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
3月21日,秀强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卢秀强因偿还个人借款需要,分别于3月8日、3月11日、3月12日、3月20日、3月21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了其通过“上海百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秀强炎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6号”、“西藏信托有限公司-西藏信托-智臻3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的29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这只是近期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疯狂减持的一个缩影。数据统计,稍早前截至3月18日,A股市场已发布了870份减持计划,涉及46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个交易日发布减持计划接近18份。同时,上市公司减持的理由各式各样,甚至包括改善生活质量这类奇葩的“借口”。
实际上,上市公司密集的减持现象,与市场环境转好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沪市累计涨幅超过25%,深证成指累计涨幅达到35%左右,创业板市场的年内累计涨幅更为明显,该市场成为股东密集减持的重要场所。
其中,多只今年屹立股指潮头的领涨股票,近期纷纷被重要股东减持。例如,京东方A发布公告,称股东重庆渝资光电产业和合肥建翔投资,均拟减持3.47亿股股份,折合市值超过26亿元;而近期涨幅巨大的东方通信,同样于近期发布了控股股东减持计划,控股股东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2%的股份。
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减持问题,政策层面先后发布了减持新规以及减持新规升级版的规则,试图规范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减持行为。实际情况却是,即使有着减持规则的约束,上市公司仍有层出不穷的另类减持。
稍早前,晨曦航空曾发布关于股东违规减持股份的致歉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高文舍在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进行违规减持。其主要原因系股东高文舍临时委托配偶管理证券账户,而配偶对股票交易软件的失误操作致使其违规减持。
而近期,延安必康公告显示其减持出于无奈,股东上海萃竹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质押给国泰君安证券的部分股票遭遇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拟被动减持数量4596.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再者,则存在部分上市公司违规减持的现象。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上市公司未披露减持计划,且进行违规减持的行为。又如,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减持超过了减持新规的约束限制,从而形成了违规减持的问题。其中,近期上市公司违规减持的现象频繁出现,包括黑猫股份、神力股份、新通联等等。以黑猫股份为例,公司在3月18日晚公告称,监事方秋保在未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于3月15日因操作失误,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共1250股,减持成交均价为6.56元/股,减持成交金额为0.82万元。
此外,更有部分上市公司股东,为了减持套现,采取了清仓式减持策略,对于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还是会构成一定程度冲击,例如新五丰、腾龙股份等等,以后者为例,其股东鑫盛富茂拟“清仓式减持”所持腾龍股份。
对投资者而言,面对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行为,需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上市公司发布的减持公告,需要关注减持方、减持数量与比例等重要信息。
其次,需要关注到上市公司具体的减持原因。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减持的奇葩“借口”层出不穷。例如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减持股份,再如秀强股份为了偿还个人借款需要而减持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减持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大股东,为了企业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从资本市场回收资金,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中性。
最后,需要警惕部分上市公司表面打着增持回购股份的旗号,但实际却变相减持套现。在前期市场环境处于极度低迷时,不少上市公司传递出积极增持乃至积极回购的信号。但后来,部分上市公司并未履行当时承诺,当股票价格显著回升之际,上市公司大股东不仅爽约,而且还趁机逢高减持股份。此举不仅降低了大股东自身的诚信度,影响到企业品牌形象,而且还损害了普通投资者利益。因此,从诚信角度看,这类上市公司并不值得长期投资,投资者需要尽量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