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咪
乌镇美吗?非常美,四季俱美,晴雨皆宜。但我只在秋天去过乌镇,连续三年。
在我看来,乌镇最美的时候,还是每年10月乌镇戏剧节举办的时候。
我因戏剧节而来,然后爱上了乌镇。在乌镇看水、看桥、看戏剧、看街头表演,与无数有趣的人在街头相遇。戏剧节时的乌镇,就是一场奇幻无比的嘉年华。
乌镇戏剧节是由华语戏剧界极具影响力的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每年10月,通过戏剧与生活、小镇与大师的相互融合与碰撞,邀请全球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来到乌镇体验心灵的狂欢。2018年,举办第六届乌镇戏剧节。
小桥、流水、窄窄的石板路、白墙黑瓦的老屋,是中国人心中的江南旧梦。但古典黑瓦屋檐下挂满世界戏剧大师的头像条幅,旧旧砖墙上贴满戏剧节剧目海报,又让这个江南古镇的边界变得模糊了。
这就是戏剧节时的乌镇,特定的空间遇见特定的时间,古典与现代、古镇与世界、戏剧与现实、清醒与梦幻,统统被混杂在一起,如幻,如戏。
乌镇戏剧节的官网上有句话:乌镇戏剧节就是精神的桃花源。于是对我来说,每年到乌镇,也不再只是一场旅行,而更像一次狂欢,一场穿越。
对一个路痴来说,乌镇既折磨人又给人惊喜。
四通八达的石板路,四通八达的水道,数不清的石桥,总让我辨不明方向。常在该沿路直行的时候,看见旁边有座桥,就情不自禁地过了桥,然后很自然地迷了路……好在有小桥流水的美景,有路上随处可遇的即兴表演,让迷路也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总是从这条路上走迷了,兜兜转转绕了远路,反反复复过了几座桥,最后又从另一个方向最终到达了原本想去的地方。
每年到乌镇的时候,都是我与戏剧最接近的时候。平时我们也去剧场看剧,但那只算日常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而在乌镇,却是整个人浸泡在戏剧的气氛里。
这里的戏剧从来不只存在于剧场,而是满满溢出来,散落在乌镇的各个角落,人们叫它“嘉年华”。
也许是空场上一出隆重传统的藏戏,也许是路上突遇的打着雨伞、穿着西装的看起来怪诞又忧郁的无头巨人先生,也许是灯笼铺门口说着相声的年轻人,也许是有彩色头发、让小孩子们看到了都走不动路的小丑,也许是一个奇幻的装置空间,也许是一位不用说一句话就让围观的人们笑个不停的默剧演员,让我忘记了自己原本打算去哪里,停下看个没完。
乌镇戏剧节的“古镇嘉年华”,最能让人感受到戏剧的亲近与丰富,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出,即使对戏剧节一无所知的游客,也能通过撒落在乌镇各个角落的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现代艺术、跨界创意等表演艺术,投入到这场艺术狂欢当中。
戏剧节的时候,乌镇生活可以既空又满:在西栅大街上溜达、排队买烧饼、看戏、围观嘉年华、吃饭、喝咖啡、愣神儿、再排队去买桂花糕、再赶去看戏、看戏、看戏……深夜散场时分,吃一点夜宵,与同伴聊天,在终于变清静的巷子里散一会儿步,最后,闭上眼睛睡去,如戏的一切又都变成梦。
下午时分我最常去蚌湾剧场,它非常小,但让很多人觉得特别亲切,因为它是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指定剧场,门票免费,只要排队。每场开始之前,剧场门口排成的长龙一直绵延到河边。大家互相打招呼:吃饭了吗?——没,顾不上吃饭,只顾着赶场看剧排队,吃饭大业全都寄托在晚上一顿。好在,西栅街头有无数好吃的小吃铺子。比如永平粉团铺,它只从中午开到傍晚,窗口上悬一个“糕”字,比正经的店名更显眼,铺子里只卖三种东西,糯米做的桂花糕、豆沙糕、肉馅糕。白白的热腾腾的小方糕,垫上一块可食用的糯纸放在手心里,说不出的香,只要队伍不太长,我几乎路过一次就买一次。糕店斜对面,就是永远排长队的祖传香饼店,现烤的梅干菜肉馅大烧饼五元一个,酥脆又好吃,最适合在赶不及吃午饭而要看的剧又在一刻钟内开场之时跳着脚排队,然后举起烧饼边吃边一路奔向剧场。
西栅评书场承包了我两个下午时光,这里是“小镇对话”的阵地,不同国家的戏剧人在台上聊戏剧,观众坐在台下桌边,每人手边都有一杯菊花茶。对话的间隙,赖声川总爱说,“喝茶啊,我们的‘小镇对话就是这样,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度过午后时光。”
