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奚川
小时候,临近年关时,我总能听到爸妈念叨——只有你们小孩子才喜欢过年。
那时,我不懂,总觉得他们是诓我的。
因为过年那么那么好,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还有压岁钱拿,怎么会有人不喜欢过年呢?!过年明明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
直到现在,我长大了,告别学生时代,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为生活奔波,我发现我变得比我爸妈更不喜欢过年。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见过一句话——不是过年少了年味,只是你的年龄让你不再是过年最开心的人。
我现在不是最开心的人,我连开心的人都算不上。
读书时,三姑六婆只会关心你的学习,那时候我会因为考试分数不如意而羞于开口,但情绪是短暂的,这些小问题不足以影响你过年的心情。
毕业后,他们不再关心学习,开始过问工作,比如,在哪里上班、每月工资多少、年终奖发了多少,对你的职业指指点点,这个不好,那个不对,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他们也会过问感情生活,有没有谈恋爱,没有的话,就帮你介绍对象,有就催结婚,结婚了就催生孩子,生了孩子就催生二胎……诸如此类,没有尽头。
偏偏我还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喜社交的人,每当被问起这些,我总是干笑着嗯嗯啊啊地敷衍过去,或者索性沉默,最后无一例外都是冷场,在亲戚圈内落得个内向、不合群的名声。
从我有印象开始,家中亲戚总爱对我爸妈说,你们家孩子样样都好,就是太内向,以后会被社会淘汰。我爸妈也时常念叨我活得闷,话太少,每次家里聚餐都不合群,你应该改变,变得外向,变得面对任何圈子都能应付得游刃有余。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因为这个而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人前人后都抬不起头。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这一点。在不适合自己的圈子里保持基本的礼貌,点头之交互不打扰,才是最佳状态。我经常和父母因为在这件事上的分歧吵起来,每次吵到最后,他们总要叹口气,满脸担忧地说上一句:你这样就是不好。
沟通交流有时候真的好难,我从小和父母争到大,也没能让他们对内向这种性格有所改观。在他们眼里,我依然是无理取闹的那个人,是拿错误认知当真理的顽固分子,是不肯对外向低头的异类。
我承认我内向,也承认我圆滑不够,孤僻有余,但我不承认它是什么不得了的缺点。
我喜欢一个人在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看电影,玩游戏,它们都能为我乏善可陈的生活增添乐趣。我不喜欢日复一日地奔波在朋友聚会里,于我而言,聚会这个东西,偶尔一次是生活调剂,太过频繁就是生活压力。
连我自己都能跟内向和平相处,旁人却不能接受这样的我,这很令人费解。
《奇葩说》有一期关于合群还是不合群的辩论,颜如晶有段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内向的人从来没有要求合群的人改变,但是,你们很爱让我们改变。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不是因为我们想远离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外向和内向都是性格的一部分,既然外向是所谓的优点,那内向为什么要被标上不好的标签?!二者是反义词,但不該被定义为对立面。
你觉得你的世界五彩斑斓、精彩纷呈,那别人的世界又何尝不是自由自在、怡然自乐?!性格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妨碍到别人,没有给别人带来麻烦,我觉得都可以被接受。
但因为自己本身内向,我写文反而爱写一些外向的女孩子,我不太喜欢把笔下的人物写成自己的影子。文中,人物性格跟自己有大反差,自身代入感就会弱。新书《邀你来我心里》的女主算是我写文以来的一个新尝试,她爱闹能皮,写的时候经常被女主的清奇脑回路逗笑,说是其是我的快乐源泉也不为过。
以前,我很容易被好看的皮囊吸引,现在却大不相同,比起皮囊,可爱的性格更让我难以拒绝。
我身边的朋友性格迥异,但都有自己性格里可爱的一部分。环境造就性格,性格伴随我们一生,与其说要热爱生活,不如说热爱自己的性格吧。
它可能不好,也不够完美,你可能会因为它而自卑,对自己产生质疑,但是,都没有关系。负面情绪并不是全无作用,至少它会督促你往更好的方向走。
愿你们都能比我自信,活得比我更坦然。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因自身的性格而自卑,彷徨在两头不见光的胡同,那就对自己说一句——这才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缺点。
性格它很可爱,就像你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