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歌劇咏叹调的学习中,不同角色需要不同的声部来演唱,教师对学生声部的正确鉴定至关重要。在歌剧女中音角色的塑造中,主要有花腔女中音、抒情女中音、戏剧女中音三种。在歌剧咏叹调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自己本来声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加上技巧上的变化,从而找到适合该角色的音色。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声部来演唱,只有运用与之相符合的声部,才能更好地演绎曲目,运用正确的声部演唱适合的声部曲目,是展示歌剧咏叹调内涵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女中音声部;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本科歌剧咏叹调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对女中音声部鉴定不准确,有些学生高音唱不上去,就被判断为女中音,让学生学习及演唱女中音的作品,这样的界定是极其不科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正确划分学生所属声部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当认真对待,通过多方面分析学生的综合条件,以此来辨别学生的所属声部。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应当共同去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及角色的情感表现。学习歌唱要找有经验的老师来判断自己的嗓音类型,即确定声部。有些人的音色、共鸣等不是很典型,特点不明显,声部一时不好判断,要多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准确判断。声部不同,必然会在曲目的选择、音色特点的发挥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歌唱教与学中,要在不同声部间做到因材施教。
女中音的音色是一种极为稀有的资源,国内外的人才都极为稀少。从生理结构来看,女中音的声带较厚,咽腔、喉腔的腔体比女高音更大,为饱满的共鸣效果提供良好的条件。女中音的中低声区低沉饱满且不失温婉柔美,高音区宽广嘹亮且变化多样。
一、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中花腔女中音角色塑造
(一)花腔女中音的特点
花腔女中音的嗓音条件较为特殊,演唱技巧要求非常高,在高校本科阶段的教学中运用较少,其特点表现为:音色圆润、柔和,音域非常宽,低声区浑厚,高声区灵巧,不论在高声区还是低声区都可以自如驰骋,还可以运用流动跳跃的方式演唱华丽的装饰音。
(二)花腔女中音角色塑造
在歌剧的舞台上,诸多作品都是作曲家为花腔女中音量身打造的,如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美妙歌声随风荡漾》这个唱段,就受到花腔女中音的青睐,再如,维瓦尔第的歌剧《Bajazet》中《风雨飘摇》的炫技咏叹调。
花腔女中音由于嗓音条件特殊,演唱技巧要求较高,在本科阶段很少被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花腔女中音的教学与训练较普通女中音相比难度更大。我们从生理条件本身来看,女中音的声带较女高音来说更厚、更长,因此,演唱花腔时要求的技能技巧就更难,音色处理时灵活性不及女高音。花腔女中音的培养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腔体的转换,通常教学中都是从统一中低音声区开始,在学习中逐渐过渡到更多的头腔共鸣上。我们这里所讲的腔体的转换其实十分容易理解,在平日的学习与艺术实践中,同一个人在演唱不同的歌剧作品的时候,鉴于对剧中角色的塑造和音乐的需要,歌者都应当有不同音色的表现;同一人在演唱同一首歌剧作品时,由于音区的转换,歌者应当调整自身的腔体,以此来展现出不同的音色来诠释音乐作品。此时的腔体更像是一个声音的调色板,我们可以借助腔体的自然转换,调出适合不同作品、不同音区、不同角色的音色来。在学习的过程中,除去中低音区的练习之外,还要具备灵巧的高声区,才能够中低声区到高声区的过渡,当然也需要腔体的转换来得以实现。练习时对中低声区而言,我们胸腔共鸣用的比头腔共鸣更多一些,可以尽量选择大线条的连音进行练习,高声区的部分可以选择灵活性较强的点式跳跃练习。中低声区要强调“片”的整体,高声区花腔部分强调“点”的连贯。
二、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中抒情女中音角色塑造
(一)抒情女中音的特点
抒情女中音的声音流动性较花腔女中音相比较弱一些,属于小号声部,比花腔女中音和戏剧女中音的号都小,但它具有独特声音特点:声部婉转动听,常常在歌剧作品中饰演女扮男装的角色,抒情性强,擅长演唱大线条连贯的乐句,它独特的柔美,带有几分伤感的色彩。
(二)抒情女中音角色塑造
在歌剧的舞台上,抒情女中音属于女中音中小号声部。虽然抒情女中音的音色流动性不如花腔女中音灵活,声音的号也小于戏剧女中音,但该声部婉转动听的音色却拥有自身独特的柔美,并多了几分略带伤感的色彩。
我们十分熟悉的歌剧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费加罗婚礼》中凯鲁比诺咏叹调《你们可知道》,该作品成为最著名的女中音曲目之一。
