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姿懿
【摘要】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有着人本主义这一精神,故此西方音乐美学可以更好地发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将重点对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著作、文献的收集与整理,运用文献法等深入分析,从而了解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思想。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学者对于他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并不多,大都是文艺理论方面,这对我们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是不全面的。事实上,音乐美学是他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音乐特性的分析,一是对于音乐教育的看法。和我国音乐美学思想一样,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音乐的“和谐”与“净化”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它所提出的一些美学思想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和谐的、以和谐为美是古希腊人对于美的一种比较传统的认识。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音乐的和谐是一种“普遍和谐”。和谐是通过理想的数量关系产生的,而它正是美学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作为一种美的艺术,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赫拉克里特认为,就是这种相互斗争的因素才有了音乐,通过一些因素之间的斗争来寻求一种协调与平衡。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前人的看法,也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的乐音。音乐是形式和谐,同时音乐又能表现和反映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在“净化”方面,他认为应该是精神上获得满足感,而不单单是情感上的压抑。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十分关注音乐在教育、对精神思想的净化和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作用,他们对于音乐对人的情感、道德方面产生的影响较为重视。现在来看,这就是审美方面的作用。不同的乐调音响可以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提出乐音乐可以使人受到“一种治疗和净化”的思想,并表达了可以净化的歌曲能给人一种无害的快感。通过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音乐能使人快乐,在和谐的乐调和节奏中可以与人心灵的契合,可以看出,不管是教育还是情感净化,都是为了达到内在的快乐以及音乐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对比孔子来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有更大进步。孔子的提出的“净化”功利性更多一点。而亚里士多德则把这一过程当作是审美上的愉悦,并且还可以起到教育上的净化。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在娱乐中受到教育,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二、音乐模仿问题
古希腊时期思想家赫拉克利特是所知人物中最早提出“模仿”一词的。他提出人们一开始认为模仿的对象是大自然。随后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人类从禽兽那儿学会了许多生存技能与法则,例如,人们通过学习模仿蜘蛛习得了缝纫编织的技能,同时燕子的高超筑巢能力给了人们建筑的启发,而夜莺与百灵余音袅袅的啼鸣声又给了人们歌唱的灵感。”他的言论是赫拉克利特的理论的延申,举例具体说明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模仿行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对前人经验进行总结与思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诗艺》中从艺术与模仿关系的角度总结了赫拉克利特的言论,他提出“艺术源自于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模仿,比如说:绘画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来绘制出和参照物惟妙惟肖的形象。而对音乐来说,旋律曲调中不同的音高、长短等要素,都从各个方面营造出一个美丽、和谐的声音来。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来自于天性,人的天性就有着音乐感和节奏感,也是构成音乐形式重要的两方面内容,特别对于音乐、诗歌、舞蹈更是如此。在现在看来,天性这一说法是不成熟、不科学的,但在2000多年前的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由于在柏拉图那里把艺术看做是少数人的“神灵凭附”,令艺术变得神秘了,他的天性这一说法也是对于模仿是人的本能这一认知进行了肯定,所以就应得到尊重,更加增添了艺术存在性。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一开始就是以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些人通过颜色和形态进行模仿,而有一些人用声音来进行模仿,比如竖琴乐、排箫乐就是就是用音调和节奏来进行模仿。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已经对综合艺术的音乐形式以及乐音形式做出了区分。
三、音乐教育、社会作用
亚里士多德不仅强调了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强调了“寓教于乐”,主张以“无害的娱乐”来满足人们平时的娱乐活动。这样,人们不仅可以休息娱乐,还可以在这种娱乐活动中学习,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与社会作用。亚里士多德的乐教思想强调“中庸”原则。他主张,“我们应该遵循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庸之道,应该兼收那些于哲学和音乐教育都有研究的思想家所论述的其它乐调”,并提出两项标准:可能、适当标准。他对于儿童音乐教育是中庸、可能和适当标准,这一点和孔子所提出的中庸之道是相似的。亚氏乐教思想也非常重视音乐在儿童发展各个阶段的作用。他把人从出生到21岁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出生到七岁,应当通过体育课,开展身体的训练;第二阶段:7岁至14岁,对于情感的培养,在这一阶段,音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阶段:14岁至21岁,对于理智、智育进行培养。在这三个阶段,音乐的教育和这些方面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儿童知、情、意的和谐发展。笔者发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孔子的还有一些差别,他更在意音乐对于性格、心灵的培养,通过音乐陶冶人的性情,走向一种自由的方向。他很看重音乐的功用,认为是人们休息时的一种方式,不是因为必须的,而是因为它是自由和高贵的。和谐发展离不开音乐,还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升审美,并且能帮助形成良好性格。所以,在各年龄阶段都应学习音乐,学习音乐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音乐具有娱乐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听音乐是高尚的享乐。他把音乐列入教育课程,为的是让人们学会消遣闲暇”。他进一步指出,“音乐是必须的,它可以使自由的人在闲暇中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其高尚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与美密切相关,它能令人心畅神怡。和谐的乐调与人们心灵的和谐相契合,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三个部分对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了探究。首先是音乐中的“和谐”与“净化”。通过查阅书籍,罗列出了一些亚里士多德的言论,从中可以发现,他的一些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既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又有自己新的观点。
第二部分对音乐模仿进行了分析,发现亚里士多德将音乐视作以人为本,将人作为了音乐的中心。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起源于人类模仿的天性,故此,一切艺术都是模仿。
第三部分是音乐的教育、审美、社会作用,其中也提到了音乐的社会作用。总之,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育思想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在人们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学习好的道德习惯,这种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M].商务印书馆,1980.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61.
[3]W·塔塔科维兹著.古代美学(中译本)[M].上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5]修海林.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概述[J].音乐艺术, 1990(4):33-41.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79.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