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孔文 郑丽华 郑艳娇 吴站稳
[摘 要] 深入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传承优秀中华美德,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研究中华“孝”道,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管理,在实践中运用和总结。
[关 键 词] 传统美德;高职教育;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228-02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继续扎实推进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推进我们整个社会精神文明、道德的建设。
总书记这段描述明确提到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路下来,是割不断的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同时又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让我们拥有一个大一统的大中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孝、忠、谨、信、和等理念,其精华对中华民族及至世界和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国传统美德中看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脉络和影子,它是从传统的中华美德中吸取其精华且赋予了时代特色、中国特色新内涵。所以,我们有义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在育人中加以运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优秀的中国人,真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深入系统归纳中华美德“孝”的内涵
孝是中华民族最具精华的传统美德,各个时代从官方到民间都很重视,都有各自树立的道德楷模,从生活表象到精神内核,是中国人都离不开它,中国人的生活都与孝息息相关。
1.最直接的是对父母尽孝。首当其冲的是能够懂得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困难时让父母吃穿好一些,富余时让他们有更多的物质享用,仅这一点,中华民族就是最有特色的,并有别于其他一切种族了。所以,中国人教育子女,很重视物质上的分享,物质上的分享很重视次序,首先要给父母、长辈,再兄弟姐妹、再朋友,《三字经》里,孔融三岁能让梨,那么小就培养中国式的教养,堪称典范。然而,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只物质上的供养,离真正的孝道差远了,所以,关键是对父母要有恭敬,从内心到行为都要做到恭敬。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看到不孝的,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不愿给父母的;有虽然给父母物质的赡养,但是却不情愿,甚至给父母脸色看的。如此种种,千差万别,并不完美,然而,孝的观念是中国人的家庭主导观念,它就像一面镜子,观照着中国人的道德世界,演绎着无数中国人悲欢荣辱的故事。
2.深究中国人的孝道,我觉得有更加难能可贵的地方,养儿防老,求的是老有所依的回报;生意往来,求的是利益的回报。而父母年老色衰,无力给予子女更多的帮助,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尽心尽孝,可谓无可求之心,无可求之报,这是人性美的典范。有一次,学生孟季子问怎样尽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告诉他说,你体会一下,子女生病的时候,父母着急关切的样子,那种心情,就明白怎样尽孝了,真实的意思就是真心实意、尽心尽力去做,不要求任何回报。这有点像《道德经》里提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无忧”“圣人为而不争”的境界,但这里只是针对孝道一事,《道德经》是针对任何人、任何事。
3.孝道不能违背“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讲的就是这个,礼就守规矩,守法律,讲原则,不能乱来。比如现在国家要求移风易俗,最好就不要在祝寿时大摆宴席,在办丧事时铺张浪费行厚葬之风,这些超越礼仪规范的行为,都要尽量避免。
4.真正的孝道要善于继承优良传统。我们经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讲父亲对子女的影响,父母的因素在子女身上传承,孔子也说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国家族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大观园、大宝库,优秀的家教文化琳琅满目,比比皆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宜善、言以慢”“利在个人勿谋之;利在国家必谋之”,善于盡孝的人,也一定善于传承家族优良传统。
5.提倡孝道,关系到社会安定。孔子下了一个结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说孝是“仁”根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仁者爱人这个意义。所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就是说,提倡孝道,一定有助于社会安定。由此可知,曾国藩选人用人,有一条优先的铁律,即不孝之人绝对不用。
三、孝道在高职育人中的运用
(一)用教育与德育学分相结合办法加强学生日常礼仪学习,学会尊老爱幼美德
起立问好,见面打招呼,看似平常的事情,对现在的高职生来说已经是个问题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大学生身上应该看到的是积极、阳光、向上的,日常良好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进办公室应先敲门或打招呼,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入内。在上课铃响之前,学生应先进教室,静候老师前来上课。若迟到,应在教室外向老师行礼报告,得到任课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教师宣布上课,学生全部起立,行注目礼。实施半年之后,现在走在校园的哪个地方,都会有学生问好,效果显著,在学校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助于日后成长成才,也培养感恩之心。
(二)在志愿者活动中确立奉献社会的信念
这两年,系部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数比例已达85%,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种社会公益性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帮助他人的项目中去,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体现当代青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学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帮助更多的人。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形式各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不一样的阶层,体会不一样的辛苦,接触不一样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起到不一样的作用,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生活。
(三)放下手机,陪伴父母,操持家务,让父母开心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天之骄子”,很多人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就不知道为父母做点事奉献点爱是什么滋味。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這为数不多的团聚机会,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操持家务,放下手机,陪伴父母。首先,学会顺承父母,《弟子规》在入则孝这个篇章中写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是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人,我们更应该像父母爱自己一样爱父母;懂得尊重父母,就会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就算父母说得不对,我们也不能直接大呼小叫,要学会与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其次,会多点耐心,接纳父母唠叨,父母为唠叨是想让我们穿得更暖、过得更好,接纳也是一种幸福。最后,学会与父母沟通方式。放下手机多点陪伴,就是那么简单,而不是父母坐在你面前满脸笑容的看着你一脸兴奋地看着手机打游戏。
“百善孝为先”是要用行动来证明的。过年过节,我们要求每天要拿一点时间,陪伴父母,要参加家务活动,让父母开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没有经济能力陪父母旅游或者给父母买营养品,满足父母物质上的需求,但是我们可以帮爸妈倒杯水、捶捶背、做顿饭、操持一下家务,趁着难得的团聚时间,和父母谈谈心,让父母开心快乐,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
(四)通过勤工助学体会父母的艰辛
勤工俭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提前进入社会角色的准备,是后续进入职场、工作领域内的培养和锻炼,尤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一方面通过勤工俭学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及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个人赚钱意识学会理财。我们实施的勤工助学的制度,这两年每年参加勤工助学约40人,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有几个方面的深刻体会。
首先,体会了父母的艰辛,明白了父母把他养大成人是多么不容易,供养他上学是多么艰辛。其次,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可以强化我们成年人的责任意识,通过合法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勤工俭学还能极大地拓展交往面,锻炼我们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使我们在工作中学会对人礼貌、工作守时、态度诚恳等。最后,勤工俭学还能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需要我们坚持更需要我们合作,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它教会我们自信、自立、自强。
(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以解父母担忧
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十分珍重,不可有任何毁伤,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在外求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安全问题就是父母的一大忧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和方式不断更新,所以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就日益突出,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微课、安全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宣传成了学院的日常工作,一旦发现不良苗头,学院就会组织安全宣传教育,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最新安全事件。同时,加强学院网络载体上的安全文化宣传,电院小明、易班平台、微信群、QQ群等载体会第一时间更新安全信息,无死角的安全渗透,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减轻父母担忧。
(六)提升就业解决家庭出路卸去父母之“愁”
学院努力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和社会用人需求。在就业开展过程中,学院就业处通过专场招聘、大型招聘会、网络平台招聘等多种方式,引优秀企业进校园,为企业与学生提供面对面双向选择平台,不但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就业岗位,就业率几年来都是百分之百,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入职第一年收入比全国同类院校毕业生高出300元以上,为大部分家庭解决了出路问题。
四、结语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研究优秀中华美德,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中华“孝”道,比较系统总结了中华“孝”道的主要内涵,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管理,研究高职学生管理方法,通过日常礼仪、操持家务、与家人陪伴、安全教育等教育等方法加以实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德玉,王希玉.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大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5):153-154.
[2]王洁.孝悌:一种对儒家精神的有效诠释:兼论“诚”[J].江苏社会科学,2001(2):26-32.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