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回 鸵鸟心态不可取扶贫骗补当严惩

2019-06-12 06:45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鸵鸟补贴资金

日前,一则通知在社交媒体热传:某个微信群里,有身份标注为“南涌警务区波哥”者发布:“@各旅业,接派出所紧急通知,从即日起如发现在辖区旅业有新闻记者入住的,请马上与警务区联系。各单位收到请回复!” 下面是各旅业一连串的“收到”。这份“紧急通知”的截图显示,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一派出所在微信群发布通知,让旅店发现记者入住要联系警方。

5月14日晚,顺德公安就网传“查记者”事件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调查,该信息为陈村镇南涌警务室治安联防队员朱某所发。经了解,相关工作要求在传达落实过程中,个别警辅人员出现理解偏差,导致该错误信息出现。顺德区公安局已立即要求陈村派出所迅速纠正错误认识,澄清事实。

关于为何要草木皆兵地防记者,有关联消息显示——“紧急通知”发布的前几天,有媒体刊发报道了《广东一镇政府异地投诉代理村民维权的律师事务所,村民申请公开花销》,提到陈村镇赤花村村民因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纠纷,聘请天津律师维权,而当地政府派人到天津律协投诉律师所在律所违法,最后律所被判定未违规。

两起事件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契合性,自然令人产生“为防止问题被曝光才盯梢记者”的联想。即使两起事件没有关系,当地公安机关要求旅馆上报记者行踪的做法也明显不当,处在权与法的边缘地带。

孰是孰非不好妄下结论,但“盯梢记者”显然十分不当,不仅于法无据,更不免给人一种自我举报之感。如许多网友跟帖质疑:“肯定有猫腻,否则怕什么?”如此一来,问题没得到解决不说,还越“捂”越黑,制造出了新的信任危机,让人唏嘘。

跳出个案来看,“盯梢记者”看起来荒唐,但在一些基层地方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仅被公开曝光的案例就不在少数。媒体工作者,本身担负着监督的社会职能,是联系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纽带。群众有了问题,通过媒体向政府反映,政府有了政策,通过媒体向群众告知,这才是一个正确的良性循环,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正在于此。记者采访活动,是行使正常的舆论监督权利;公务人员特别是警方介入对记者的盯梢,则有职权滥用之嫌。可以说,这类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荒谬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舆论监督的现实困境,以及一些地方对于舆论监督的真实态度。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鸵鸟心态”。鸵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动物,它们跑起来很快,但是遇到危险时,最先会把头埋进草堆里,对危险选择假装视而不见。这样导致它们往往因为耽误了逃跑时机而被其他动物杀死。“鸵鸟心态”,指的是当人们遇到事情时,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且选择逃避,视而不见。盯梢记者,就暴露了基层治理当中的一种“鸵鸟心态”。

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是现代社会管理直面监督的基本准则。放着问题不去解决,养痈遗患,偏偏对记者严防死守,极尽“捂盖子”之能事,迟早会捅出更大的娄子。此次事件再次反映出少数地方和部门媒介素养不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足等短板,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奉劝相关地方和部门,与其花这么大力气“防记者”,不如俯下身、弯下腰,多办些实事,变“见记者立即上报”为“有问题立即解决”。真心期待“防记者”的被动、荒谬之举少一些,直面问题、积极作为的主动应对多一些。

此正是:

舆情应对要主动,

鸵鸟心态不可取。

几十亩茯苓种植园两端下了种,中间没下种,但仍进行提埂、盖膜、覆土伪装……原因何在?为的是骗取扶贫财政补贴。然而,这样的“假把式”竟然通过了验收。

日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的一个工作组在龙射镇胜利社区复查去年已验收的茯苓种植项目,发现了弄虚作假行为。最终,该项目业主骗取的补贴款被追回,当时负责验收的干部也因把关不严受到处理。(《中国纪检监察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在基层,执政的基础在基层。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在2020年和全国人民一道,一起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国家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加大,大量惠民物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基层。看着近在咫尺的惠民资金,一些人蠢蠢欲动,把贪婪的黑手伸向了扶贫资金,想方设法去套取资金。如,江西省上犹县某乡一名90后的年轻扶贫干部,不想着好好干事创业造福群众,竟然利用职务之便打起了精准扶贫资金的主意,短短10个月时间,其巧立名目,瞒天过海套取扶贫资金50余万元;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南坪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精准扶贫业务员胡雄兵利用职权职务便利,为其外甥黎某虚报户头、虚报产业,安排领取产业扶贫资金,支部委员马志勇借用其母亲黄某户头,虚报冒领产业扶贫资金……

可以想象的是,几十亩茯苓种植园只在两端下了种,中间没有下种,如果实地进行细查,或是向周边村民询问产业的发展情况,抑或是变一次验收为多次验收,必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让骗补行为当场露馅。作为职能部门,理应把好关口,认真进行实地查看,杜绝恶意的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能用在“刀刃”上,切实助推一批产业成长起来。可是,相关职能部门在验收环节,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一层层委托基层干部进行查看,负责验收的干部又可能把关不严,导致验收成了虚设,财政资金被骗取缩水,让骗补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严厉惩治扶贫领域的骗补问题已成刻不容缓之势。但严惩之余,依然要痛定思痛,着眼于如何预防和监督。首先,必须强化政策公开的制度性约束,建立和完善农民补贴的信息网,只有首先让老百姓彻底了解有哪些补贴项目、金额是多少,才能对相关补贴进行有效监督。对于相关的各类补助,公示上墙,减少可能的暗箱操作。其次,还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业务培训,除了要精准识别外,更要精准管理。扶贫干部在帮扶工作中要认真履职,真扶贫,扶真贫,施展“绣花”功夫,全面了解贫困户所拥有的技术和资金现状,严格把关项目申报。再者,完善财政专项补贴的审批、发放、监督、检查的流程。从审核验收到发放补贴,必须施以最严厉的监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腐败无处藏身。要进一步严明扶贫工作纪律,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执纪问责,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领域中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线索的调查核实,一律严查重处,绝不姑息迁就,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此正是:

扶贫骗补须严惩,

监管岂可成摆设?

猜你喜欢
鸵鸟补贴资金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子里?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