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之有方 改之有法
——小学高段习作评改的现状与实践

2019-06-12 12:47□梅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语言

□梅 静

从习作指导到学生习作,从习作点评到学生修改,这应当是完整习作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吴忠豪教授也曾指出:“习作课不仅要当场交流点评,还要让学生当场修改自己的作文。”但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课堂,一个单元一次的作文课,基本还是以“课堂上花大量时间指导审题学范文,留点时间给学生写作文,隔段时间评作文”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习作教学“只重写而忽略改”“高投入低产出”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要改变这一顽疾,首先要精准厘清习作教学的困境所在,其次应当进一步明确习作评改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一、厘清现状:高段习作评改之困境

(一)重指导,轻评改——增量不明显

习作教学从课时上看,一般都是两节课完成。在现在的教学中,两节课的内容安排不外乎两种情况:作前指导+当堂习作——习作评改被挤占,被缩小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作前指导+自我评改——评改缺少引导,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可见,重要的评改环节要么缩水,要么轻描淡写走过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评改能力是很难提升的。

(二)顾全面,缺聚焦——重点不突出

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习作评改课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会花上一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但是当下的一些习作评改课上,教师往往顾及习作要求的方方面面,从字词到篇章,从主题到语言,从顺序到结构,对于学生习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乏聚焦,导致每次习作评改都似蜻蜓点水。学生的评改能力和习作水平也难见提升。

(三)贴标签,少策略——修改不得法

在习作评改课上,教师虽然有了评改的意识,但对于如何组织和指导评改,对采用哪种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往往缺少思考。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我觉得他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如果能加点细节描写就更好了。”“用上修辞手法句子会更生动。”……这些看似有导向作用的评论,只是贴标签式的语言。没有具体的策略推进指导,学生很难把习作修改好。

二、明确目标:高段习作评改之追求

(一)内容安排有主次,确保评改有时间

习作评改课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是习作修改技能,这些技能只有靠学生动笔实践才能获得。教师一定要改进作前指导,压缩指导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出来让给学生动笔写,写完以后再交流讨论,进行修改,这是提高习作修改效率最好的方法。

(二)评价目标有聚焦,突出指导有策略

习作评改课的成效高低,关键取决于习作评改目标是否聚焦。如果一节课40分钟,既要评改字词句篇,又要评改结构顺序,最终的结果往往会一无所得。因此,教师要善于取舍,要依据学生的习作现状确立评改重点,并有策略地进行指导,以期实现一课一得。

(三)修改方法有示范,落实技法有效果

习作评改课中,教师除了聚焦问题的指导讲评外,还要规范修改方法。在教师的不断引领和示范下,学生在习作修改中逐渐掌握并运用修改方法,修改能力自然得以提升,习作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

三、精准施策:高段习作评改之策略

(一)先写后导,写导结合

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习作能力,大部分学生能针对习作要求自主作文,能把事情写完整,做到条理清楚,等等。因此,在习作课上,教师应淡化指导,让学生对照要求选择题材,根据提示完成习作,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不会束缚住学生的思路,避免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二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习作水平,便于教师准确把握学情。

(二)先读后评,读评结合

弱化教师批改,强化学生评改,是习作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弱化教师批改不等于对学生习作不读不阅,关键是怎么读、怎么阅。以目前的实践看,在上习作评改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反复研读。

1.一读:读习作素材构思

每次习作后,教师要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素材进行罗列,作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或者加强指导。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习作《父母的爱》,学生的习作素材如下。

要求你曾经不理解父母,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之爱。你可以对父母提建议,你也可以和父母说说心里话。不论写什么,都要写出你最想说的话,表达真情实感素材生病或受伤时,父母照顾我雨伞遮住我这一边,父母却被雨淋湿了考试失利后鼓励我我犯错了,受到父母的处罚忘记带作业本,妈妈在灯下为我抄题目过马路时,妈妈总走在我右边无论刮风下雨,妈妈都给我送饭其他人数16 9 8 1 1 1 1 6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前面三项是常见的素材,那如何引导学生让“老素材开出新的花”?通过交流、回忆当时的情景,学生挖掘出容易忽略的内容,细化素材:“生病时,妈妈一心给我买想吃的水果,忘记拿找回的零钱。等想起了再去要时,没要回钱反被老板嘲讽。”“考试失利后,妈妈为了帮我,先把题目做了一遍。遇到不会的题目,在网上或向同事请教解题方法。”

