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成 何静 张晓梅
品牌阐释
教育之根本在“人”,过程生成与终极追求在“美”,关键在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北京市第八中学从最初“治平之基”的传统执念,到“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思想,再到在“三个提升、两个促进”上的踏实努力,一直秉持“本真致美”的办学宗旨,立德树人,科学创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1985年创办至今,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形成了“加速”和“充实”两种国际上经典的超常儿童培养模式。30多年来,北京八中一直在课程整合、校本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跟踪反馈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年轻英才,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首都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创新增添了光彩。
实践创新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十年动乱造成了人才培养断层,“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1985年,北京八中在市区领导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开创了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超常教育的先河。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中特别表扬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一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歲成硕士完全是可能的,不是空想。”
少儿班招收北京市10岁左右的智力超常儿童,以加速培养模式,使学生用4年或5年的时间完成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共8年的学业,然后参加高考。少儿班以德育为先导、体育为基础、教学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大学输送少年英才。
八中超常教育始终坚持两个“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即科研、教育、教学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年来,与中科院心理所、北京教科院、苏州大学、首师大、北师大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潜心研究超常儿童鉴别和培养的科学规律。采用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研究员“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的方针,通过初试、复试、试读三个环节(试读由八中首创),考察学生先天素质、当前学业水平和能力、今后的发展潜能三个层面,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超常儿童鉴别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
少儿班根据学生年龄小、时间短、要求高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对国家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把不同学段相同的知识点统一整合,并按学科知识递进层次进行螺旋上升式的渐进整合,变多个教学循环为一个简明完整的教学循环,极大减少了知识碎片化、重复性学习以及应试化训练。针对超常儿童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强等心理特点,开发了包括自然体育课、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特色课程,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时代化。为促进超常儿童并不超常的身体素质的优质发展,除常规体育课外,每周增加了一个下午的校外自然体育课,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如远足、爬山、游泳、滑冰、自行车旅行等,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使自然体育成为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综合课程。实践证明,自然体育和社会实践都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
少儿班教学改革秉持“科学高效”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讲究“压缩”“跨越”和“留白”。在加大信息密度的同时,以“好”求“快”,以“精”求“通”,减负增效,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主动的实践意识,以及个性化、民主化的良好品质。
研究升华
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引领下,北京市教委从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国家战略出发,根据八中少儿班多年的成功实践,批准学校开办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简称“素质班”)。
素质班招收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智力优秀学生,用4年时间完成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共5年的学业,再升入高中学习3年,然后参加高考。素质班在少儿班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升华,实行宽领域、厚基础、重体验、促自主的充实式培养模式,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全面发展为本,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社会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班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创新特色校本课程两大途径,形成文理兼备、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为了让学生“吃好”,文科增加“历史与社会”“中华典籍选读”等综合课,理科增加“综合自然科学课”“探究实验课”等。除借鉴少儿班的自然体育课,还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学生每年可以参与约十项课题研究,极大提高了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一步创新,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注重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学探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同时,减少考试和单调重复性练习,尊重学生认知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
高端成就
八中超常教育一直由历任校长亲自抓管,由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教师担纲,秉承本真致美的教育理念,以务实的素质教育和优质的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014年以来,学校借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深化超常教育的改革创新及整体优化,组建了超常教育创新实践中心,坚持“遵循规律、研究创新、建立标准、高端成就”的定位及追求,以问题为导向,科研为基础,将“加速式”(少儿班)和“充实式”(素质班)在育人目标及实现途径、课程建设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既比较又交融的系统研究,特别是根据育人目标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及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少儿班和素质班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以系统、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培育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及意志品质;借助现代技术Moors在线平台,优化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广泛的导师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水平。此外,学校还开展各种传统或创新活动,如英语戏剧节、14岁生日、辩论赛、建造节等,形成了北京八中超常教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人才辈出的特色。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对超常儿童系统培养的两种典范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且形成广泛影响的学校,我们始终关心并追踪学生的成长,从经常性的反馈及对学生的系统追踪结果看,接受八中超常教育的学生普遍身体素质良好,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如2016年东吴24小时超马赛的首位女性总冠军单盈;成绩优异,素质优良,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潜力大,如13岁便获“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阎宵汉,参与“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卫星研制的素质班学生何牧和施禹等;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在不同领域卓有成就,如31岁就成为哈佛大学物理系正教授的尹希,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许琪,等等。
八中超常教育的教科研成果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其中,“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培养”课题成果于1992年获北京市“七五”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超常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课题于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底“为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的智力优秀学生培养的创新实践与研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该项目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陶西平先生及教育界相关专家评价八中超常教育具有三个宝贵的精神,即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执着精神。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德育改革等,以适合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满足超常儿童成长的需要,成就了少年英才和改革意识强、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33年的科学创新实践成果证明,超常儿童的潜力是巨大的,教育改革的潜力是巨大的,八中超常教育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的高水平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将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升工作品质:完善实验方案,建立项目标准;坚持课程建设,创新培养体系;编写实验教材,完善教学资源;坚持因材施教,完善教法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形成系统研究;发扬实验成果,促进整体改革。八中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开拓创新,把更多的超常儿童培养成为民族精英和社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