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
您好!
最近,我在设计和组织大班美术活动“小兔子去旅行”中产生了一些困惑。这个活动源于图画书《小兔子去旅行》,很多幼儿喜欢阅读这本书并在区域活动时自发地画兔子。我观察到幼儿能画出兔子的基本特征长耳朵,但却经常忽略兔子的其他一些细节特征,比如尾巴。并且,兔子的姿态基本都是僵直站立的。
为了支持幼儿大胆表现兔子的多样性,我设计了此活动,将活动目标设定为:1.发现小兔子的细致特征和不同姿态,并尝试用泥塑大胆表现;2.愿意进行联想,并能根据联想大胆添画背景;3.喜欢绘画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图片,特别将兔子的耳朵、牙齿、尾巴三个局部特征放大;接着,我又呈现了一幅有三种不同姿态兔子的图片(图1):趴着的、站立的、侧身的,并请幼儿说说如何用黏土制作不同姿态的小兔子;之后,我引出了小兔子要去旅行的话题,出示了旅行场景中小兔子的图片(图2);最后,我请幼儿说说想让小兔子去哪儿旅行,并把旅行场景以先捏泥后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创作环节中,幼儿认真地制作兔子(图3),可以看到兔子姿态还是以站立的为主,只有少数幼儿创作了侧身的兔子。并且,幼儿遲迟没有进行背景添画。在个别指导时,我询问一些幼儿“你的小兔子要去哪儿”,他们回答“还没想好”。但之前的引导环节,他们说到了“去海洋”“去草原”“去宇宙”等。直到结束活动时,只有一名幼儿完成了背景添画(图4)。
孩子们为什么不表现兔子的不同姿态,也不添画旅行背景呢?是因为时间不够吗?我该如何支持幼儿大胆表现这些内容?
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 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