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9-06-11 11:13钟秉枢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念心理健康青少年

钟秉枢

2019年新年伊始,重温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于新中国70周年庆典,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大健康的观念,经济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的健康。对于人的健康提出了全健康的观念,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瞄准的是人的健康,针对的是学生健康的短板。

躯体健康方面,199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用15年的时间“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然后15年之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19年之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而躯体健康状态与心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躯体健康人群,心理健康占30.6%,心理亚健康占64.7%,心理问题仅占4.7%;躯体亚健康人群,心理健康下降至12.4%,心理亚健康占56.4%,心理问题上升至31.4%[1]。

心理健康方面,2014年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浙江小学生常担心自己做错事情,感到焦虑、寂寞、没人疼爱;而中学生更是感觉心理压力大,超过48%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比2001年时上升了一倍多[2]。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城镇居民有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为10.3%。

道德健康方面,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在校青少年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诚信观水平越低,半数青少年认为讲诚信会吃亏。具体表现为: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强度、诚信的契约意识、对“因利失信”的反感强度均随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下降[3]。

社会适应方面,2017年9月《大学(研究版)》刊登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行为困扰调查分析》一文揭示:60%的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32%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障碍。面对强调个性,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与个人权利表达的一代大学生,2017年南京大学不得不对新生根据兴趣、习性安排宿舍[4]。

今天的学生,就是几年、十几年后的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技师、技工、现代农民,他们将代表社会为人类去作贡献。如果他们现在就存在健康问题,带病成长,如何能成长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在教育领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需要从国家战略管理的视角切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作为,实现教育观念大转变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進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深刻认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深刻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必须深刻认识“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对健身、健康、小康、民族复兴关系的揭示,对教育、健康与人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关系的揭示,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从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站位,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中清醒认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制订配套政策,确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质量政绩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完整评价体系,淡化竞争性教育政策,规范、治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放在教育工作重要位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依法保障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悬在空中,停在纸上,落在会上,陷入“烂尾”。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毛泽东1917年在其《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伦敦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讲:“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有小康还要有健康”“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强则中国强”。深刻认识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形成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的重大责任和主导作用,强调体育的教育价值,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形成有利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帮助学生成为若干体育运动的终身体育参与者和观赏者,而不是“为考试而运动”。

三、创新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参与网络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全面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教育网络,统筹用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资源,激发“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学校要将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通过学校体育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基本健康知识,让体育家庭作业、课余训练流行起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家庭中父母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家庭体育的良好氛围,转变学生教育价值取向,将资源投向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社区要改善青少年健康环境,依托社会力量,调动社会资源,通过民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等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供给体系,引导学生课外远离由电视、电脑组成的屏幕系统锁定身体。当学生们放学回家后走出校门,和家长一起、和社区青少年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中国的家庭面貌和社区、社会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四、完善立法和执法,引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有责任在对现有涉及体育场馆设施开放、体育竞赛、全民健身条例、学生学业负担、办学条件等法规制度监督落实的同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订刚性规划,配足配齐体育教师,重新厘定场地场馆建设配备标准,逐步落实体育场地建设规划,保障学校以至社区有足够、安全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严抓学生食品安全,用立法等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通过参与体育,健身、强心、益智、乐群,使青少年向体育运动要健康,赢得健康和智力成长的统一,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建设智慧健康校园,激活学生运动乐趣,动态评价学习过程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运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化的手段,配合专家借鉴现代运动人体科学最新身体功能训练理论,按照不同年龄段特点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和算法模型,打造智慧活力校园,激活学生运动乐趣,动态评价学习过程,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让教师每一个教学改进都有据可依,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轨迹,让学校能够有效监测课堂质量,让教育主管部门实时优化教育管理。

落细落小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许晓华,杨迪.《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正式发布[EB/OL].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502/c14739-29960956.html,2018-05-02.

[2]周竟,陈佳莹.浙江调查显示近半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EB/OL].http://news.haedu.cn/gnzl/swcz/094925zLx1.html,2014-02-19.

[3]新闻晨报.《2014年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发布[EB/OL].http://sh.bendibao.com/news/201564/134019.shtm,2015-06-04.

[4]姜木.按学生习惯分配宿舍,值得点赞[N].中国青年报,2017-09-19(002).

猜你喜欢
理念心理健康青少年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用心处事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