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护春
摘 要:学校是弘扬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主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工作,只有在不断尝试探索中补充完善,发挥潜移默化与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职能。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进校园;策略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人文历史与教育理念的载体,一般情况侧重于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组建各种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等来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陶冶师生的情操。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与国家大力倡导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进校园部署,浅议地域文化进校园的措施。
挖掘整理地域文化资源 马力地区資源丰富与历史悠久,崇文重教有文脉厚重,历代马力地区的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讴歌家乡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各类文学和书画作品,尤其是他们与当时陇上文化名流酬唱应答的诗文,文辞优美且影响深远,因此各个村庄都有一些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形成文字或音像视频资料。它们是马力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北顺村(1956年前名称为包家柯寨)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文举人包仁相中该科中式文举十三名后,在长安与同科举人酬唱应答的诗文被收录在很多志书与文稿中;他续编的《包氏家谱》有很高的史料与文学价值,时迄今为止寻找到论述“陇右包氏源岷州”的最早文字资料;该村还有保存至今的明朝洪武年间的圣旨。杨坪村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科文举人杨廷栋,诗文传世很多且流传很广,尤其广为流传的是他倡导的厚养薄葬孝敬理念和在木梯寺与吕洞宾交往的传说故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掌握马力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特征、山脉走势、光照时间、农业生产、动植物种类、商贸发展、历史沿革、姓氏人口、宗教寺庙,文化遗产等,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刊、国旗下的演讲等为途径来呈现,宣传保护传承,也可考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与资源,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教师、老校友来校以“三亲”(即: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体验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励志活动,聘请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传承人与社会上擅长、书画、刺绣、雕刻等传统民间文化技艺的人来校做专题报告或才艺展示。
弘扬传承地域文化成果《龙川文学社》是团结师生中爱好阅读与喜欢写作者的群众组织,也是学校联系师生的桥梁与纽带。《清流》校刊是立足我校师生阅读与写作实际,为师生搭建的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个组织与平台的价值与意义,依托文学社,开展一些以地域文化为主的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共享已有成果。如龙川文化研究会的会刊,《神骥腾飞——马力地区概览》(马力籍的四位老同志姚之萃、张永谋、张智、蒲永秀编写反映马力地区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科学等各个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依托社会资源的方式,邀请省市县域内知名作家进行地域文化讲座等,我们走出校园参观当地红色文化遗址(1935年9月25日,毛主席领导红一方面军经过龙川,住宿一夜;1936年8月20日徐向前领导的四方面在龙川休整45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龙川皮革鞣制与车马輐具制作技艺为省级非遗项目传习所,龙川麦芽糖制作技艺市市级非遗项目传习所),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是国家级,种谷台史前文明遗址、晋家坪齐家文化遗址、西堡子汉墓群是省级),,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感。
编纂校史资政育人,我校是武山县乡村办学时间长与办学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工作工作,还是历届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做出的奉献,在全县都有一定的影响。为挖掘整理学校发展的历史,总结各个时期的办学经验,发挥优秀学子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编纂校史资政育人。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充实、文笔优美、逻辑严密的校史既可以发挥存史、资政、励志、传承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过去,珍惜现在在校的学习机会,这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好事。
编纂校本教材开设地方课程,首先,参考现有的甘肃省级地方课程教材《甘肃历史》《甘肃地理》与县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武山》,已经正式出版发行《武山旅游文化》《武山民俗文化》中有关马力的内容。其次,挖掘整理富有地域特色的马力奇石根雕文化,卢氏的磨刀剪具、丧葬礼仪习俗等形式多样又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力地区文学、书画、金石、碑铭等地域文化资源,特别是马力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民族融合等形成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民风习俗、节庆礼仪、民谚民谣等地域文化遗产。利用一切机会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来收集整理。再次,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对我们马力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如马力地名的来历,众说风云,各执一词,可是据甘肃文史馆馆员、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漆子扬博士考证后认为,“马力”是藏语的音译为“红山坡下的山川”,很符合马力地区的地貌特征,因此是目前最权威最科学的观点。最后,收集历代文人骚客描写马力的作品,也要收录马力本地作者的作品,要把重点放在文化学者写的考证文章与抒情散文。争取通过各种渠道向一些文化学者约稿,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参与,在发挥名人效应的同时,也是宣传自身优势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马力地区在经济上武山县域内名不见经传,可是文化艺术上独领风骚。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我们会在逐渐挖掘整理基础上,编纂文本资料,积极争取通过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定,也要尝试承担一些与农村题材相关的文化、教育方面的科研课题,培养教师在科研领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