如果是夜戏散场出来,就可以去书生羊肉面馆,那是乌镇的传说级面馆,在那里时常能遇到戏剧节上表演的艺术家同桌吃面,感觉很赞。
在戏剧节开始后的第一个周一晚上,一年一度的“戏剧长街宴”就来了。从中午起西栅老街两边的店铺包括烧饼铺、米糕店都关了门,大家忙着布置起长街宴的桌椅,挂起灯笼。这是戏剧节的主办者用乌镇传统“长街宴”来答谢参加戏剧节的嘉宾、剧团、艺术家,这次的“戏剧长街宴”摆了有一公里那么长。秋天微凉的晚上灯火通明,坐在桌前的人都心有灵犀,即便只从旁边路过的人也能沾染到热闹的气息。
乌镇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建筑,但沉迷戏剧节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小西栅景区里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剧场。
走路可达的范围内,就有七个大小不一却同样美妙的室内剧场,一个大型户外剧场,还有许多可供演出的小空场。就算再路痴,我也一定会在要看的剧开场之前找到要去的剧场,不会迟到,不会走错。
国乐剧院在西栅老街中段,这里原来是西栅原住居民演民间戏的水上古戏台,后来由赖声川亲自监督改建,保留了所有珍贵的木雕,将原来的户外传统戏台变成室内的剧场。我最喜欢国乐剧院里能明顯闻到的老木头发出的轻微霉味,陈旧又潮湿的、有年代感的味道。
我还特别喜欢蚌湾剧场每出青年竞演的剧目开始之前,全场灯光熄灭时那黑暗中的短短十几秒时间。当然不是全然的黑暗,能看到门口微亮的紧急出口指示牌以及舞台边缘贴有的很细小的荧光点。开始观众席上会有些许手机屏幕的亮光,但它们通常会迅速熄灭下去。最后,眼前留下的就是被这些极细小的亮光衬托得更黑暗更安静的空间。不知道为什么,这短短的黑暗总让我觉得特别安心,马上要看到的剧目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但这开场前的黑暗里永远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
乌镇的水剧场在我心里有点传奇性。这是个户外剧场,传说第二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剧《青蛇》在此上演的时候,正巧下起了雨。戏演了多久,雨就下了多久,当时在场的上千名观众披着各色雨衣看着戏,仿佛人人都被拉进那个雨中的故事里。总听到人说那场《青蛇》不可复制,这就是戏剧,在那一时那一地发生,不能回放无法重来,所以让人特别神往。
好在这次我终于解锁了水剧场,在这里看了一场以音乐与自由为主题的《魔力魔音魔法》。观众坐在原木铺就的台阶上,周围绿树掩映。主舞台搭在水面上,背后是明清老房子斑驳的墙、黑色的瓦顶,不远处有半截石拱桥,那是断桥。这是一部完全欧式的戏剧,却掺杂着乌镇的风声、树叶声和鸟鸣声。当字幕显示“沉默”的时候,只有风吹散了一地白纸,这是在乌镇的户外剧场才有的非凡体验。
青年竞演,是乌镇戏剧节为了推动青年原创戏剧而特设的单元,所有热爱戏剧的青年戏剧创作者都可以报名,入围的作品会在戏剧节期间每天公演,最后评选出最佳戏剧奖、最佳个人表现奖、特别关注奖。这些短小的原创戏剧代表着乌镇戏剧节的新兴戏剧力量。
这次在乌镇,我创了一个自己的纪录:花了几乎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从上午10点开始,在网剧场的铁门外枯坐,排了六个半小时的队,只等一张不知是否能得到的《演员实验教室》现场票。
为了这场戏,我放弃了一场青年竞演,两场已经买到票但时间有冲突的剧目,放弃了在西栅的各个街巷与小桥间徘徊迷路,到处看嘉年华的时光。那是我离开乌镇的前一天,我一点也不后悔。
以往的无数次旅行里,总会因为时间宝贵,想多安排点什么多体验点什么。其实,在乌镇也一样,总想能有机会多看一场戏,在剧场和剧场间匆匆赶路。但这一次,为了一场真心想看的戏剧,求票不得的我愿意用等待来换取它。
但乌镇自有它的温柔之处。除了戏票交流群里大家互通有无,每场戏也都会留有少许现场票可期盼。之前一群夜里排大热剧《黑暗中的舞者》而不得的人们在微博上呼唤几位戏剧节发起者“救救孩子”,最后黄磊赶到现场,想尽办法把尽可能多的人送进了剧场。黄磊说“乌镇发生任何事都是可能的”,这真是来自戏剧节的奇妙瞬间。
而我等的这场戏,虽然没有老师们来开金手指,但我仍抱定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定能看上”的信念。原本10月乌镇的天气总是恰到好处,薄阴的天不冷不热,偏偏我等票的这天太阳巨大,只能把戏剧节特刊顶在头上避暑,坐在太阳地里等待。经历了我前面的人买走最后一张现场票的戏剧化时刻,最后又柳暗花明地拿到了现场加座票之后,我心里默念,“你为了你的玫瑰花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花变得那么重要。”