选用好的素材,文章就算完成了一半。教师在读习作时,从源头上去找出学生文章的症结,引导学生发现普通素材中的亮点,在平凡事迹中寻找感人之处。

2.二读:读习作评改重点

在读学生习作时,教师要选择有共性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例文进行修改,获得作文评改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如五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场作文是《想起那件事我就 》,许多学生选择以“高兴”或“伤心”为题,可在字里行间却看不出“高兴”“开心”或“伤心”,这就是典型的用概括化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基于此,这次习作评改的重点就可以确定为:聚焦事情经过,指导学生修改事件发展过程中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根据这些提示,学生这样修改文章:

“耶!”我大叫一声,几步跑到奶奶跟前,接过变形金刚,一把拽过奶奶的手,拉着她转了一大圈。奶奶急得想抽出手:“小祖宗,快停下来,我要被你转晕了。”那满头的银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白得透明,看上去特别慈祥。

通过这样的修改,学生明白,对于文章的重点部分要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环境来描绘,让读者从中感受人物的心情状态,这才是对生活的还原,这才有感染力。

3.三读:读习作语言特点

在写具体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关注更高层次的习作表达,那就是语言的建构。他们认为优美语言就是运用了各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叠加就成了好的句子。若仅此,那学生的语言建构就只停留在粗浅的表面了。看下文。

奶奶就这样突然走了,悄无声息。

赶回乡下,已近黄昏。回到家,第一眼便是满眼的白布,人们头戴白纱,腰间别着白纱,胸口戴着白花,灵堂中间用黑笔写着一个大大的“奠”字。一切都那么刺眼,我的眼眶红了,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滚滚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沁到裙摆上,晕染开来,我无暇顾及……

评价这类文质皆美的文章时,如果仅仅是抓住几个动词,画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贴标签”似的欣赏点评,那对提高学生语言建构质量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描写。如写奶奶去世了,文章中的“突然”“悄无声息”将意外来得让人措手不及表达出来。再如写哭,许多学生会写“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滴一滴往下落”,而好的语言则会进行更为生动的渲染,“滚滚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沁到裙摆上,晕染开来”,语言显得灵动、文雅。

评价这类文章,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语言跟自己的文字的不同之处,并学习模仿,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那习作的表达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先评后改,评改结合

1.常规修改策略

明确文章的修改方向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示范修改,让学生掌握增加法、删除法、调序法、更换法等最基本的修改方法,并能试着把文章修改通顺、具体。为了使评改更有趣,让学生能记住并喜欢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教师为枯燥的评改术语取了好听的名字。

符号名称智慧星评价符号棒棒手修正符评价方法为选材新颖、构思巧妙的习作画上星在优美的词句后面画上大拇指圈出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天线内删减藤圈出要删除的内容笑脸图在笑脸旁边写上建议

2.个性修改策略

从习作评改现状中发现,教师要增加评改的方式,除传统的上交后统批之外,还可以有面批、互批、共批等多种形式,各有不同的效果。

批改方式 对象 方法 效果一对一面批习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有错误的字词标点、语句段落等进行全面的“诊治”,帮助学生完成习作整体修改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问题,增加习作信心一对多面批存在同样问题的学生每一次重点聚焦一个问题,把重点问题放大说透对同一问题形成深刻的印象,减少同类问题出现的次数微信语音面批有典型问题存在的学生或表达有特色的学生用“图片+语音”的方式,通过微信推送,对有问题的或有特色的习作进行评价方便、快捷,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二次习作修改

续表

3.激励修改策略

在学生修改习作后,为了激励学生进行二次或多次修改,教师设置了“自荐明星”“亮点明星”“跟帖明星”,让学生把写得好的作文片段张贴在“美文墙”上,使全体学生在课余都能参与到评价的行列中来。

自荐明星亮点明星跟帖明星张贴自己的优秀习作张贴组员的优秀习作,并写出推荐理由张贴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在下面跟帖评价

没有任何一种习作评改方式是完美无缺的。习作评改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循序渐进。教师要在不断的策略优化中让学生规范、自由地评改作文,为全面提高习作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语言
语言是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