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第二幕,为了帮助费加罗的计划能顺利实施,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精心设计,让凯鲁比诺男扮女装,穿上苏珊娜的衣服,前去和伯爵约会。换装时让凯鲁比诺唱一首写好的歌给伯爵夫人,歌曲是用六弦琴伴奏,曲调优美动听,仿佛一首小夜曲,内容绵长细腻,夹杂着复杂的感情,将凯鲁比诺懵懂多情、天真烂漫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咏叹调适合个别学生演唱,演唱难度适中,同时能让学生很好地感受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特征。女中音在这首作品中扮演的是未成年的童仆,在事情女中音演唱的适合要注意音色音质的处理,要尽可能地描绘出略带稚气的音乐形象,在年龄是应当运用年轻、活泼可爱的音色,角色性格上要表现出胆怯害羞的模样,音量控制要有紧有松,通过气息的自持,将声音连贯起来。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乐句多出同音反复,表现出一种强调的语气,节奏较为紧促,采用了十六分音符,以此来表现凯鲁比诺内心的交集慌张。学生要注意通过共鸣腔体的转换来调整演唱的音色,以此来准确地刻画人物。演唱时注意喉头放下来,打开歌唱状态之后,保持状态不动,加上气息,像说话一样自然地在音高上念字,稳定喉头,快速咬字,实现声音的统一。想要音色更加年轻,就要多一些头腔和咽腔共鸣,咬字应更靠前,这些都需要在气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我们不论演唱哪个声部都要把正确运用气息放在首位。
三、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中戏剧女中音角色塑造
(一)戏剧女中音的特点
戏剧女中音较抒情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相比,它的声音更加富有张力,更加宽厚,它不仅具备结实的中声区,还具有饱满的高声区。音色具有独特的特点,它的特殊性在于有着庞大的戏剧张力。
(二)戏剧女中音角色塑造
戏剧女中音的运用十分广泛,在歌剧中角色常常被塑成母亲、老妇人、邪恶女子、女巫等。戏剧女中音不仅具有结实的中声区,还有非常饱满的高音区。音域同其他类型的女中音声部大致相似,十九世纪得以盛行。
我们熟悉的代表作品如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中《火焰在燃烧》这一唱段,角色塑造了一位吉普赛老妇人阿苏切娜,她的唱段表现出戏剧女中音的低沉、沧桑、灰暗色调的一面。通常情况下,三拍子节奏型常被用于表现活泼、欢快的感情色彩,然而咏叹调确实个意外。这里的三拍子表现的不是欢快,而是一种仇恨的悲愤色彩。在演唱“火焰在燃烧,人群在骚扰”这句时,要用心去体会歌者的悲愤和无奈,阿苏切娜的母亲被焚烧的整个场面映入眼帘,这对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唱词中加上了重音记号,来再次突显强调阿苏切娜内心就要爆发的怒火和悲伤,为了表现出角色内心的怒火和悲伤,演唱时有些音上要加重,在强调气息支撑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声音要干净有力,该断的地方断,该连的地方连,要做到气断声不斷。演唱的难点在于戏剧女中音的颤音,演唱时要尽可能将高音唱清楚,我们要用脑子去想着高音,颤音不需要每个音都打开一次,不用强调每一个音,但时刻保持打开的状态。
为了表现出阿苏切娜的怒火与火焰相交织的复杂心情,作曲家让那个颤音贯穿了全曲。颤音的难点在于唱不清楚高音,较抒情女中音相比,显得不那么灵巧。
不同的声部需要不同的声部来演唱,作曲家在创作歌剧作品时已经将角色定位好,并且明确了角色需要的演唱的所属声部,只有适合的演唱声部才能完美的表达出角色的情绪和人物的性格。运用正确的声部演唱曲目,是展示咏叹调内涵的根本。
四、结语
高校歌剧咏叹调教学中,女中音声部是较为少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本的音色进行授课,只有对学生声部的正确鉴定,才能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更为准确地诠释歌剧作品,对其今后的声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声部鉴定错误,不仅学生的演唱水平不能获得进步,相反会越唱越困难。因为不同的声部与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需要确定好声部之后,按照各声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声部来演唱,作曲家在创作歌剧作品时,已经将歌剧角色塑造好,并指定了角色所需的演唱者的所属声部。我们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只有寻求与之相符合的声部,才能更好地演绎曲目,由此可见,运用正确的声部演唱适合的声部曲目,是展示歌剧咏叹调内涵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程小娟.女声部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探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
[2]王瑞,钟国富,李孟璇.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3]王艳霞.高校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
[4]琼·道纳门(JoanDornemann),玛丽亚·契亚切亚(MariaCiaccia)著.完美的准备:歌剧咏叹调演唱试听(应考)指南:a guide to auditioning for opera[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
[]周枫,朱小强.外国歌剧选曲集 女中低音咏叹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6]张文华,王吉乐.美声唱法入门[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刘媛媛(1980—),女,河南省郑州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