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琮
面对“慢蜗牛宝宝”,如何帮助他们既能跟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流程,又能兼顾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对此,我总结了几个小方法。
诊断原因,选择适宜方法。首先要弄清楚“为何慢”。是因为动手能力不强,还是因为在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又或是缺乏自信,所以跟在其他孩子身后不敢行动?找到原因,教师才能采取不同应对方法。如面对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可以采取教师示范、同伴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更快更顺利地完成任务。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时间管理、注意力训练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升活动中的专注力。另外,有一部分幼儿虽然活动中非常专注,但是因为性格原因做事情需要更多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更加耐心,给予更多关注。
分组调节,提前活动。在吃饭、收玩具等个别幼儿容易慢的活动中,我们会分组进行,比如让吃饭较慢的幼儿最先吃饭,吃饭较快的幼儿先跟老师进行其他活动。又如,在收玩具时,教师可以提前5分钟提醒部分幼儿开始收玩具。这样性格较慢的幼儿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完成任务,也避免了其他幼儿的等待和老師的催促。
抓住契机,树立自信。性格较慢的幼儿往往做事更具耐心,专注力更高,在活动中体现更强的稳定性和秩序感,相比性格活泼开朗的幼儿更加需要老师的肯定。所以,针对这部分幼儿的特点,我们在一日生活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多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摆脱“小黏糊”的标签,从而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偶尔“破例”,静待花开。在活动区或教学活动时,性格较慢的幼儿往往比较慢热,当规定时间已到时他们往往兴趣正浓,这时候强行打断他们往往会引起抵触。而一日生活的活动流程虽然是环环相扣的,但时间安排面对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应该是有弹性的。在不影响幼儿健康的前提下,我认为对个别幼儿的活动时间可以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曦曦每次都是最认真的一个,一笔一划都非常谨慎仔细。下课了,却只有曦曦没有完成,看着她认真投入的神色,我决定给予她更多时间,于是我们约定好每次美术课下课后的活动区环节,曦曦都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继续完成她的美术作品。充分的时间给予了曦曦更丰富的艺术创想空间,她的作品越来越精美、用色越来越大胆,看着她沉浸在美术世界中享受着色彩和线条带来的快乐,我觉得这样的“破例”是非常值得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