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回购才能催生慢牛长牛

2019-06-11 11:51张俊鸣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B股主业伊利

张俊鸣

本周百亿回购再现A股,知名蓝筹股伊利股份宣布要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涉及金额最高可达106.37亿元。消息一出,伊利股份连续两日上涨,涨幅超过12%。与伊利股份的百亿回购受到市场点赞相比,几乎同时发布公告完成巨量B股回购并注销的鲁泰,无论是A股还是B股表现都波澜不惊。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回购两样情”,但从长远来看,用真金白银在股价低估时回购,一定会对股价产生正面影响。只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真回购的行列,才能催生A股慢牛、长牛的到来。

巨额回购B股却未见“涨声”

在伊利股份之前,A股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预案,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平安的千亿回购预案,和美的集团耗费数十亿真金白银回购的动作。这次伊利股份的百亿回购虽然金额巨大,但公司年报显示账上的货币资金超过110亿元,而且现金流持续维持正值,完成这一方案并非不可能。但也有一些公司推出的回购预案则令人心存疑虑,比如刚借助出售资产完成扭亏保壳、ST帽子尚未摘去的*ST新能,也推出不超过3亿元的回购预案,带动股价飙升,年内最大涨幅接近100%;一季度预亏的鼎捷软件,推出3000万-6000万元的回购预案之后,也无碍股价连续收获多个涨停,年内涨幅超过1.65倍。相比之下,鲁泰A花费将近6亿港元完成涉及总股本将近7%的B股回购,却在市场上未引起太大反响。

和市场上许多“一锤子”回购,甚至是股价到了火烧眉毛、大股东面临质押危局才进行回购的情况不同,鲁泰进行回购已经是常年的动作。2013年7月,公司公告回购4883.73万股;2016年8月,公告回购3315.62万股;再加上这次回购6448万股,累计已经回购超过1.46亿股并实施注销,总股本在三次回购中合计减少了14.5%,大幅增厚了原股东的每股含金量。不仅如此,鲁泰每年还进行了稳定可观的现金分红,2015年以来每年的每股分红均为0.5元人民币,回购和分红并举实实在在地增进了股东权益。对于这样一家“真回购+高分红”的公司来说,巨额回购B股却未见“涨声”,不免让人产生蹊跷之感。

资金驱动和预期炒作带动股价上涨

鲁泰连续多年的大幅回购为何股价没有出现短期飙涨?资金驱动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鲁泰的回购虽然是用真金白银缩小了总股本,提升了每股净资产和净利润,但其回购的是B股,增加的是B股的买盘,对A股来说相对“无感”。而其他公司无论回购金额是几千万还是上百亿,都是可预期会通过买入A股实现的,对嗅觉敏锐的游资来说,股价炒高了之后这些就是潜在的接盘资金。更何况在行情走好之后,不乏跟风的散户进场。相比之下,鲁泰花钱回购B股,正缺乏这种在A股股价的“点火”效应。

另一方面,鲁泰回购B股直接注销,相当于增加了每股收益,但对投资者来说,通过回购让每股收益增加10%,感觉上有点类似某年业绩的稳定增长,远不如绩差股“乌鸡变凤凰”来得强烈,带来的炒作效应也天差地别。另一方面,许多上市公司回购是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激发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空间的想象力。鲁泰的回购虽然实在,但因为已经给了市场充分的预期,也只能是不太讨喜的“老好人”了。

专注主业的“真回购”有助价值投资

其实,和鲁泰类似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少,但许多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热衷于跨界收购或卖壳重组,最终留下一地鸡毛的并不在少数。像鲁泰这种持续在主业扎根耕耘的公司,虽然看似短期股价波澜不惊,却通过稳定的分红和持续的回购,给长线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以后复权计算,鲁泰A从2000年底上市至今上涨2.8倍,远超上证指数同期56.6%的涨幅;而估值更低的鲁泰B,1997年8月上市至今,后复权涨幅更超过24.9倍,同期上证指数只上涨1.86倍,同期深证B指也只上涨5.8倍。

和鲁泰一样,本周推出百亿回購的伊利股份一样也是专注主业、长期给投资者真金白银回报的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累计回报已经超过290倍。这些专注主业的公司,在不影响经营的情况下大规模回购,无疑有利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未来,这些白马股持续启动“真回购”,无疑将有助于A股迎来可持续的慢牛、长牛,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

猜你喜欢
B股主业伊利
供电企业内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风险浅析
抓实“主业”夯实“主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B股猝死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有“主业”意识
延伸纸媒价值,产业反哺报业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