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横山宁夫认为,一切行动只有在出自本意的时候,才能获得最有效的成果。因此,能够使员工持续不断地付出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控制,也绝对不是通过管理者的强制来实现的,而是由员工的自我控制实现的。
法国斯太利农产品公司的一个分厂,曾经试验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根据生产、维修、质量管理等不同业务的要求和轮换班次的需要,把全厂职工分成16个15人的小组,每组选出两名组长,分别负责生产线上的问题、培训和召开集体讨论会。厂方在制定出总的生产进度和要求后,便全数交由小组内部自行组织安排。此外,小组还有权决定组内招工和对组员的奖惩。在实行这一管理制度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不仅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分厂,甚至旷工、辞职和停工率都降到了1%以下;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则达到了设计标准的115%。
通常情况下,管理者都把员工视为有待成长、尚需看管的小辈,但就是这样的小辈,只要给予足够的信任,他们就会用巨大的成果来作为回应。
企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为收益与成本的比率,管理者为了管控员工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是最容易被管理者忽视,但同时又相当高昂的隐性成本。更为尴尬的是,这一高昂的成本背后,收益往往并不理想。当今管理界中愈发强调激励管理,也正是因为人们发现,简单的激励远比严厉的管控更为有效,更能激起员工的积极性與主动性。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这也正是激励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指出,想要查看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需看他脑子里能否同时接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这就是托利得定理。这一定理用在管理学当中,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观点:比起征服不同,更重要的是接纳不同。
柯克是IBM公司的二把手,他麾下有一名得力助手,名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就在柯克去世不久之后,伯肯斯托克直接闯进了时任IBM总裁的小沃森的办公室,气愤地吵嚷道:“销售总经理的差事没了,现在做着毫无意义的闲差,我还有什么盼头?”原来,在IBM公司内部,柯克与小沃森的关系一直不好。因此,伯肯斯托克认为,柯克一死,小沃森必然会刁难自己。然而小沃森却丝毫没有动气。事实上,他不仅对伯肯斯托克的担忧心知肚明,更对其工作能力极为认可。因此,出于对公司前途和命运的考虑,小沃森尽管明知伯肯斯托克桀骜不驯,又是老对头的下属,还是决定尽全力去挽留他。IBM后来的发展证明,小沃森的这一做法与态度是明智的,因为在IBM插手计算机生意一事中,伯肯斯托克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
用人考验的是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容人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态度。容人不仅是对管理者情商的考验,更是对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要求。不能容人,就无法汇集稀缺的人才;没有稀缺的人才作为支柱,企业就没有战胜竞争对手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管理者无法接纳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失职、不称职的表现。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下属的才能远比管理者个人的好恶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