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大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小到衣、食、住、行。衣服这个小小的载体,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也最能展现历史进程与时代变迁。从艰苦奋斗阶段人们崇尚“朴素就是美”,到电影《芳华》描画的人们对军装的狂热;从追求个性到如今人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美之所在。这一系列变化也是大国崛起、文化自信的体现。早在1956年1月28日,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和全国妇联宣教部就联合发文《关于改进服装的宣传意见》,倡导服装款式和颜色向多样化发展。图为1956年4月,在厦门服装展览会上,3位女青年穿着花裙子开心地合影。
上世纪80年代初之前,服饰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款式和色调都很单一,以黑、灰、蓝的中山装为主调。图为1986年,年轻人穿的军大衣似乎也成了“潮”。
上世紀90年代,人们对服装要求越来越高,穿得也越来越开放大胆。露脐装、蛤蟆镜、紧身裤等,每个单品都是时髦的见证。图为1994年,一位打扮入时的女子自信地走在昆明街头。
千禧年以后,人们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涩变得张扬而自信,也不再局限于呆板地套上一件名牌或追求某个潮流。图为2001年,广州街头上演的内衣秀。
如今,衣服成为人们彰显个性、体现精神风貌的利器,不迎合大众,舒心最好。图为2016年,刘雯、奚梦瑶等几个中国女孩成为维密天使,这是她们在巴黎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