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文化也可称为区域文化,是以文化这一范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各地域间不同的自然特色、社会形态、地理特征,探寻出该地域的文化色彩,在环境同文化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分析地域文化的走向和发展态势,其中涵盖文化的各个层面,如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等。
关键词:地域文化 东北绘画 特征
一、地域文化与绘画的关系
美国地质学家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阐明了自己对民族文化艺术形成的看法,他认为影响民族文化艺术的最主要因素是种族,其次才是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的发展历史,这使得该地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便是鲜明的代表性。不仅如此,强烈的区域认同感和特色的地域烙印中,暗藏着时间流转下的文化继承,是祖祖辈辈历代积淀、传承、发展的结果,在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地碰撞。尽管不同的地域文化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但其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与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不断更新、改变。
在此影响下,当代中国油画的艺术特征也带有鲜明的区域色彩,但油画的创作基础主要源自我国文化积淀较为厚实的几个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和两湖地区等。仔细研究后会发现,目前我国发展态势较好的油画作品,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文明等历史文化圈中。透过这些来自不同区域的杰出油画作品,我们能够细细地品味出不同地区的各色文化,这是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程度造就的差异化特点,结合了各位艺术家当下最新的创作思维,既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又跳出了老旧的创作模式。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在交流中,自觉推进各类艺术作品的碰撞交流,在独具特色的艺术外表下同深厚的华夏文化血脉相连。
在艺术的深度发展中,艺术群体的轮廓也逐渐淡化消融,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国当代油画创作的绝对独立,而是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地域性色彩。油画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总是不经意地注入本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继承,同时也实现了多样化的文化发展。就像不同地域文化所带有的鲜明特点,他可能是包容性、多样性,也可能是前导性、神秘性。思维的开拓使得艺术创作不再束缚于某个定式或派别,新时代下包容共存的文化理念,不断地帮助我国油画向前推进发展,在点滴的借鉴中内化为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力量,有效地实现了我国油画创作的不断丰满。在我国不同的地域中,人们有着大体相同却又各具特色的价值取向,艺术家在大同与小异间搭建着所在地域的特色油画,其中的不同也造就了各自油画艺术的独特性和闪光点。
当代中国油画的创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独特的语言色彩上,在群体界限日趋模糊的现在,积极发掘自身绘画作品的独特性,是地域文化为油画创作者所提供的文化营养。作品由此逐步转变,更加侧重对本人及周围世界的描写,这是独立绘画个体同区域文化体相融合的过程。多彩绮丽成为油画创作的总体方向,但不同的区域特色却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亮点,在保持文化共通的同时,强化了本土文化的色彩。
二、地域文化对东北绘画特征的影响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根据绘画题材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东北绘画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绘画题材的作品,另一类是以社会人文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兩者尽管在创作内容上大相径庭,但都深受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一代代绘画艺术家们扎根在东北地区丰沃的文化土壤中,不断汲取艺术创作的文化元素,同创作灵感一同注入到绘画作品之中,时刻散发着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味道。
东北地区的绘画内容紧贴社会发展,从大力开发北大荒、工业基地建设,到如今习总书记提倡的东北振兴,不同的社会变化不仅影响到东北地区的地理风貌,更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地改变着东北人的思维意识和生活习惯。东北地区的画家在用画笔描绘亲历巨变的同时,更加形象地反映出了东北地域的文化发展。
(一)地域情感的表达
我们常将生活过的故土视为家乡,画家将这种对东北地域的独特感知记忆,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不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在无形之中造就了东北绘画的艺术风格。
出生于东北地区吉林省的中国画家黄秋实先生,可以称之为吉林省画院的创建者。黄先生用我国古老的毛笔,诉说着自己对故乡的真挚情感。在黄先生的白山黑水之间,我们可以欣赏到雄浑的长白山所带来的真切情感。其创作技法主要以泼墨为主,泼墨不但可以形象地展现出北方景色的大气,还可以丰富作品的质感,使得作品更为水色空灵。黄先生画笔下的长白山,既有母亲般的温暖,又有父亲般的威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受父亲黄先生的绘画影响,黄磷对东北家乡也有着一种深切的眷恋之情。在沿用父亲所擅长的笔墨创作的基础之上,在精准拿捏笔墨干湿变化的同时,适度融入西方绘画技巧,创作出光明影暗的特色绘画艺术作品。
(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艺术的创作大多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绘画艺术家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绘画创作的灵感,并对其进行深度加工,以绘画艺术语言的形式展示给社会各界。近年来,东北地区不断更替变换的自然环境、人文关系,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到人们的精神状态、思维模式里,这些点滴的变化被绘画艺术家精准地捕捉到,并通过绘画艺术修饰升华。可以说,社会现实生活对绘画艺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基础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建设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工厂厂房不断扩建,矿山开采行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从初期的重工业向轻工业、第三产业逐步转移,为东北绘画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他们用独特的创作视角,为人们带来了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绘画作品。
东北地区的优秀画家广庭渤先生一直潜心艺术创作,曾历时三年创作了巨幅油画《钢水·汗水》,该作品便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真实再现了东北工业时代一线工人的劳作日常。该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同罗中立的著名油画作品《父亲》于中国美术馆一同展出。尽管这幅作品的创作并未跳出歌颂劳动者的惯用主题,但作者并未直接刻画工人们的劳作辛苦,而是在作品的创作上另辟蹊径,以炼钢工人劳动间歇时放松痛饮的角度来打造作品,从侧面宣示歌颂劳动人民的创作主题,画中饮酒的四位工友形态各异,古铜色的臂膀在炉火的映衬下显得更为坚实,被汗水打透的背心紧贴胸膛,逼真的情境让人恍若置身其中,可以称之为我国绘画历史上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上乘之作。
三、结语
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总是脱离不了人的影响,艺术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人们用自我情感、人生阅历来创作绘画艺术,另一方面,绘画又以艺术语言的方式来诠释人们的丰富内心。
东北绘画艺术也是如此,纵观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亲历其几十年来的地貌变化、人文风光、社会状态,在这些层出不穷的变化之中,我们总能摸索到一条亘古不变的线,那便是东北画家对东北地区的热爱,那是对一方水土所寄予的深切关怀。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积极探寻地域文化同绘画的密切关系,在浅析地域文化对东北绘画特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东北人民对家乡的无尽热爱,而这恰是东北绘画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于景宇.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东北当代绘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孟庆凯.谈东北绘画中的地域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12(07).
[3]孟庆凯.东北民族宗教文化视域下的绘画艺术[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作者简介:杜薇,女,硕士研究生,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