制造业领域尤为突出。以“熄灯工厂”带来的冲击最为明显——在日本,发那科公司的机器人生产车间里,高度自动化使整个工厂可以在不开灯照明的情况下运作。
机器人普及之时,人类真的要失业吗?当然不是。以目前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电子制造业为例,机器人取代了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工作,工厂实现了高效率生产。但电子制造业工艺复杂,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快,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大部分设备都是针对特定的产品设计的,一旦涉及新产品,之前的设计很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从而需要重新设计机器人運转系统,这又要耗费大量成本。实际上,早在1983年,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就下令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造了一座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工厂,90%的流程都是自动化的,但仅仅6年后就关闭了。
人类与机器人的一大区别在于灵活性。服务业接触对象多变,是对灵活度要求极高的行业,这决定了其接纳机器人员工的高门槛,机器人员工被“开除”也就不足为奇。正是由于类似原因,近年来,各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开始推出协作型机器人。在传统的自动化工厂中,出于安全考虑,机器人和工作人员一般相互隔离。有了协作机器人,人类和机器人就能近距离协同。人类负责对灵活性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工作,机器人承担机械性的重复工作,二者各施所长。未来,随着传感器及感应系统、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速度加快,协作机器人将能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与工人的配合也将更加默契,这种人机共融的模式将产生更大的效益。
在人类和机器人合作的过程中,二者都超越了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更高效工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成就,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未来的世界,需要人类与机器人更好地合作。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8日17版)
人类工作被机器人所取代的说法和实践,正不断引发人们的焦虑,作者却用一个典型的反例作为开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以电子制造业为例,论证即便有机器人存在,人类也不会失业。先泛谈行业现状,再落实到苹果公司这一实例上,有理论也有事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指出人类与机器人的区别,进而提出人机共融模式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论述逻辑性强,但又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