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忠:寻一束光,做一束光

2019-06-11 05:40于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老师讲台单词

于萍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王常忠老师时常是自卑的,因为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甚至在18岁之前从来没学过英语;但王常忠老师常常又是自豪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英语学习,虽然第一步迈出得很晚,但他一直在加速奔跑。

他不断摸索,努力寻得一束光,这份光亮是热爱更是专业,让他在讲台上站得更加坚定,让他在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无所畏惧。

从零开始的奔跑

当一名英语教师需要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

一年,这是王常忠老师的答案。一辈子,这也是王常忠老师的答案。

在成为英语教师之前,王常忠老师只接受过一年的英语培训,而在此之前,他从来没学过英语。从学习ABC到站上讲台,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这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但即便是形势所迫,王老师也没有心安。或许,他可以说服学生,但他说服不了自己。

“不误人子弟,当一名好老师”,这是王常忠老师的初心。这份初心如此质朴,却又如此真诚。因为这样的初心,王常忠老师开启了“奔跑”的步伐,从此,没有停歇。

听一个小时英语,邊听边说边背,这是王常忠老师每天的“功课”,这件事他坚持了32年。从《许国璋英语》到新概念英语,从China Daily到VOA,从CCTV News到CGTN,从收音机到广播再到电视,32年,学习媒介不断变革,王常忠老师的学习却从未停歇。

“这些年,我用坏了一个收录机、两个短波王收音机。”对于这条漫长的学习之路,王老师总是轻描淡写,仿佛这不值一提。但是,其中的艰难和辛酸,只有他自己能懂。最开始听英语磁带和广播时,因为基础薄弱,很大一部分内容他根本听不懂。于是,他就录下来一遍遍听,边听边查字典、记笔记。听了十遍还不懂,就再听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直到弄懂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

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光听懂了还不行,还要会说。听着收音机里纯正的发音、流畅的表达,再听听自己蹩脚的发音、磕磕绊绊的表达,王常忠老师很难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农村地区的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纯正的英语表达,老师的英语就是他们认识英语的重要途径。王常忠老师的愿望很简单,他只希望有一天学生们接触到纯正的英语时,他们会自豪地说:“我说英语也是这样的!”为了实现这一“小小”的愿望,王常忠老师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他对着收音机一遍遍模仿,纠正自己不规范的发音,为了力求真实,他自己创设英语情境,自己编写对话,自己模拟交流。听、朗读、背诵、对话,这些动作重复了无数遍,到后来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18岁时,王老师连ABC都不会读,几年后,他就通过了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九级等级考试。他不仅能够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还成为了密云区政府外事活动的“御用”翻译。

虽然,王常忠老师已经实现了“让学生听到纯正的英语”的愿望,但是,学习却没有停止。直到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天都听英语、背英语、说英语,王老师说,只要他还在讲台上站一天,他就会继续学习一天。

可以被忘记的课堂

最开始站上讲台时,王常忠老师不懂教学方法,更谈不上有教育思想,他只是想一股脑地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牢牢地记住。当时,这就是他眼中的教育。而现在,谈到对教育的理解,他却说:“教育就是学生可以忘记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曾经,王常忠老师认为,英语就是单词、语法、句子,英语教学就是把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听、会说、会写。当时,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课堂上,他教学生拼读单词,分析语法,教学生怎么做听力题,怎么写出高分文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他教的学生英语成绩很好,他有点沾沾自喜。然而,时间长了,他发现学生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次考试做对的题,下次考试又不会了;在这个情境下学会了,换一个情境又不会了。这让王老师重新反思教育,反思教学。

王常忠老师一遍遍研读英语课程标准,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教育理论,之后,带着新的思考回看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他发现,原来一开始他对教育的理解就是有偏颇的,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记住所有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哪怕有一天学生忘记了所学的知识却依旧能够有好好生活的能力和向上的力量。

从那以后,王常忠老师的课堂变了。在他的课堂上,英语不再是冷冰冰的语言工具,而是有感情、有态度、有思考的“生命”。他不仅教学生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还注重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他不再对着教材照本宣科,不再一遍遍让学生做题,不再教学生怎么得高分,而是让学生进入到英语环境中,自己去体会、感悟、表达、交流,在语境中学习单词、语法、句型,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和领悟能力。王老师整合教材内容,在大的主题下按照具体的语篇,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对话、交流,哪怕出现错误也没有关系,只要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语言环境,能够自信、勇敢地表达就可以。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学生积极尝试,创设了一个个鲜活的情境;这样的课堂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主动探索,在交流中不断丰富情境和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上,看上去学生没有学到很多单词和语法,但是他们对英语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可能会忘记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可能会忘记在课堂上经历的一切,但是他们不会失去在思考、分析、创造中习得的能力,不会失去认识世界的“眼睛”。

别人不会选择的路

如果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宽广平坦,路的尽头鲜花繁盛;另一条曲折坎坷,路的尽头或许是鲜花或许是荆棘,没有人看得清。你会选择哪条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一条,但是王常忠老师却选择了后一条。

王老师经常教那些基础较薄弱的班。因为,在求知路上,他经历过那些艰难的岁月,所以,他了解在那条艰难的路上行走的孩子们,看到他们迷茫的眼神,王老师读懂了一颗颗孤寂的心,他想做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束光,陪伴他们,照亮他们。

在王老师的教育观里,情感交流永远是第一位的。每次接手一个班,王老师首先会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他看来,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心理状态、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才能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有正确的认知,对存在的问题有准确的判断,才能找到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交流中,王老师发现成绩较差的学生有的是个人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有的是受家庭环境影响,于是,他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烦恼和困惑。他对学生的爱像一缕清风吹散学生心中的阴霾,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信任老师,以放松的心态进入学习中。

王老师还特别注重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后进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完全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他们很可能跟不上,这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打击,时间长了,他们会丧失学习的兴趣。王老师研究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一点点提升。每一点收获都会让学生对学习更爱一点,每一点收获都会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强烈的渴望。因为有了王老师耐心的陪伴和细心的指导,这些原来的后进生不再自卑、不再胆怯,他们在学习的路上更加勇敢,更加坚定。

曾经,王常忠老师是追光者,如今,王常忠老师就是一束光。

猜你喜欢
王老师讲台单词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爱在讲台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我们班有多少人
DV校园小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