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明
现象:去年底的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和今年初的北京宣师一附小学生被袭击受伤事件,再一次牵动了大家的神经。师生的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因此增加物质投入,添置设备,加大技术上的防护。在人防方面,学校平常也会利用教师大会、学生班会、家长会,以及学校广播、网络、板报等形式大讲特讲安全的重要性,甚至还邀请警察、消防战士等专业人员进校培训,告诫孩子要保持警惕,保护自己,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尽量少外出,不要冒险等。
评析: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提升孩子们防范危险的能力,确保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保护措施必不可少,通过讲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但是,当他们面对危险时是否有能力和勇气正确理性地处置呢?其实,光靠保护是不能达到培养孩子安全素养目的的。同时,学校更不能以保护学生的安全为由,不组织学生进行正常的实践活动和必要的外出活动,甚至减少学生的体育活动。而是应当通过更有意义的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安全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安全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户外锻炼,让运动训练和体育课成为学生安全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在上体育课或训练前,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体育场地、器材等进行检查,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的过程,学会识别不安全的器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理性面对不宜上体育课的疾病,让学生了解不能剧烈运动的原因,引导青春期的女生科学关注生理现象。另外,运动时不准戴帽子、围巾,衣服内不准装笔、钥匙等妨碍安全的硬杂物,防止运动创伤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组织纪律、服从指挥对于安全的重要性。
在科学实验中锻炼学生安全实验的能力。学校不能因为怕出事,就不让学生做必要的实验。学校要教育学生识别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品,让学生学会科学处置,平时安排专人保管,专柜存放,并登记造册,严格执行领用制度。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收尾工作,让学生知晓实验室电源开关和线路,离开时及时关闭电源,而且实验室内不准乱拉乱接电源线,以免超负荷用电。
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学习防灾救灾的方法。学校在组织学生外出游学时,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组织不同环境下的逃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有素。自2009年起,国家将5月12日定为“国家减灾日”。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习,体验一次灾难来临时的心理感受,学习一些防灾救灾和逃生的技巧。这样,一旦真正遇到灾难时,可以尽力避免或减小伤害。另外,学校要让学生熟悉各项防火要求,熟悉所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和体验操作规程。
对于学生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可以通过真实演练、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掌握应对措施。当面对违法犯罪事件时,学生首先应该沉稳,不可慌乱,用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有能力将其制服的时候,要勇敢地与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呼救,求得他人帮助。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理性,與对方周旋,设法稳住歹徒,寻找机会,及时脱身,想方设法拨打“110”报警,寻求警方紧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