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吉信镇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6-12 00:41龙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业生姜现状

摘要:文章总结了湖南省凤凰县吉信镇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吉信镇生姜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化发展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供销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等问题,并从提高生产技术,促进规模效应;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姜品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创多元化销售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吉信镇生姜产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吉信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境东北部,是一个土家、苗、汉、回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年内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平均海拔310米-8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自然条件为生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与优势。吉信镇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吉信镇生姜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形式。而人们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始种植生姜。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吉信镇的生姜种植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吉信镇生姜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1.吉信镇生姜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规模

生姜作为吉信镇的传统种植产业,每年种植面积都在5000亩左右,是吉信镇的支柱产业。吉信镇共有14个村(社区),生姜种植规划覆盖区域高坡营村、大桥村、新田村、都吾村、得胜营村、龙肱村、满家村、三角坪村、万溶江村、首云村10个村。由图1可见,近三年吉信镇生姜种植的绝对规模均能保持在5500亩左右,年产量19.4t左右,年产值达603万元左右。由图2可见,近三年吉信镇生姜种植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占比分别为:13.4%、21.5%、18.1%,生姜种植总面积在降低,占整个镇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不稳定、起伏大,但是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由图3可见,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生姜相对规模占比较大,除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外,是蔬菜作物中的支柱产业。

1.2种植品种

高产栽培全部选用本地品种湘西小黄姜。该品种全生育期145天,株高100厘米左右,开展度90厘米,分枝数18,叶披针形、绿色,根茎黄白色,嫩芽处鳞片为紫红色,姜块表面光滑,肉质脆细,细纤维多,辛辣味较浓,香味清纯,含水量较高,品质良好。单株根茎重0.8-1.06公斤,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植。嫩姜(仔姜)采收: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鲜姜(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

1.3生姜流通

围绕生姜产业,吉信镇大力推行“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以市场链接、合作社带动为主的农民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凤凰县吉信镇以种植户为主,成立了生姜协会和生姜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狠抓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以吉信镇为核心创建了特色生姜产业园333.3hm?,按照良种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由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为姜农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吉信镇满坪生姜专业合作社前身是吉信镇生姜协会,于2004年7月成立,2014年登记注册转型为合作社。吉信满坪生姜合作社为园区主要经营企业、群众实体,有班子、有理事、付理事、监事、秘书、会计、出纳等管理人员10人,中心生产基地120亩(合作社自营),其中67亩为科技示范园,53亩高产示范园,有社员850户,社员种植面积1000亩,社员均为吉信镇生姜传统种植户,合作社主要采取“合作社+社员”的运作方式,具体分工是合作社理事会负责技术指导,货物流通和科技研发,对社员实施“五统一”管理;社员负责种植栽培、提供产品。

产业园区内常年种植面积5000-8000余亩,全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等进行施肥管理。合作社立社根本是建立吉信镇有着多年的种植传统,近年来,年平均种植面积为5000亩,集合周边乡镇最高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形成了较有名气的交易市场,有大型生姜市场2个。

2.吉信鎮生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发展程度低,集聚效应不强

虽然已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是因姜农观念转变慢,园区内的群众对合作社建设理解不透,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原始生产状态,无法形成区域优势,掌控话语权,没有与商家公平对话的资本。

2.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吉信镇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经济困难,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少,农田基本建设落后,缺少机耕道,交通不便利,种植户的生姜全部靠肩扛手提的方式,将生姜收回家中、上市出售,既浪费了劳力,又加大姜农的负担和生产成本,减少群众收入。经销商要货量大时,姜农无法在短时间内备齐货物,无法在高价位时及时出售,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的支持,各类配套工程滞后,如水利工程、机耕道工程等的建设都无法开展,尚未建立完善现代化的恒温储存库,导致产业园的建设比较缓慢。

2.3 产供销体系不健全,加工厂发展缓慢

吉信镇制定了生姜产业发展计划,于2018年7月成功组建满坪生姜加工厂,并投产加工生产了系列产品,如姜茶、姜丝、姜片等轻加工产品,提高了生姜的附加值。但生姜流通市场受交通、环境等因素限制,没有打开市场,产品没有销路,发展速度缓慢。生姜销售渠道单一,大部分靠外地商贩来现场收购,姜价由商贩说了算,不管生姜品质如何,群众缺乏议价能力,生姜价格波动大,经常出现丰产不增收的情况,群众利益难得保障。

2.4 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管理粗放

从事生姜种植的农户,由于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大多数仍然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与方法,绝大多数都是靠天吃饭,对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缺乏防御能力。多年的连续种植造成了病菌衍生,出现严重的病害发生,很多耕地无法再种植生姜,损害了农户的利益,由图1可以看出每年种植生姜的面积在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是生姜无法轮作,土地需要休养;二是姜瘟病的影响,没有科学系统的应对措施;三是生姜市场低迷,卖不出价,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3.吉信镇生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生产技术,促进规模效应

一是积极联系省、州农科院,在合作社中心基地生产区内,开辟出一块生姜病虫、姜瘟科研试验区,主攻生姜不能连续种植的问题,同时及时更新生姜的品种,防止生姜在种植中发生的种性的退化。二是大力推广生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姜农的科技素质,不定期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解答姜农在生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养护培训。三是提高生产布局专业化程度,激励土地向种植能手聚集的土地流转方式,提高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

3.2 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姜品牌

积极向上级各相关部门汇报工作,争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积极争取上级帮扶建立一系列的储藏、加工设施,鼓励周边姜农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中来,成为生姜产业园的龙头,争取把合作社打造成“产”“作”“销”一体化实体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企业和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争取区域内生姜100%由合作社交易,极力增强姜农在交易中的话语权,引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为此,政府要采取金融、税收、财政补贴以及信息服务等政策措施,支持生姜加工企业发展,为提高生姜产业价值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落实“凤凰小黄姜”的地理标志保护,完善品牌建设力度,发挥最大限度的經济效益。

3.3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创多元化销售渠道

市场的开拓和营销网络的成功与否,是生姜产业能都做强的关键环节。发展生姜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开拓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当地政府要以加强科技网络建设为重点,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建立网络系统,建立高效的生姜科技服务体系拓展销路,及时发布生姜的产业政策、科技动态、市场供求波动变化情况、合资合作信息等,提高姜农和生姜加工企业的知情程度,减少损失。建立生姜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网络销售渠道。

3.4 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产业规划,争取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加大各类配套工程建设,如水利工程、机耕道工程等,促进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周维群.六盘水市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8(04):5-6.

[2]杨建国.湖南省生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05):131-134.

[3]李小健.农业产业化内涵与机制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05)

作者简介:

龙芳(1990.3-  ),女,苗族,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生姜现状
夏吃生姜益健康
地龙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