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2019-06-11 04:27邱磊冯翠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权威环节政府

邱磊 冯翠霞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综合探究课,上承学生对政府的宗旨、职能和权力的行使等知识的理解,与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相呼应。本课以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为逻辑基础,围绕树立和维护政府权威的意义及要求进行课程设计。

2.学生情况分析

当代中学生对于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开放的环境给予了他们更开阔的视野,他们善于利用在线技术进行学习,喜欢通过探究、讨论的方式学习。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公民与政府的相关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人民政府更有权威”,可以深入理解“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但受生活体验与认识深度限制,学生比较轻视“综合探究”的参与意义,需要通过情境设置耐心激发,引导其了解理论的魅力并将其内化,加强对“权威”的理解及政治认同。

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了解北京市政府的行政工作及成效,知道与政府沟通的平台,使学生认识我国政府运转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增强政治认同。

第二,认识、交流并分析北京市政府履行职能的案例,使学生能够以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认识新时代中国民主的真实性。

第三,通过在网络中查找政府相关信息、讨论与辨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权威”这一核心概念,推动师生进一步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法治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抓还是不抓

情境内容:某市一位重要领导涉嫌腐败,鉴于其正负责当地重大招商项目,该市决策层就是否立即对其进行批捕产生分歧。A方认为应走司法程序,立刻拘留;B方认为应考虑到对政府权威的负面影响,只将嫌疑人控制住,不急于扩大处理。你同意哪种选择?是走司法程序,立刻拘捕,还是只将嫌疑人控制住,不急于扩大处理。

提出问题:1.“权威”的缺失,会给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2.抓捕嫌疑人,是否有损政府“权威”?

教师预设:抓与不抓,无论从政府还是公民的角度思考,都是希望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使政府得到人民的信任,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能造福人民,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学生预设:影响权威,政府受损,工作阻碍,这些都是表象,是暂时的;保障权益、树立形象、提升行政水平才是根本的、长久的。

学生可以借助“雨课堂”App,以“弹幕”的形式发表看法,以投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教师可根据系统统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过渡:什么是“权威”?它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议题——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环节二:关键概念探究——初探“权威”

提出问题:你认为“权威”更接近于下列哪个词?

A神圣   B威权   C威望    D权力

E正义   F威信    G威胁

学生活动:利用互联网探索相关概念,并深入搜索理解,用“雨课堂”App进行投票选择,并就选择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预设:权威理论由德国社会科学家韦伯提出,他认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具体来说:神圣、威权——偏重于超人;威望、权力——偏重于历史;正义、威信——法理型(与法治、公正类似);威胁——来自霍布斯政治学理论。

过渡:咱们身边的政府——北京市政府,就是有权威的政府。请大家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了解我们身边的政府。

环节三:学生讨论——“我家政府有权威”

学生活动:我为政府来代言。

全班分为6小组,通过网络查找、搜集相關信息,提炼出小组观点。

1-3小组:我家政府有权威(论证北京市政府有权威的表现)

4-6小组:政府权威我关注(为市政府更加有权威出谋划策)

教师预设: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考虑到学生查找资料的聚焦性和课堂利用的有效性,教师提前整理出参考链接附在“雨课堂”云盘中。

学生活动:围绕任务主题搜集信息,交流、提炼,向教师请教。

环节四:汇报交流——“我为政府来代言”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就“我家政府有权威”进行分享交流。

教师预设:引导学生重点从政府的表现谈一谈北京市政府具有权威的理由及案例;注重从“标准”“来源”“作用”“建设”维度谈一谈政府的权威。

过渡:我们已经探究了影响政府权威的几个重要因素,那么,是否改变了刚才我们对“权威”的初步理解?

环节五:关键概念探究——二探“权威”

教师在环节二的基础上删除了学生已澄清的2、3个词汇,再次统计学生的选择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与“初探”时选择异同的理由。

题目:根据探究,从影响政府权威的因素角度,请同学们再思考对“权威”的理解。

A.威权   B.威信   C.威望   D.权力  E.正义    F.其他

学生活动: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用“雨课堂”App进行投票选择,反思与之前选择结果异同的原因。

环节六:汇报交流——“政府权威我关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就“政府权威我关注”进行分享交流。

教师预设:重点从公民的建议谈谈北京市政府建设权威还需要完善的方向与路径;注重从“标准”“来源”“作用”“建设”维度谈一谈政府的权威。

过渡:经过两轮的分享,我们进行最后一次探究——“权威”到底是什么?

环节七:关键概念探究——三探“权威”

这一环节是概念“澄清”环节,针对“权威”“权力”“威信”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和归纳。

题目:根据建设政府权威的要求,最终选择你对“权威”的理解。

A.威信——价值认同与主观服从

B.权力——合法性的实践与强化

教师预设: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要义为核心,进行理论界定。权威的标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合法性权力)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价值认同与主观服从),标志“人民认同不认同”;与之对应的影响权威的因素便是行政水平、用权方式;履职业绩、道德形象根本上由国体决定。

学生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用“雨课堂”App进行最后投票。

过渡:回顾这堂课的讨论过程,我们能否梳理出这样的思维路径……

环节八:延伸课堂——“人民”的名义

教师总结:政府以“人民”的名义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人民以自己的尺度裁判政府的威信。 “人民”很大,是一个好大好大的概念;“人民”很小,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共同努力才是政府不改初心,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原动力。

学生体悟思维魅力,联系生活,展望未来。

教学点评

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的教学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系列活动的设计为载体,使有关价值观教育的学科内容生活化、生动化、结构化,充分体现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特点。

在议题探究与辨析中实现积极价值引领。本课围绕着议题“政府权威从何而来”开展探究,面对不同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一探“权威”(感知),再探“权威”(从感性到理性),三探“权威”(理性共识),理性的思考与辨析逐层深入,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得出“人民接受和认可是政府有权威的标志”这一论断。三次课堂讨论,多次“弹幕”交流,“雨課堂”提供便捷检索学习资源的支持,活动的开展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更加乐于深度参与并表达观点。学生在讨论探究、自主辨析中提升政治认同,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

凸显观点与关注过程有机统一。议题“政府权威从何而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三次探究活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个人选择—小组讨论—成员认可—组间分享—生成提炼”的过程。议题、活动、资源,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教师利用“雨课堂”App,鼓励学生用“弹幕”形式分享发言,为学生提供展示、分析不同观点的机会。在论证与讨论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源链接,如政府工作报告、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城市政府能力蓝皮书、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等,让学生在观点生成与讨论辨析中,有话可说、有理可谈。“雨课堂”App工具的使用,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学与学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权威环节政府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