有趣的是,我等待的《演员实验教室》正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戏剧。这是金士杰担任导演、编剧与统筹的兰陵剧坊40周年纪念作品,复刻了1983年时兰陵剧坊的同名剧作。“当年这个戏,台上站着的演员是 20 岁到 30 岁,此番上阵,每个人都加上 35 岁,他们口中说出的人生故事,与之前相较自是大不同。”金士杰这样说。
全剧最后,所有演员唱了一首《谢饭歌》:
“花椰菜的生长期是65天
红萝卜的是80天
小西红柿需要90天
黄豆的要四个月
番石榴长成树至少一年
一粒米从稻穗长出的时间
一个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时间
做酱油、做醋需要的时间
还有煮一顿饭的时间
那吃一顿饭只有多少时间……”
六个多小时的等待,换来35年的时光展现,非常值得。
夜晚的剧散场后,你会见到与白天不同的、安静的乌镇。
街道上只有零星行人,而你知道,那多半是与你从同一个剧场走出来的人。
深夜时,白天那些热热闹闹的店铺和客栈都关上木门,唯有几家深夜食堂卖砂锅或者馄饨,小小空间里有明亮的灯光和腾起的热气。即使在凌晨,店里仍然坐满了人,素不相识的人,也可能会在这里变成朋友。
黄舒骏这样评价乌镇:“我每次来乌镇都感觉到如梦如幻,在乌镇感觉处处有情,这个情还包括很久以前人们留下的情,点点滴滴,建筑物、生活的方式,以及现在辦戏剧节,大家一起建构的梦境般的情景。我觉得这是有情的人才能办到的。”
一个在戏剧节结识的新朋友这样描述她为何爱这里:
“爱老朋友的相谈甚欢;
爱新朋友的相见恨晚;
爱所有人不问年纪不谈工作,
聚在一起就聊戏赏景、喝酒谈天。”
一个有美景的地方,还须加入梦幻与深情,才足以醉人。戏剧节像一个奇妙的魔法,把乌镇变得如梦如戏;而有着点滴深情的乌镇,也正是容纳一个戏剧节最最理想的所在。
有人说,乌镇能容纳多少人真是个谜。对我来说,乌镇也是个谜,看起来只是小小的地盘,但三年了,我来了三次乌镇戏剧节,临别时仍会发现有自己没有走到过、发现过的地方,有没看到、错过了的精彩戏剧和街头表演。
可能那些错过了的东西,才是一把钥匙,领着我一次次在戏剧节开始的时候回到乌镇。
如果有机会,去一下这些戏剧节吧
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
人们常说世界知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是乌镇戏剧节的“前辈”。创立于1947 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最“古老”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戏剧节之一,创办的初衷就是想让戏剧从巴黎走出来,走到乡村和大街小巷。每年夏天,阿维尼翁这个法国南部的小镇就成了戏剧爱好者们尽情狂欢的乌托邦。20多天的时间里,古城内外大大小小100多家剧场内,会有超过1000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戏剧轮番上演。阿维尼翁小城本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戏剧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戏剧作品在这里从太阳升起演到暮色沉沉。你可以选择在剧场里认真看完一部作品,更可以选择在街头与许多个戏剧场景不期而遇。
爱丁堡戏剧节
爱丁堡边缘戏剧节,是爱丁堡艺术节的一部分。
每年夏季,短短三周时间内,平均每天超过2000场演出,类型涵盖戏剧、歌剧、舞蹈、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有人说,在8月的爱丁堡会看到能想到的所有类型的演出,也会看到根本想不到的那些类型的演出。
柏林戏剧节
创立于1964年的柏林戏剧节,被誉为德国戏剧的奥林匹克。柏林戏剧节要让大家了解并促进戏剧的丰富性,入选剧目不仅有语言类戏剧,还有舞蹈、装置戏剧、偶戏、音乐戏剧。戏剧节每年5月举办,除了演出,还有一系列与戏剧相关的主题活动、论坛、剧本朗读、工作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