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帮俊
现如今,还有几人没在社交平台里“入群”?工作群、同学群、亲友群、家长群、信息交流群……不管是活跃的,还是“潜水”的,很多人都在努力地“合群”。前些天,我所在的一个同城交友群中一个平时聊得还不错的网友小刘竟然退群了。
我私下问他何要退群?他无奈地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他的回答让我有些诧异,这个交友群是为生活在同一城市的陌生人找到一个相识、相聊的机会而建的,很受欢迎。小刘向我说出了实情——他生性孤僻,没什么朋友。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不合群,为了不想被别人看成是“另类”,他进了这个群。
进群不久,新鲜劲过后,他便感索然无味。因为群里的人形形色色,比较复杂,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另外,群里爱说些乱七八糟的事,对于喜欢清净的小刘来说,这里的确不适合。因为不想被人说成不合群,而被迫向合群靠拢,结果却发现,这样的合群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自己内心真实所能接受的,反成了负累。与其如此,这样的合群也就没有意义,不要也罢。
很小时,我们常被家长教育“要在班上多交些朋友,不要不合群”。“不合群”三个字仿佛是一种不好的标签。不合群的人要么太过优秀,特立独行惯了,高傲地没人和他玩;要么就是学习不好的差生或者问题孩子,没人想和他们玩。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合群。于是,很多人选择了服从大众,努力地“合群”,虽然这个“合群”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也要花时间精力去应对。
长大之后,我们愈发感觉,做人做事,有时确实身不由己。工作上,你若不合群,很容易被排挤到圈子之外。人际交往中,你若不合群,那更是沒人和你玩,滋味并不好受。于是,一些人放弃了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去随大流,去迎合别人。这种言不由衷的做法,如果是自己内心所不喜欢的,更让人感到郁闷与纠结。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群居社会,既然合群是需要,那么,就去做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的事,去找志同道合的群体。如果暂时找不到,离开不适合自己的群,情愿孤独,也比带着一副伪装的面具疲于应酬要好。合群,是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要顺其自然,本来就不是一类人,你非要往里蹭,反倒不舒服。
所以说,因为害怕孤独、恐惧寂寞而去随意合群,有时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一味想在合群中寻找存在感,这种随意性的合群有多大的意思?去寻找志同道合的群,同时学会与自己独处,做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人,做一个优秀的人,也许别人会等着与你“合群”。
(简慎荐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