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2019-06-11 19:06柳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能力数学设计

柳琳

[摘 要] 深入调查分析职前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现状,结果表明:在意识与态度方面,职前教师对依据数学课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并不清楚;对专业课培养教学设计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对小学数学知识掌握良好,而对教材知识前后顺序、教材意图不了解;脱离要素进行教学目标陈述;教学过程编写不合格,重、难点处理不能抓住关键,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应用意识。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多途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意识与态度;强调按照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来设计具体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合理规划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丰富对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关 键 词] 职前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182-03

一、问题提出

职前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本研究中指就读小学教育专业的在校生。在学科教师多项专业能力中,不论是教师资格还是招聘考试,教学设计能力均是考查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职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有助于理清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就业岗位需求。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从三所师范院校分别抽取若干具有数学教学从业意向的小教专业学生,共计50名。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用调查法了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意识与态度

对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的想法和做法,以便深入探讨影响职前教师小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原因。

2.用測验法考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

由评判小组(1位小学数学教研员和2位资深小学高级教师组成)结合“教学设计评分表”对研究对象的教学设计进行评判。

(三)研究工具

以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1],参照其中教学人员应具备的教案设计能力标准设计“教学设计评分表”的主要项目。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陈述、教学过程编写等三个项目。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内容,参考《2018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以及小学数学研究员和教师建议,进一步明确项目具体内容。

三、现状分析

(一)意识与态度

在意识态度方面,主要是学生对数学课标理念的认同,课程学习与教育实习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作用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数学课标理念的认同,各选项人数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知道数学课标理念“全部”和“一些”的职前教师分别为40%和52%,但能经常贯彻理念于教学设计的人数仅为4%。结果显示,职前教师对依据数学课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并不清楚,只是知晓部分课标理念的含义。

在问卷中,从学生视角了解“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对培养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程度(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职前教师对《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不够重视,认为专业课程学习价值“一般”占20%,“不重要”占40%。而与此相反,96%的职前教师认为教育实习对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这两组数据的反差显示出职前教师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学习和运用意识亟待加强。

(二)知识与能力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采用与2018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笔试相同的“教学设计”的题目形式,即按照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陈述、教学过程编写等三个项目。要求职前教师在1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由评判小组依据事先拟定的标准量化职前教师教学设计的知识与能力。

1.教学内容分析现状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明确知识前后编排的整体顺序,简要准确说出本节课的内容,指出教材中的主题图、例题、对话、做一做等方式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具体问题为:(1)整数除以分数这个知识需要哪些知识作铺垫;(2)写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3)指出教材是以何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的。

以下是各小题的得分情况。

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得分情况,问题2的正确率最高,为90%,说明职前教师对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掌握良好。问题1的正确率为48%,在三个问题中得分最低,反映职前教师对教材知识前后编排的整体顺序不了解。而问题3的正确率也不容乐观,仅为54%,职前教师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2.教学目标陈述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要素包括[2]: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据此统计对教学目标陈述能力的平均得分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量化分析可知,超过半数的职前教师没有掌握教学目标的陈述要素。具体而言,在行为主体方面,职前教师存在误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实际上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在行为动词方面,职前教师使用动词不够明确具体,不具有可操作性,典型错误代表是“让学生掌握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范围”。在行为条件上,绝大多数的职前教师并没有在教学目标中表明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范围。在表现程度方面,由于行为动词模糊,进而造成教学目标无法明确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达到的最低水准,衡量学习结果。

3.教学过程编写现状

教学过程是考查职前教师教学设计的知识与能力的主体部分,在三个项目中,占比例为50%,即50分(满分100分)。

根据教学过程编写得分,不合格(0~25分)人数是11人,占22%;合格(26~35分)人数是34人,占68%;优秀(36~50分)人数是5人,占10%。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职前教师能够做到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教学过程编写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重、难点的提出与处理不能抓住关键,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应用意识,落实“四基”。

通过进一步与职前教师进行交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发现68%的职前教师表明缺乏准备时间,已经习惯了从网上下载现成的电子教案,而完全依靠自身能力进行现场的教学设计十分困难;32%的职前教师表明缺少教学设计相关的实践操作机会,课程学习期间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脱离。5%的职前教师表明缺少相应的教师指导,虽然课程教师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练习,但由于教师与学生人数存在差距,个人没有获得或较少的具体支持。

四、对策建议

(一)多途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意识与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意识与态度主要通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专业课的学习获得。然而调查研究表明,职前教师对依据数学课标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并不清楚,只是知晓部分课标理念的含义。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1)职前教师迫切希望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自己能写且会写教案;(2)职前教师认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與掌握不重要。在学习途径的对比中,职前教师更偏重于教育实习,而忽略了专业课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的影响。因此,毫无疑问,必须继续坚持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专业课作为培养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3]但是,通过专业课教学对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意识与态度培养是非常有限的。

建议发挥高师院校系统教育的优势,多途径培养职前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意识与态度。邀请小学数学名师结合教育实例,举办解读数学课标的系列讲座,提高职前教师对课标理念的感性认识。模拟小学教研活动,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课标学习、说课、评课活动。共享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笔记,组成学习伙伴讨论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困惑。

(二)强调按照教学设计能力要求设计具体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专业课为主,结合教育实习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图1、2、3可以看出:职前教师在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中不存在优势,且其应用能力普遍较差。仅仅只是熟记一些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如知道教学目标陈述要素包括行为主体、动词、条件、表现程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遗忘”学过的专业知识,想当然地进行教学设计。建议按照教学设计能力要求设计具体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提供职前教师学习的典型小学数学教学主题,围绕工作、项目或任务的组织形式,而非课程章节或单元。

(三)合理规划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丰富对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的指导

针对职前教师依赖网上现成的电子教案,反映出的阻碍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问题。本研究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规划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范围与频率,既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又为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同时也建议教育实习安排工作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面授,建设线上线下学习的学习环境,为师范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规划,能够及时反映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进步与不足,满足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志平,刘美凤.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0(9).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能力数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