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1957年建市,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辖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和6个区,总人口180万,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优质商品粮基地,素有“中国石墨之都”的美誉。伴随着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鸡西市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不断探索城市转型之路,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使这座百年煤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鸡西市在新中国建设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也为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做出过重要贡献。鸡西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早在1906年,鸡西就开始有煤矿开采活动,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鸡西进入煤炭正规开发期,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对煤矿竖井、第一台联合采煤机、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第一座矸石电厂,目前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原煤10多亿吨,最高产煤年份1997年产量达3115万吨,占全国的2.27%。鸡西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北大荒精神发源地。1958年,王震将军率领十万转业官兵挺进北大荒,第一站就到了密山火车站,并在那里召开动员会议,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大幕,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昔日北大荒已变成富饶美丽的北大仓。目前,鸡西域内有耕地1400多万亩,其中地方700多万亩,2018年粮食产量近35亿公斤,在这里孕育形成的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鸡西是人民空军诞生地。194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培养了包括王海将军在内的一大批航空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航空事业的摇篮。
1957年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鸡西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一直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结合不断变化的市情,适时调整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推进煤城转型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1981年,市委工作会议把“改变单一经济结构”提上重要日程,推动经济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8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4155万元。1986年,市委全会进一步提出“立足资源、全面开发、依托煤炭、多元发展,逐步把鸡西由单一的煤炭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型城市”的战略思想,着力打造“一个基地、七个支柱产业”(煤炭生产基地和电力、冶金、非金属、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等7个支柱产业),全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2.8亿元。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炭经济出现下滑,市委全会适时提出了实行“一改两开”、推进“二次创业”的总体工作思路(“一改”就是深化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两开”就是深度开发地上地下两大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大市场)。2007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和“四个战略重点”(建设新型能源基地、新兴区域性国际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新兴生态旅游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全市经济企稳回升、达到新的历史高点。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2亿元。虽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比重仍然过高,全市煤炭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8%,个别区甚至高达80%以上;煤炭行業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9.1%。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鸡西“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遭受严峻挑战,经济增速下滑,发展遇到困难,加快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进入新时代,鸡西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和省支持四煤城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突出转型发展的“一条主线”,叫响中国石墨之都、生态旅游名城“两张名片”,抓住抓产业升级壮实力、抓改革创新增活力、抓营商环境强引力、抓政治生态聚合力“四个重点”,建设中国石墨之都和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一都五基地”,全力打造鸡西市转型发展升级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可喜变化。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调控,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最低时的0.6%逐步回升,至2018年实现增长5%,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了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一产抓融合,优结构、壮龙头、树品牌;二产抓提升,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三产抓拓展,强旅贸、育“四新”、活市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2018年,全市煤炭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1.4%,比最高时下降了29.4个百分点;煤炭行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为32.4%,比最高时下降了15.8个百分点;重点培育的石墨、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接续产业快速成长,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到33.4%(其中石墨产业增速2017年为40.3%,2018年为36.1%);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鸡西“一煤独大”的格局发生了深刻改变,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小同上、内外并举、上下联动,全力以赴抓谋划、抓招商、抓落地、抓推进。相继成功引进韩国LG、北汽、益海嘉里、深圳贝特瑞、中国国投、哈工大机器人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20多户,启动实施了总投资70亿元的唯大(鸡西)石墨烯产业园、投资27.5亿元的北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深加工、投资15.6亿元的中国国投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鸡西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活力不断释放。2018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427户,增长13.5%,其中新增企业1923户,增长17.3%。全市规上企业达到139户,新增9户,增长17.3%;全市税收收入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比2017年提高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增长7.4%、17%和28%。
——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总支出的70%以上。实施了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治理改造三年攻坚战,7万多户矿区居民喜迁新居;完成了总投资25.3亿元的城市供水工程,全市人民全天供水的多年期盼变成现实;实施了城市燃气工程,6.7万户居民用上了清洁、高效的燃气;引进北京桑德集团投资10.2亿元建设了静脉(生态环保)产业园,城市生活和工业垃圾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率先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推广农村太阳能卫浴一体化水冲厕所2.1万户;鸡虎高速、建虎高速、密兴高速和穆棱河中兴大桥、东升立交桥等一批路桥项目竣工通车,穆棱河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建成开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鸡西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效,主要得益于鸡西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了“五个不动摇”:一是始终坚持大力解放思想不动摇。准确把握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持续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发展理念,逐步理清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推动鸡西经济社会逐步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二是始终坚持聚焦经济建设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由“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三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兴大产业,上大项目,建大通道,搞大流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良性发展。四是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凝民心、聚民智、汇民力,形成了合力创业、共谋振兴、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五是始终坚持强化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当前,鸡西转型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努力开创鸡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