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慧萍
[摘 要] 从中职学生的学情入手,根据学生普遍喜爱游戏的特性,将游戏思维引入语文课堂建构中,探究游戏精神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科学结合。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220-02
笔者经过实践尝试,认为将游戏思维引入语文课堂是符合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利用游戏活动是可以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提升语文课堂魅力的。
一、游戏活动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营造课堂娱乐氛围,提升语文学习趣味
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拉夫·科斯特说过:“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当把语文教学活动做成一场游戏活动,自然就为纯粹的语文学习增添了娱乐氛围和新鲜刺激感,使学生觉得语文学习不再仅仅是单调的听说读写,而是好玩的游戏,心理上减少了对语文的排斥,愿意接受并主动适应学习内容,以玩游戏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中,学习的趣味性大大提升。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平时的语文教学效果不佳,除了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因素,还在于很多中职学生是被动式学习,加之学习基础差,很少凭借个人意志力坚持认真上课,对课堂教学充耳不闻。但游戏活动容易使这些学生转变态度,乐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减少或避免出现独自发呆、走神或睡觉等游离课堂的情况发生。游戏的控制性特征使参与其中的学生不自觉地发挥其有意注意的作用,促进课堂学习注意力的保持。
(三)促進团队互助,带动学习的整体性
人都有好胜心和集体归属感,课堂的游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普遍心理设置分组活动,每组成员包括语文程度不一的学生。为了团队的整体成绩,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一般会照顾、协助组内弱势成员完成相应任务;而平时语文基础差,对学习态度轻慢的学生,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也会尽力做得更好,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的团队互助,带动后进生的成长,让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得以加强。
(四)促进相互竞争,激活学习效能
游戏活动必然要制订目标,各成员、各小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会尽其最大努力,游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激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游戏活动在中职语文课堂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游戏活动的设计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觉得无趣,失去参与的热情,游戏活动便难以顺利实施并达到效果。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教师应在游戏的形式上求新求异,同一游戏不宜在短时间内重复运用,即使游戏类型相似,也要在实施规则、奖励机制上出新,以保持学生对活动的新鲜感。
(二)参与性原则
游戏的设置应能调动全体学生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让个别人表现,大多数学生沦为旁观者。因课堂时间所限,人数多的班级难以做到人人参与的情况下,可以用随机抽号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均等的机会,从而保持对课堂活动的兴致。
(三)自律性原则
制订好保证游戏顺利开展的详细规则,让学生觉得规则公平合理,愿意自觉遵照规则参与活动,从而保证活动中学生的自律性。
(四)奖励性原则
一定要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及时反馈,有奖励机制,并且设置奖励等级,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成绩越好,获得的回报越高。奖励可以设置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一般来说,积分并与学科成绩相匹配的奖励更受学生欢迎,分数累积到一定值,如有升级或奖品兑换,可以大大提升学生持续努力的动力。
(五)辅助性原则
游戏活动只是为了辅助语文教学,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游戏不是目的,仅仅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手段,即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语文学习。不能为了游戏而冲淡课堂的“语文味”,甚至把语文课变成单纯的游戏课。
三、适合于中职语文课堂活动的游戏初探
(一)记忆比拼类游戏
对需要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可以设计记忆比拼游戏,提高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如背诵一首诗、一篇课文,可以给学生限时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反馈记忆效果,能当堂背出者,根据流畅程度加1~2分;或采取小组接龙的形式,每个小组一次派出一人背诵,派不出人背的小组率先淘汰,最后保留的小组为冠军组,冠军组成员每人获得一份小礼物或根据小组的不同等级每个成员获取相应的分数。该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提高积累的效果。游戏操作简单,可以作为课堂活动的一个环节来完成。
