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润夏
摘 要: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也是意义不凡的。她的文学创作特色鲜明,极具贡献性和影响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非常突出的。在冰心的作品中,其最为著名、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儿童文学。在冰心作品中,其童心意识的体现是其作品风格的彰显,因此本文围绕冰心作品中的童心意识展开论述。
关键词:冰心;童心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01
引言:
冰心,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其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冰心的文学成就是杰出的,但最有影响力和最有创造力的是她儿童文学的创作。从她的超过70年的创作生涯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的冷漠和温柔兼具的艺术风格,她总是带着热情,活泼,单纯,真诚的童心童趣。这种孩子气的作品积累了中国和外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过滤掉了世俗的尘埃,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浪潮后,仍然是纯粹的和自然的。
一、童心和童心意识的概述
冰心说,所谓的孩子气是孩子的心理特征。儿童通常指的是3至14岁的儿童,此阶段的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主体和客体认知不全,概念不分。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主体和客体可以逐渐区分开,依赖性逐渐被削弱。不同的依赖表现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泛灵性是更重要的表现之一。儿童意识中的泛灵性指的是对应于原始意识中所有事物的万物有灵性。儿童对外界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与原始人一样混乱,主体思维和思维对象是无法区分,另外,想象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也是无法区分。自然的拟人化是孩子的心理,这是儿童的一个主要特征,物质世界是有人性,有心理活动的,他们按照他们想象的规则解释世界。儿童思维的最有特色的部分在于原始思维,所以在儿童,自然事物和人之間彼此不作区分。
成人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有很大不同。成年人主要会关注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忘记了人类的自然本性。但是,儿童具有早期人民时代的纯洁和独创性,他们拥有未被社会沉浸的自然情感和本能。因此,许多成年人都渴望拥有孩子般的心,渴望一个没有名望和财富的世界,没有压抑,没有虚伪。更准确地说,成年人看待生活是一种哲学态度。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在于回归自然,带着闪亮的童心。如果幼稚表现出一个人心态的不成熟,那么具有童心意识作品就会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丰富性和纯真性。
二、童心意识在冰心作品中的主要体现
一位长期从事文学创作的女作家,其的作品很多,影响广泛。除了她的毅力和智慧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冰心的作品总是像孩子般的心跳。翻开冰心的小诗,年轻读者从她的作品中获得了教育和启示。冰心还试图利用孩子的纯洁来拯救成年人的痛苦,净化污秽的现实世界,用孩子无辜的眼睛重新审视被世界蒙蔽的世界,并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事物,因此她的“童心”为其本身的文学增加了厚度和深度。
在冰心的文学作品中,如《离家的一年》和《寂寞》或者是散文《寄小读者》中都对童年进行了回忆和追忆,对春天花朵美丽童趣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成人社会中黑暗的现实与儿童的真理进行有效对比,体现人性本身的善良和美丽。在中国古代时,对童心的理解早已存在。老庄、孔子和孟子曾经称赞过这种天真纯洁的孩子般的心。冰心作品中对儿童意识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她的孩子般的心性代表着自身作品中的一种独特的风格,由她独特的个性和融合各种文化品质形成了冰心文学,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冰心对于孩子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冰心的作品综合了国内外经典作品的融合,同时也深深烙下了传统文化的印记,其的重心思想注重塑造儿童的精神世界,注重儿童意识的提现。
儿童文学作家不仅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儿童思想和儿童审美意识的特点,还要关注儿童。冰心在教育儿童时,并不是以主导者进行说教,相反的她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她认为孩子是知己,不能用成人演讲的套路与小读者交谈,所以其可以无形地与孩子们融为一体。冰心很幸运。她对孩子的热爱在“五四”的背景下得到了宣传和发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五四”的新文学作家对童心充满了热情,试图用儿童的天真纯真来弘扬美丽的人性。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和郭沫若的《新月》等都充满了童心的光彩,而能够体现孩子心中的真诚、热情的是冰心的《繁星》,她以诚挚心意回应了孩子,孩童般的纯真意味着对世俗枷锁的抵制,意味着人性的本性并没有丢失,这表明冰心作为一位现代女性作家对人类现代意义的积极探索,试图在儿童中运用这种自然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杨清.冰心作品语言风格变化探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4):171.
[2]翟瑞青.儿童,冰心心中的一片绿洲——兼论冰心的儿童教育观[J].济南大学学报,1999,9(6):71.
[3]翟应增.冰心儿童文学研究的趋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