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2019年将是中国重汽大幅度改革的一年。谭旭光说,利润指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一定要把副业全部改出去,这是重中之重。
去年9月1日,谭旭光接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入主重汽至今,他一直颇受行业关注。“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天当两天半用”……不到半年时间,谭旭光的讲话实录中的各种“警句”,在流传汽车圈中流传。
在新一届党委会和董事会的支持下,谭旭光用了5个月的时间对中国重汽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的主旋律。
“国有企业不是养老、更不是养懒汉的地方。”今2月初,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在与员工代表座谈时,义正严辞地说。
此前,中国重汽集团的职工人数超过4.2万人。谭旭光的目标是中国重汽集团就2万人。“今年下决心降成本,初步按照50亿元预算,就是完不成50亿元完成40亿元也行,我们拿出20亿元把员工的工资涨上去。”
在诸多的讲话中,他细数了中国重汽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并且表明了自己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我这个人不怕死,我将骨灰盒放在潍坊不如放在济南的英雄山上,这样更出名,我既然来到重汽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当然,他也是行动派。
潍柴式变革
在新近召开的这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谭旭光直指中国重汽的六大“罪状”:法人治理结构混乱,产权结构复杂;人员过多、人浮于事;干部职数过多,年龄结构不合理;考核分配制度形同虚设;集团包袱沉重;主业不突出。
“中国重汽必须要改革,首先就要认清楚自己的‘残和‘缺。这些‘残和‘缺已经成为困扰中国重汽继续前行的最大障碍。”谭旭光说。
企业内部自查是改革的第一步。由此暴露的问题,让谭旭光对重汽的大刀阔斧有据可依。
他出了包含重复部门合并、全面取消单一供方等在内的十条改革意见,使各个职能部门“功能到位、职责明确、奖罚分明”。随后,他进行外科手术,包含精简管理层人数,剥离副业心无旁骛攻主业等。
很显然,谭旭光复制了当初改革潍柴动力的作风。他对此并不掩饰,“我到中国重汽来,不用什么创新方法,把潍柴的药方拿过来套上就行。”
谭旭光认为,干部职数过多,年龄结构不合理。今年1月初,他对重汽动了“人事改革第一刀”。从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重汽就启动了中层干部全员公开竞聘工作,首批公开竞聘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岗位25个。2月10日,中国重汽集团举行新聘干部专题党课暨2019年绩效合约签字仪式。64名主要领导干部经过公开竞聘正式上岗,这次公开竞聘和调整涉及279人次,是中国重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通过公开竞聘,中国重汽总的目标是中层领导干部不能超过200人,这项工作争取在2月25日前全部完成。
谭旭光表示,虽然干部年龄结构还有很大问题,但无论如何中国重汽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改革的第一.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一步中国重汽还要对职能部门的全体管理岗位进行人岗匹配设置,全面实施竞争上岗。
打造全系商用车集团
事实上,这不是中国重汽第一次面临改革,中国重汽的每一个跨越,无不深深打了改革开放的烙印。
2002年,中国重汽集团资产负债率达138%,累计亏损83亿元,中国重汽通过体制改革、破产重整,实现涅槳重生。
2018年,中国重汽营业收入为1100.5亿元,同比增长21.55%。整车销量完成32.7万辆,整车出口为3.6万辆,位居行业第一。这是中国重汽出口业务连续十四年居行业之首。谭旭光指出,中国重汽非上市部分缺乏盈利能力、资金占用太高,仅2018年集团总部贷款总额就达到181亿元。
中国重汽下一步如何发展,谭旭光給出了愿景。2019年,中国重汽定下了重卡20万辆、轻卡20万辆的销售目标。2025年,中国重汽将实现25万辆重卡、25万辆中轻卡、20万辆轻型商用车,收入达到3000亿元,2015—2030年,中国重汽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全系商用车集团,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强企。
与大多数人对于商用车行业预期不同,谭旭光对于今年重卡行业的走势保持乐观。他认为,中国重型汽车市场波动是正常的,总体是要发展。下一步,中国重汽将给客户和市场带来什么?谭旭光已经勾勒出发展新蓝图。
第一,中国重汽四个品牌要形成具有差异竞争力的品牌。第二,汕德卡高端客户群更加广泛,提升价值。第三,轻卡迅速成为中国重汽的战略增长点,协同全球资源,布局下一代产品,实现全系列商用车迈向高端品牌。第四,全面布局大Van、皮卡轻型商用车,轻型商用车将成为中国重汽未来战略突破点。第五,中国重汽在全球绽放更大的品牌魅力,全系列商用车国际市场明年要向5万辆迈进,用中高端产品参与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
毫无疑问,2019年将是中国重汽大幅度改革的一年。谭旭光透露,今年的利润指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一定要把副业全部改出去,这是重中之重。
谭旭光表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劳动力的成本在上升,技术进步、知识型员工、智能制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重汽必须顺应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这一方向就是在借鉴利用发达国家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挥中国企业自身的要素优势,从而快速实现追跑赶超。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初对潍柴动力的改革不同,谭旭光如今对中国重汽的一系列变革,有潍柴动力的影子,这能否完全适应重汽的发展?此外,山东重工和中国重汽的战略合作如何推进,如何解决与陕西重汽和中国重汽的同业竞争,并不遥远的未来,谭旭光需要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