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峰 图片提供/壹 图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病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大爆发”态势,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发病第一大国。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五架马车”之一,运动一直受到医学专家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持久的科学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传统的药物治疗更有效而经济。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许多专家一致认为,运动疗法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佳药物”。
运动除了有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降低体重等作用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有以下几方面独特的益处。
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血糖的控制,而运动正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运动可以直接降血糖,运动先消耗肌肉内的糖原,然后再开始消耗血糖,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另一方面,运动可以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可以有效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让那些无法正常工作的胰岛细胞“重新上岗”,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
研究表明,运动产生的体重降低效应常常伴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空腹血糖降低作用与二甲双胍类似,可以降低1.5~2.0mmol/L(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常常可以降低3~4mmol/L,其作用强于二甲双胍。这说明运动是降糖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预防大血管病变有确定的效果。世界糖尿病联盟(亚太区)会议曾指出,运动可以延长寿命12~14年,与这方面的作用关系密切,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
对于已经有糖耐量减低的人群来说,运动能有效减少其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我国一项长达6年的研究表明,每天仅散步30分钟,就可以减少33%的糖耐量减低患者发展到糖尿病;而芬兰和美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提示,每周210分钟的运动,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达58%。
此外,通过降低体重,运动也能减少降糖药的使用,因为有研究提示,体重每降低3%~5%,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66%~1.00%。因此,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降糖的有力武器,且经济又高效。
虽然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许多好处,但也要因人而异,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2型糖尿病、肥胖型2型糖尿病及稳定期1型糖尿病患者。对于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则暂时不宜运动。
●病情控制不佳,血糖非常高(空腹血糖>16.7mmol/L)或血糖波动明显者,此类病友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
●近期有明显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者,应在病情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有糖尿病肾病,如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减少运动量或不运动。
●血压明显升高(高于180/110毫米汞柱)应暂停运动。
●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或4周内有新发心肌梗死的病友,应终止运动。
●有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者,不建议运动,医生允许运动者必须在有效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
●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病友,不适合运动,这些并发症包括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糖尿病足的病友必须进行评估,根据结果进行适量运动,严重者不宜运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除了需要把握常规的运动四要素(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外,还要特别注意运动的时间点安排,尽量避开降糖药物的峰值作用时间,以免导致低血糖发生。
多数专家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该在餐后1~1.5小时时运动最佳,这个时间段碳水化合物已经被消化吸收,往往是餐后血糖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可以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还能避免运动过程中的低血糖反应,有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而对于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糖友”来说,运动前应该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在什么时间段药效最强,避开这个阶段做运动。比如,单纯使用短效胰岛素的“糖友”,一般在注射后30~60分钟药效最强,这时不宜做运动,否则会加强药效,容易导致低血糖。
运动种类因人而异。体质较弱者,可选择散步、快步走、室内运动、床上肢体运动、太极拳等;身体较好的可以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糖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一般建议选择低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运动强度宜采用40%~70% VO2max(最大摄氧量),身体状况欠佳者可从40%~50% VO2max起始逐渐增加。
对于间隔多长时间运动一次,每次运动多长时间,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提出,运动频率至少需3~4次/周,且每次运动时间需要20~60分钟。
有专家指出,运动停止后60小时,曾经的运动带来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日运动,甚至每餐后运动(尽量选择低强度运动);每周应该运动3~5次,每次间隔不超过48小时为宜。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虽然有众多好处,但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除了要注意一些常规运动禁忌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定期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应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运动前应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选择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量该多大、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
二是控制好运动量。适当运动可以增加热量消耗、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血糖有利。但是,运动量过大或过于剧烈,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反而会使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一般可分为四重目标。包括:①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进糖、蛋白质和脂肪正常代谢;②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③防治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心血管、肾脏、眼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发症,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④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运动恰好对这四重治疗均有帮助,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