(二)信息搜索类游戏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有效搜索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信息搜索游戏。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寻宝游戏以训练信息搜索能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几篇文本的阅读,并且能准确提取信息,当完成一篇阅读材料,能选择出对文本最准确的理解,并拿到一个指引下一步的锦囊;如果理解错误,必须再次阅读该文本,直到选对。当完成所有作品的阅读并顺利完成任务,阅读者就获取开启“宝藏”的钥匙,宝藏就是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奖励,可以是让学习者自由上网,越早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自由上网的时间越多;可以是玩一款学生喜欢的游戏,等等。
(三)听说训练类游戏
听说活动根据训练的内容可以设计很多形式丰富的游戏,比如,关于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介绍”,笔者曾在开学第一课组织这样的课堂游戏:(1)每列学生为一小组,从第二位开始,每人以“你是__________的某某某;我是__________的某某某(横线上用形容性的词语形容特点)”进行复述和自我介绍,小组接龙成功+5分,断一次-1分。(2)每介绍完一组,随机抽查其他组一位学生说出该组学生的名字或特点,全对+5分,错一个-1分,得分代表所在组分数。(3)小组总分排名第1/2名,每人+3分;第3/4名,每人+2分;第5/6名及以下,每人+1分。这样的介绍活动,说的人认真,听的人专注,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间彼此也很快就熟悉了。再如,为了训练学生的转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传话游戏;为了学习应聘中的得体交流,教师可以设计职场情境表演游戏,等等。
(四)片段写作类游戏
写作是中职学生最不喜欢和畏惧的,教师可以在写作前编讲一个故事,为枯燥的写作活动设计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为了帮助主人公完成某项使命,开始分组限时写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看每组完成几篇作品,再根据作品的质量进行优、良、中等级评议,每篇优+3分、良+2分、中+1分,小组累计得分进行排名,并有相应奖励等级的回报,以此激发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或者借故事主人公对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颁奖,让学生有代入感。
(五)综合类游戏
综合类游戏是指游戏活动不是单纯完成某一项语文任务,它是贯穿整堂课乃至一个完整教学内容或专题单元甚至一学期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设置综合类游戏,教师要有宏观的视野和周密严谨的游戏策划,既要兼顾游戏的目标、规则、参与和反馈,又要注意游戏活动对语文任务的达成效果。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应用游戏示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渗透
提示课堂游戏方式及规则(也可以课前挂QQ群让学生了解)
(1)以游戏的方式完成本文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全班按座位分成3组,每组成员共同表现以获取积分,作为全组的积分。
(3)分值安排:字词积累15分+文本分析40分+抢答每题3分。
(4)分值说明:字词正音释义;文本分析,每组按抽签抽取相应的部分,每部分设置四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0分,每个问题组内最多3个学生作答,可以相互补充修正,如果3个学生还不能完整解决该问题,其他小组学生可以抢答,答对加分;综合知识抢答:设置对文本综合理解的判断和文本拓展知识的检验,一人回答一题或一点,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5)课堂总积分按多少依次评一、二、三名,小组每个成员分别获得语文学期加分3分、2分、1分;课外作业每组一题,按名次顺序优先选择,第一名有和第三名小组互换作业题的权利。
2.应用效果
让全体学生了解規则,对课堂活动产生跃跃欲试心理。
二、正音释词
1.游戏渗透
(1)读准字音 :共10分,每组抽查一人,代表该组的成绩。
(2)解释名词:共5分,组长指定解说者,每组以抽选题号的形式确定解说的词语。
2. 应用效果
每个成员的表现关系小组荣誉,大家会特别认真;以抽选题号来亮题,增加游戏的神秘感,制造课堂适度的紧张氛围,引起全体注意力的集中。
三、文本赏析
1. 游戏渗透
每组抽签确定赏析的章节,每个章节设计4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0分,共40分。每个问题组内最多3个学生作答,可以相互补充修正,如果3个学生还不能完整解决该问题,由其他小组学生抢答,答对加分。各组问题设计难度系数相当。
2. 应用效果
几个问题环环相扣,解决上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才出现,使学生能持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积极思考;允许回答小组解答错误或答案不完备的情况下,其他小组进行抢答,保证所有学生能对同一问题进行专注的倾听和思考。
四、总结反馈
1. 游戏渗透
设置抢答,对文本综合理解的判断和文本相关知识的检验,一人回答一题或一点,每题3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2. 应用效果
使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掌握更全面,抢答设计,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提高学习效率。
五、拓展延伸
1. 游戏渗透
就文本延伸的话题进行讨论抢答,答对或合理的一点得3分,前后回答者内容不重复。
2. 应用效果
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
六、布置作业
1. 游戏渗透
根据各组最后积分总和,评出第一、二、三名,并当场记入学期成绩表,按名次优先抽选一题作业,第一名对自己的作业题不满意者,还可以与最后一名更换。
2. 应用效果
给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反馈和奖励,让他们知道努力越大,成效越大,回报也越多。
总之,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对游戏喜欢的心理和好奇心,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达成语文学习目标。语文课堂要保持新鲜而有趣,教师应努力成为一名开发游戏的高手,让学生借助游戏的翅膀,在语文天地翱翔。
参考文献:
[1][美]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美]鲍勃·派克.重构学习体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